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策略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引入,我国的林业产业在林业资源保护以及森林防火管理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林业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保护林业资源能够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我国由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建设中,林业资源遭受到了大量的浪费,大面积的营林土地被浪费,严重地干扰了森林的发展,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林业工作人员要意识到森林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加强森林的防火措施,保障我国l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保护;森林防火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污染,生态环境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式。林业资源既能够吸收空气之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又能够调节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以及自然灾害,导致自然森林的费改面积逐渐降低,仅仅依靠自然调节已经无法有效的满足森林的生长需求,所以必须使用人工来干预林业资源的生长环境,强化森林防火措施,减少森林资源的浪费。
  1  林业资源保护以及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  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森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重要资源,森林能够为人类提供氧气,并维持空气中的碳与氧处于平衡状态。森林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也是生物圈形成的基础。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森林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森林能够发挥出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森林也能够提供能量以及生活环境,保证物种的繁衍生息,由此能够发现保护林业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样也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中所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森林资源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伴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对森林与自然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滥砍滥伐与森林火灾使我们失去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这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因此保护林业资源同样也是保护我们的生存资源。
  1.2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
  我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缺乏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林业资源保护制度,也就无法展开具体的工作。其次在森林资源的日常维护工作中,有一些工作人员会抱以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森林资源由于缺乏有效地维护与管理,导致有很多林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地保护。我国在近几年来开始重视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效地控制了对森林资源滥砍滥伐的情况,但森林火灾的发生率却还未得到有效地控制,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疏忽了森林防火工作,采取的防火措施不充分,不合理。想要使我国全部的林业资源获得有效保护,不仅要提高重视,也要注重森林防火工作,采取科学合理完善的防护策略,从根本上消除火灾对森林造成的威胁,以保证我国的林业资源完整与安全。
  2  林业资源的保护方法
  2.1  完善林业资源经营管理措施
  在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中,部分的工作人员或是工作单位没有明确森林资源的分类标准,只是一味地追求森林带来的经济效益,没有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最终导致森林资源遭受大量的砍伐与破坏。所以在日常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完善森林资源的分类标准,按照资源类别来使用不同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方式。在管理森林资源中要转变传统的买卖经营方式。避免树木的大面积砍伐,同时也要遵循市场的需求来展开各式各样的买卖经营活动。实施全民化的发展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遵循经济循环的发展观念,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对于一些公益的林業要委托公益组织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公益资源与经营管理机制[1]。在管理公共林业资源时,要充分的考虑社会效益,增大公益林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林业管理中要始终坚持国家经营的管理方针,国家的经营管理作为公益林业资源管理的主体,将公共资源与公益资源进行区分,彼此单独进行管理。进行独立性的财产核算,确保生态环境得到稳步的增长,最大化林业资源地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2.2  优化林业资源的经济管理结构
  经济是保护农业资源的物质基础。林业经济管理结构要顺应当前的市场发展规律,发展周期较短的树木材料,或建设其他的原材料,例如速生的竹林或凤林产业等。同时也要研发新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改变低层次的原料加工模式,走向高层次与深加工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调整林业生产力的布局,淘汰旧产业。改进传统产业。除此以外也要优化调整林业资源的产业结构,积极的开发与扩展树木产品的新市场,扩大森林资源的产业链,增加林业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2]。
  2.3  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素质,增强森林保护质量
  林业资源保护中主要的责任人是护林员,在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当前的林业管理现状来看,护林员的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地点较为分散,工作时间较为自由,整体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素质都不高。所以在选拔与培养护林员的过程中,需要提升护林员的工作素质以及工作责任感,明确护林员在森林管理中的主要责任以及义务,建立以护林员的责任为中心的整体考核制度,明确护林员的工作范围以及责任内容,及时的上报工作状况,接受群众的建议与监督管理。
  3  森林防火策略
  3.1  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当前的人民群众的森林防火的意识较为浅薄,这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为了完善森林防火管理,有效地防控森林火灾,就要对大众进行专业化的森林防火宣传与教育,为大众普及基本的森林防火知识与意识。在宣传防火教育时要坚持创新性的原则,落实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也要进一步地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来警示人们提升防火意识。可以使用一些宣传标语来强化大众的防火意识,在人民群众中创造浓厚的防火意识与防火氛围,将火灾防控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中[3]。   3.2  完善防护森林火灾的基础设施
  设置生物护林带,建设火灾防控资源储备库同时也要购置大批量的灭火车辆以及灭火器材等。维修常年未使用过的防火疏散通道,能够有效地避免通道因为年久失修在实际使用时出现意外事故。建立防火信息平台,实时公布森林的防护信息以及火情等级信息,通过移动平台进行信息的快速传播,借助手机的定位系统,对火行进行动态管理,在森林火灾爆发时,能够实时地进行监督与控制。
  3.3  森林防火管理策略
  森林火灾带有燃烧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一旦森林爆发了火灾。那么火情将会迅速地蔓延,扑救工作也会很难进行。一旦抢救不及时,不仅会损失大量的资源,同时会对这周边的居民造成生命威胁。因此森林火灾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避免爆发森林火灾,有关部门就要做好森林火灾的检测工作。在森林火灾的监测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1)地面检测
  工作人员定期对森林展开范围性的巡视,在护林巡查过程中,可以使用车载设备,实时的检测森林的整体状态,通过相关设备采集森林现场内的整体数据信息,再将信息上传到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处理,发现森林中存在火灾隐患的区域,工作人员对此区域展开详细的检查,发现可能隐藏的火灾隐患。
  (2)航空检测
  森林普遍面积都较大,仅靠人工的护林巡查,无法全方位的对森林的各个区域角落进行检查。想要解决这项问题可以使用无人机或小型飞机检测森林的整体情况,航空检测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森林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
  (3)雷达检测
  在森林防火检测中可以使用雷达技术,通过红外烟感等技术,检测森林中是否发生火灾。但是雷达自身造价较高,这会对大范围的使用造成限制。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研究人员要对雷达检测装置展开研究,争取能够尽早开发出针对森林火灾监测的雷达监测系统,并且具有完善的功能,且造价低廉,使其能够在森林监测中得到大范围的使用,并更好的服务于森林防火工作。
  3.4  依法探究森林纵火的主要责任
  完善森林防火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故意纵火或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人员要给予深刻的处罚与管理。在相关执法机构的协助下,进一步地完善森林管理中对于火灾事故的责任追究,依法追究纵火人员的责任,彻底调查纵火过程,根据火灾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对于故意纵火分子要进行严格的惩处[4]。
  3.5  建立森林防火預案以及紧急应急措施
  完善森林防火预案以及应急措施,根据森林管理的具体需求来建立成熟的防火预案。形成统一指挥、运转高速以及功能齐全的森林防火紧急应对措施,组织当地群众消灭一切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的隐患,让群众成为防火主体,加大对于森林的管理措施,在爆发森林火灾时及时的启动紧急防火机制,降低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5]。
  4  结语
  我国的森林资源与林业资源都十分丰富,林业资源能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带来积极的经济影响力。林业部门要全面地增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以及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与当地的人民群众进行合作,共同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实现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卜召军.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27):74-75.
  [2] 吴久生,李迎春.探讨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建议[J].农家参谋,2020(13):143.
  [3] 王奋.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的策略分析[J].今日消防,2019,4(11):23-24.
  [4] 刘全宝.思考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的有效策略[J].祖国,2018(16):114-115.
  [5] 陈统泉.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J].花卉,2016(2):125-126.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乡村教育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话题,近几年信息技术被用于多个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信息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乡村学校教育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乡村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有利于满足社会提出的计算机人才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信息技术教育在乡村学校开展的影响因素,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校园网建设,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提升乡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