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167306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中,选材和谋篇一度困扰着我。记得刚教学时,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思路不够清晰。于是,我潜心思考解决的办法,查找资料。在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慢慢积累,精心总结,渐渐有了点儿心得。
  选材方面
  核心问题是:如何把生活材料变成作文素材?
  首先,生活是源泉——捕捉点滴细致观察。
  善于捕捉点滴生活,能够细致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点滴皆可成文。心凝神会,静心观察,宁静致远。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形象的向我们指出:“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文章应如股股清泉从心间流出,心间清泉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源于从生活中捕捉材料的本领。观察生活,师法自然,向自然寻求灵感,方能有源头活水。
  那么该如何观察生活呢?
  观察生活要有注意力,注意力——决定思维的深度。
  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是勤奋工作和集中注意力。“刻苦”这种素质在中国有很多年的历史,也有很多典故。勤奋是一个人有创造性地工作的前提,不勤奋的人什么事也做不好。勤奋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和社会原因。学校有责任,不仅应该让学生具备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且应该营造出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其次,启动思维,打开通道。
  用感觉、思维、情感来驾驭材料,才能真正感受生活,变材料为素材;立意可大处着眼,而选材可小处入手。
  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好处:作文立意要高,能逼近社会、时代乃至人生的“大”问题。否则就事论事,终嫌思想单薄、境界狭窄。然而这种“大”问题,直接揭示不易,或者效果不好,舍“大”取“小”,反让人耳目一新。所以,“以小见大”的手法既是具体的写法技巧,又是构思文章的技巧。
  具体方法如下:理解“小”和“大”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总结:观察身边景物 ,感悟人生;聚焦凡人小事, 关注社会;捕捉寻常的细节 ,诉说真情。
  把握相似点,由此及彼;从具体到概括,由现象入本质。写作时,要跳出物质性的小圈子,进入精神世界理性地思考,善于从理想、情感、责任、信念、生命的高度去看待人事、分析问题,这样形成的思想才有高度。
  谋篇方面
  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形象的题目、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灵动的语言。
  1、题目形象、深刻,最好源于文章的具体细节,如《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不朽的失眠》等。
  2、构思巧妙,可设悬念、转换视角、欲扬先抑、托物言志,也可用小标题、题记等方式,也可编话剧、童话等。但要遵循一个原则:必须更好地服务于文章中心。
  3、语言追求形象、灵动、有意蕴。特别要注重细节描写,因细节是叙事类文章的生命线。
  4、结构大体可分为纵式和横式两种,纵式讲究层层深入,水到渠成;横式讲究铺展,相映成趣。不管哪种样式,都要注重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好的文章,常有画面感,组接式、连贯式的一组画面,共同表达主旨。因此,我想到了竹子,每走一步,做一个小节;文章也是如此,每一个画面,用简洁的哲理性语言作一个小结。一步一步水到渠成的显现出主旨。如《安塞腰鼓》,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不断变换加深来突出中心。
  行走在作文路上,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佛教讲究六境界,我觉得写作也讲究三境界:忍耐、禅定、精进。成功永远属于有耐心、有毅力的人,这需忍耐;作文,也需要方向、目标不被环境左右、动摇,这是禅定;作文,要创新,天天求进步,就要精进。
其他文献
《围城》全书共23万多字,共使用比喻700多个,这些比喻都十分和谐地统一在全书的艺术形象之中。纵观这些比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读罢《围城》,不禁为作者的幽默风趣而喝彩。书中运用的比喻常令人忍俊不禁,充分展现出作者别具一格的风韵,且看:  方鸿渐和鲍小姐在一间门面还像样的西菜馆就餐时,作者精心描绘了里面的食物,“鱼像海军陆战队,已
期刊
有人说“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现在看来一点不为过。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理应是一个读书爱好者,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老师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是讲教材那是死教书,只能用教案教书那叫教死书。  首先,读书可以丰富见识,广博学识,增长知识。  一个教师,课堂深深打动学生的秘诀何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知识的博大精深,灵慧丰厚,才使他的课能随意宛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在设计《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教案时不断思考的问题。一年级的课文简短而生动,充满了童趣。如何让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又能学习到语文知识,懂得文中的道理,确实需要花些心思。  一、引趣导入, 读中感知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新大纲、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培养这些能力,其关键在于朗读,更是给不去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师当头“一棒喝”,也给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一个正确的定位。  在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改的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重视和落实朗
期刊
多媒体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快速练习、快速反馈,增大了语文教学容量,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符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它的介入对中学语文教学能够产生深远有益的影响,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授课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  近年来,本人也听了不少这样的课,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感到其中很多地方是值得学习的,但也发现少数教师使用不当,走进了某些
期刊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这是教学建议应该回答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特别提到了,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工具,只靠口耳是不行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储存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点拨式教学方法,适应了中学语文教学地客观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科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几点浅显体会。  一、要把握好点拨重点  点拨式教学是适应中国国情需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一种主动发展教育,它最适宜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最
期刊
新课标规定,初中生要诵读古代诗歌和文言文,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新课标推荐必背诵的有16篇古文,34首古诗词。这说明,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再次强调了背诵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足见其重要性。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也说:“背诵是熟记教材,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字词,加深理解课文,提高读书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均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宋代学者张载说得更明
期刊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每每读起《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些优美的语句时,我都会为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
期刊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要善于激发他们的这种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新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