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尝试以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素的视角探讨单元主题阅读之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相比单篇教学,更具优势地达成核心素养的要求。单元主题阅读是充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以单元主题阅读为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单元主题阅读
一、单元主题阅读是充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部编新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强化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更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的训练,不同年级、不同的单元主题有不同的要求。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建构适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
“教师要重视单元提示中的教学要求,也要引导学生重视。这些要求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基本口粮’,是每位学生都应该达到的要求。教材编者的目标是,通过实现这些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到初中毕业时,让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②语文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以单元主题为中心把握好语文学科逻辑与核心素养的关系,那么语文教学水平將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将随之提升。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近两年,我校语文组开展了单元主题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下面以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素的视角谈谈单元主题阅读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
1.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之为奠基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展开主动的积累、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这要比单篇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
本单元几篇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既有共同点,又各有特色,让学生找出人物描写的段落,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教读课文时,由老师带着学生,目的是学“法”;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能力。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通过“教读+自读”的学习模式,围绕人物描写方法、语言修辞等层面来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并开展名句活用、好句赏析、佳句改写、辞格运用、仿写等多样化的读写结合训练,以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这种着眼于语言习得的角度,指向语言积累、建构与运用的读写迁移训练活动,形成并提高锤炼语言的意识与技巧。
2.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利用比较阅读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本单元课文围绕“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组元,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教师编选、组织文本集群时,应在“互文”关系中寻找适宜的主问题,以引爆学生的思维。比如,教读《回忆我的母亲》时,选择了胡适、邹韬奋、老舍几位著名人物,关于母亲的回忆文章。与之构成一个同题文本集群。几篇同样描写旧时代的母亲形象,学生自主阅读后围绕:我从(作者)的《我的母亲》中,读出了一位的母亲,表现在。展开讨论,阅读后列表比较归纳。
3.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核心素养是审美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依托文本集群的内在有机关联,依托整合单元主题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指向性,更集中更充分地落实审美鉴赏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提高了化难为易的本领。
比如:教读《回忆我的母亲》将同学们比较阅读胡适、邹韬奋、老舍、几位著名人物关于母亲的回忆文章,对文本、情节、人物、事件等进行反复都“一句话概说”,以达到对文本、情节、事件都多角度理解。围绕话题“我从(作者)的《我的母亲》中,读出了一位的母亲,表现在。”课后,将同学们的发言记录下来,便可组成文章。
学生通过“一句话概说”对于同一主题,同样回忆母亲,行文手法、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文本进行了自我解读,达成了对学生阅读感悟也各有不同。这样一文为主,多文联读的教学处理方式,从相同主题、相同题材或相同的写法等其他相同之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于给课文的阅读增加容量。用“增容”的方式,更能烘托、映衬出课文的精美。在“互文”比较与探究中,学生阅读认知得以深化,视野得以拓宽,更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形成。
4.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语文是培养和继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需要学生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在现有教材体系的格局内,教师基于文化内涵视角,以教材中的选文为依托,开发文本集群作为学生阅读的资源,以点带面,尝试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主题探究性的阅读教学,辅之以阅读、语言表达、写作等的训练,让学生在文本的“交互关系”中领会名人对母爱的不同侧面与形式的抒写,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譬如:本单元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语言十分朴素、简洁,但在平静的回忆中,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与怀念之情。学习本课后,选取几位著名人物关于回忆母亲的文章,与之构成文本集群,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感受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并加深对母爱主题的理解。
综上所述,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个导向,通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围绕单元主题整合、补充相应的课内、课外阅读文本、名著等,“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继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注释
①引自倪文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研究所所长,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来源网络)
②引自【深度解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之五】王本华:《正本清源,双线并进,建构语文核心素养》.(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版课程解释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用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单元主题阅读
一、单元主题阅读是充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部编新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强化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更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的训练,不同年级、不同的单元主题有不同的要求。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建构适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
“教师要重视单元提示中的教学要求,也要引导学生重视。这些要求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基本口粮’,是每位学生都应该达到的要求。教材编者的目标是,通过实现这些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到初中毕业时,让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②语文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以单元主题为中心把握好语文学科逻辑与核心素养的关系,那么语文教学水平將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将随之提升。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近两年,我校语文组开展了单元主题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下面以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素的视角谈谈单元主题阅读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
1.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之为奠基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展开主动的积累、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这要比单篇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
本单元几篇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既有共同点,又各有特色,让学生找出人物描写的段落,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教读课文时,由老师带着学生,目的是学“法”;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能力。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通过“教读+自读”的学习模式,围绕人物描写方法、语言修辞等层面来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并开展名句活用、好句赏析、佳句改写、辞格运用、仿写等多样化的读写结合训练,以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这种着眼于语言习得的角度,指向语言积累、建构与运用的读写迁移训练活动,形成并提高锤炼语言的意识与技巧。
2.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利用比较阅读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本单元课文围绕“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组元,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教师编选、组织文本集群时,应在“互文”关系中寻找适宜的主问题,以引爆学生的思维。比如,教读《回忆我的母亲》时,选择了胡适、邹韬奋、老舍几位著名人物,关于母亲的回忆文章。与之构成一个同题文本集群。几篇同样描写旧时代的母亲形象,学生自主阅读后围绕:我从(作者)的《我的母亲》中,读出了一位的母亲,表现在。展开讨论,阅读后列表比较归纳。
3.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核心素养是审美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依托文本集群的内在有机关联,依托整合单元主题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指向性,更集中更充分地落实审美鉴赏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提高了化难为易的本领。
比如:教读《回忆我的母亲》将同学们比较阅读胡适、邹韬奋、老舍、几位著名人物关于母亲的回忆文章,对文本、情节、人物、事件等进行反复都“一句话概说”,以达到对文本、情节、事件都多角度理解。围绕话题“我从(作者)的《我的母亲》中,读出了一位的母亲,表现在。”课后,将同学们的发言记录下来,便可组成文章。
学生通过“一句话概说”对于同一主题,同样回忆母亲,行文手法、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文本进行了自我解读,达成了对学生阅读感悟也各有不同。这样一文为主,多文联读的教学处理方式,从相同主题、相同题材或相同的写法等其他相同之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于给课文的阅读增加容量。用“增容”的方式,更能烘托、映衬出课文的精美。在“互文”比较与探究中,学生阅读认知得以深化,视野得以拓宽,更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形成。
4.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语文是培养和继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需要学生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在现有教材体系的格局内,教师基于文化内涵视角,以教材中的选文为依托,开发文本集群作为学生阅读的资源,以点带面,尝试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主题探究性的阅读教学,辅之以阅读、语言表达、写作等的训练,让学生在文本的“交互关系”中领会名人对母爱的不同侧面与形式的抒写,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譬如:本单元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语言十分朴素、简洁,但在平静的回忆中,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与怀念之情。学习本课后,选取几位著名人物关于回忆母亲的文章,与之构成文本集群,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感受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并加深对母爱主题的理解。
综上所述,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个导向,通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围绕单元主题整合、补充相应的课内、课外阅读文本、名著等,“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继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注释
①引自倪文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研究所所长,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来源网络)
②引自【深度解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之五】王本华:《正本清源,双线并进,建构语文核心素养》.(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版课程解释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用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