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013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往往是因为有兴趣。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保持兴趣,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及解题思路。
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奇引趣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认识未知事物的起点,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使人探究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老师出示圆柱形状的玻璃缸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先不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估计圆柱的体积是这个圆锥体积的几倍,有些学生判断为2倍,而且确信无疑,这时再动手实验,结果出乎意料是3倍,学生定会感到新奇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发现其规律。
二、质疑是创新的基础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善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质疑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质疑。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学生得知检验的方法是:商x除数+余数=被除数。在课堂练习时,有的学生提出: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也能检验有余数的除法是否正确,我们知道这种方法是不适用所有的有余数的除法。可老师还是表现出很兴奋的样子说:“是吗?你真聪明,我们再来试几道题目。”于是,老师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检验几道题目:55+78,786+19,476 +56,学生的兴趣很浓,结果是这种方法使验证失败,在学生不明白时,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有的题目行得通,有的题目行不通。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又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对一个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求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新的答案。例如:计算6+6+6+6+4=?向:“同学们,你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计算出这道题吗?”有的学生回答:6x4+4,有的学生回答:6x5-2,还有的同学回答:7x4……通过以上不同解法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解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1操作导入新课。如教学“毫米、分米”认识时,先引导学生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和宽及橡皮的长度、厚度,学生在动手测量过程中会发现,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很麻烦,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橡皮不精确,这时让学生感到学习比“厘米”大和比“厘米”小的单位是测量的需要。这样,通过操作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操作解疑。有些知识点只凭教师讲,学生很难明白,但动手操作一下,难点会迎刃而解。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教学难点,学生不容易想出怎样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圆形。我演示了等分圆的方法后,让学生把预先准备好的圆形纸板等分成16 份,然后布置要求:同学们充分开动你们的脑筋,动手拼一拼,看能拼出我们学过哪些图形,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探索的时间、空间,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他们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探索出四种拼法,即:拼成平行四边形、拼成三角形、拼成梯形、拼成长方形。并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道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兴趣,充分开发了智慧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利用操作巩固练习。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可以让学生画出周长18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画法就画几种,这样通过作图能深刻理解周长的含义,为应用题计算周长或长或宽澄清了思路。
五、利用现代化电教,激励学生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要大力应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数学数字,变成富有情趣的动画问题。能做到使用电教手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做既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只要我们积极地改进课堂教学,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长春市双阳区佟家中心小学 吉林省 长春市 130612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往往是因为有兴趣。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保持兴趣,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及解题思路。
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奇引趣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认识未知事物的起点,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使人探究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老师出示圆柱形状的玻璃缸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先不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估计圆柱的体积是这个圆锥体积的几倍,有些学生判断为2倍,而且确信无疑,这时再动手实验,结果出乎意料是3倍,学生定会感到新奇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发现其规律。
二、质疑是创新的基础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善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质疑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质疑。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学生得知检验的方法是:商x除数+余数=被除数。在课堂练习时,有的学生提出: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也能检验有余数的除法是否正确,我们知道这种方法是不适用所有的有余数的除法。可老师还是表现出很兴奋的样子说:“是吗?你真聪明,我们再来试几道题目。”于是,老师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检验几道题目:55+78,786+19,476 +56,学生的兴趣很浓,结果是这种方法使验证失败,在学生不明白时,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有的题目行得通,有的题目行不通。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又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对一个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求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新的答案。例如:计算6+6+6+6+4=?向:“同学们,你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计算出这道题吗?”有的学生回答:6x4+4,有的学生回答:6x5-2,还有的同学回答:7x4……通过以上不同解法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解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1操作导入新课。如教学“毫米、分米”认识时,先引导学生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和宽及橡皮的长度、厚度,学生在动手测量过程中会发现,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很麻烦,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橡皮不精确,这时让学生感到学习比“厘米”大和比“厘米”小的单位是测量的需要。这样,通过操作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操作解疑。有些知识点只凭教师讲,学生很难明白,但动手操作一下,难点会迎刃而解。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教学难点,学生不容易想出怎样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圆形。我演示了等分圆的方法后,让学生把预先准备好的圆形纸板等分成16 份,然后布置要求:同学们充分开动你们的脑筋,动手拼一拼,看能拼出我们学过哪些图形,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探索的时间、空间,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他们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探索出四种拼法,即:拼成平行四边形、拼成三角形、拼成梯形、拼成长方形。并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道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兴趣,充分开发了智慧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利用操作巩固练习。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可以让学生画出周长18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画法就画几种,这样通过作图能深刻理解周长的含义,为应用题计算周长或长或宽澄清了思路。
五、利用现代化电教,激励学生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要大力应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数学数字,变成富有情趣的动画问题。能做到使用电教手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做既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只要我们积极地改进课堂教学,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长春市双阳区佟家中心小学 吉林省 长春市 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