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然生活
白玉仍有瑕疵,清流亦有杂质,繁花终会凋谢,只有拥有心的自在与自足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诚如刘阿楠般,做的是让人皱眉的废品回收,却在记录生活碎片中发现了快乐的秘密,随口念诗捐书、随性淘“宝”编段子,在废品里过上品的生活,淡然,让生命美好如斯。
(特约教师 黄传福)
他25岁接受了收废品的工作,却没有就此困在废品世界。他把从废品堆里发现的“宝贝”发到网上,不知不觉,779万网友都在跟着他的视角,期待着下个袋子又装了什么惊喜。
刘阿楠的主业是河北邯郸一家废品站的站长,靠捡破烂成了圈粉700万的网红,他非但没有飘,反倒清醒得很,有人想用500万元年薪签下他,被他果断拒绝了。捡破烂咋这么炙手可热?
刘阿楠一千多平方米的废品站可是个“聚宝盆”,他总能在里边发现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他捡的书堆了一整间屋子,首饰玉石在盒子里都装不下。当然,东西不一定都值钱,但观众喜欢的就是“寻宝”的过程。
刘阿楠还是个被收废品耽误的段子手。“曾经年少想读书,奈何生活饿了肚。如今生活很丰富,我想捡宝贝把家富。”看到好风景或者捡到称心的宝贝他经常随口念出俏皮的打油诗。他还把一摞摞课外书、字帖捐给希望小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他默默向社会输出的价值观。
刘阿楠的家族建立在废品之上,爸妈开废品站,三个舅舅也开废品站。“生长”在废品站的刘阿楠从小就务实。和沉浸在幻想里的小孩不同,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是个行动派。
初二时,他跟着运输物流的大车去送货。没出过老家的刘阿楠一下子被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大车司机谈天说地的本领;山间泉水,伴着小路静远流深;在宽阔马路上飞驰而过,热风灌进驾驶室的快感,令他久久不能忘怀。
父母本想留他在废品站帮忙,但在刘阿楠一再坚持下,父母同意让他去当一名大车司机。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每条路线都烂熟于胸,新鲜感逐渐淡去。有时为了赶时间,只能不分昼夜地开车。中途休息时,他爱上了看短视频。屏幕里展现的各色各样的人生能让他短暂忘记一路的积劳。
2017年新国标出台,要想继续开车,得投资四五十万换车。厌倦漂泊的刘阿楠干脆回到家庭,接受了收废品的工作,那时的他刚25岁。
就算生活在废品站,他也想过更加精彩的生活。有次刘阿楠去玩风靡一时的“网红桥”,他和朋友在桥上荡来荡去,路人纷纷拿起手机给他们拍照,那一刻,他有点想活在聚光灯下,一呼百应。
刘阿楠想起短视频平台上的达人,也试着把生活碎片发到网上。起初只有画面配上音乐,没台词,也没人物,反响平平。接着,他给视频配音,“这不是垃圾,这叫可再生资源。”幽默地称自己为“再生资源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兼CEO”。配上台词,渐渐有了粉丝。“自嘲”“幽默”慢慢成了他的风格。但让他火起来的是一条被人盗刷的视频:“刚才有工人告訴我,在废纸里捡了块手表。”说着,他从盒子里掏出一块价值不菲,闪着金光的万国。“IWC?什么破表,不要。”他把手表又扔回废品堆。
盗视频的人粉丝涨到了11万,比刘阿楠还多。“假刘阿楠”的视频下架后,他的粉丝很快涨到20万。大家喜欢看他从废品中捡到值钱的东西,就像他的好运可以通过屏幕传递给观众一样,观众也觉得自己发了一笔“意外之财”。其实也不一定是因为东西多值钱,但意外之喜总会让人短暂忘记烦恼。刘阿楠“不识货”的样子让粉丝看了又气又笑。
收藏品、名著、书法字画在收来的废品里并不少见,刘阿楠有大把的素材。
他从一个男人那里收来一堆零碎,里边有五六个名牌打火机,几个银手镯,还有个能开机的照相机。有次正在整理货物,推土机都要把废品压平了,他突然眼前一亮,赶紧下车,走近一看,从箱子里拆出两把新吉他。他还兴致勃勃地弹唱起来。最离谱的一次,他听到纸盒中传来小狗的叫唤声,打开一看,真是只未成年的小奶狗。刘阿楠收养了它。
不是每天都有“宝物”等着他去发现,有时候废品中掺着许多不值钱的东西冒充斤两。有次刘阿楠在废纸箱中翻到了衣服、鞋垫,甚至还有鞭炮。“把我这儿当尾品处理店了?”他不满地说,“你个嘚嘚。”后来“你个嘚嘚”成了他的口头禅,粉丝听到这句话就会想起刘阿楠。
观众很喜欢听他念打油诗,他的打油诗也被称为“脱口秀环节”。“艳阳照新房,美景飘远方。假期已结束,努力工作,奔向下一个新高度。”打油诗给他增添了些许俏皮,也让他区别于普通的废品站站长。他是个有文化、爱生活、能把快乐传递给大家的废品站站长。
他的故事被腾讯网、中新网报道,快手、抖音平台对他进行了专访。他拒绝了高薪,依然把收废品当作自己的主业。“家里靠收废品一年也能挣几十万,该有的都有,我觉得足够了。”
他不愿意透露太多个人信息,担心扰乱正常工作。他很少出镜,观众们见得最多的也是那双标志性的劳保手套。
曾经有位很久不联系的同学打电话给他。“在做什么工作?”“收废品。”同学“啪”地挂掉了电话。刘阿楠觉得挺淡然,也用不着解释什么。“谁也给不了我想要的,这才是生活。”“凡世俗尘烟火气,唯有初心无波澜。”这是他创作的最喜欢的一句诗。
(一米阳光摘自微信公众号“一人一城”)
白玉仍有瑕疵,清流亦有杂质,繁花终会凋谢,只有拥有心的自在与自足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诚如刘阿楠般,做的是让人皱眉的废品回收,却在记录生活碎片中发现了快乐的秘密,随口念诗捐书、随性淘“宝”编段子,在废品里过上品的生活,淡然,让生命美好如斯。
(特约教师 黄传福)
他25岁接受了收废品的工作,却没有就此困在废品世界。他把从废品堆里发现的“宝贝”发到网上,不知不觉,779万网友都在跟着他的视角,期待着下个袋子又装了什么惊喜。
刘阿楠的主业是河北邯郸一家废品站的站长,靠捡破烂成了圈粉700万的网红,他非但没有飘,反倒清醒得很,有人想用500万元年薪签下他,被他果断拒绝了。捡破烂咋这么炙手可热?
刘阿楠一千多平方米的废品站可是个“聚宝盆”,他总能在里边发现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他捡的书堆了一整间屋子,首饰玉石在盒子里都装不下。当然,东西不一定都值钱,但观众喜欢的就是“寻宝”的过程。
刘阿楠还是个被收废品耽误的段子手。“曾经年少想读书,奈何生活饿了肚。如今生活很丰富,我想捡宝贝把家富。”看到好风景或者捡到称心的宝贝他经常随口念出俏皮的打油诗。他还把一摞摞课外书、字帖捐给希望小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他默默向社会输出的价值观。
刘阿楠的家族建立在废品之上,爸妈开废品站,三个舅舅也开废品站。“生长”在废品站的刘阿楠从小就务实。和沉浸在幻想里的小孩不同,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是个行动派。
初二时,他跟着运输物流的大车去送货。没出过老家的刘阿楠一下子被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大车司机谈天说地的本领;山间泉水,伴着小路静远流深;在宽阔马路上飞驰而过,热风灌进驾驶室的快感,令他久久不能忘怀。
父母本想留他在废品站帮忙,但在刘阿楠一再坚持下,父母同意让他去当一名大车司机。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每条路线都烂熟于胸,新鲜感逐渐淡去。有时为了赶时间,只能不分昼夜地开车。中途休息时,他爱上了看短视频。屏幕里展现的各色各样的人生能让他短暂忘记一路的积劳。
2017年新国标出台,要想继续开车,得投资四五十万换车。厌倦漂泊的刘阿楠干脆回到家庭,接受了收废品的工作,那时的他刚25岁。
就算生活在废品站,他也想过更加精彩的生活。有次刘阿楠去玩风靡一时的“网红桥”,他和朋友在桥上荡来荡去,路人纷纷拿起手机给他们拍照,那一刻,他有点想活在聚光灯下,一呼百应。
刘阿楠想起短视频平台上的达人,也试着把生活碎片发到网上。起初只有画面配上音乐,没台词,也没人物,反响平平。接着,他给视频配音,“这不是垃圾,这叫可再生资源。”幽默地称自己为“再生资源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兼CEO”。配上台词,渐渐有了粉丝。“自嘲”“幽默”慢慢成了他的风格。但让他火起来的是一条被人盗刷的视频:“刚才有工人告訴我,在废纸里捡了块手表。”说着,他从盒子里掏出一块价值不菲,闪着金光的万国。“IWC?什么破表,不要。”他把手表又扔回废品堆。
盗视频的人粉丝涨到了11万,比刘阿楠还多。“假刘阿楠”的视频下架后,他的粉丝很快涨到20万。大家喜欢看他从废品中捡到值钱的东西,就像他的好运可以通过屏幕传递给观众一样,观众也觉得自己发了一笔“意外之财”。其实也不一定是因为东西多值钱,但意外之喜总会让人短暂忘记烦恼。刘阿楠“不识货”的样子让粉丝看了又气又笑。
收藏品、名著、书法字画在收来的废品里并不少见,刘阿楠有大把的素材。
他从一个男人那里收来一堆零碎,里边有五六个名牌打火机,几个银手镯,还有个能开机的照相机。有次正在整理货物,推土机都要把废品压平了,他突然眼前一亮,赶紧下车,走近一看,从箱子里拆出两把新吉他。他还兴致勃勃地弹唱起来。最离谱的一次,他听到纸盒中传来小狗的叫唤声,打开一看,真是只未成年的小奶狗。刘阿楠收养了它。
不是每天都有“宝物”等着他去发现,有时候废品中掺着许多不值钱的东西冒充斤两。有次刘阿楠在废纸箱中翻到了衣服、鞋垫,甚至还有鞭炮。“把我这儿当尾品处理店了?”他不满地说,“你个嘚嘚。”后来“你个嘚嘚”成了他的口头禅,粉丝听到这句话就会想起刘阿楠。
观众很喜欢听他念打油诗,他的打油诗也被称为“脱口秀环节”。“艳阳照新房,美景飘远方。假期已结束,努力工作,奔向下一个新高度。”打油诗给他增添了些许俏皮,也让他区别于普通的废品站站长。他是个有文化、爱生活、能把快乐传递给大家的废品站站长。
他的故事被腾讯网、中新网报道,快手、抖音平台对他进行了专访。他拒绝了高薪,依然把收废品当作自己的主业。“家里靠收废品一年也能挣几十万,该有的都有,我觉得足够了。”
他不愿意透露太多个人信息,担心扰乱正常工作。他很少出镜,观众们见得最多的也是那双标志性的劳保手套。
曾经有位很久不联系的同学打电话给他。“在做什么工作?”“收废品。”同学“啪”地挂掉了电话。刘阿楠觉得挺淡然,也用不着解释什么。“谁也给不了我想要的,这才是生活。”“凡世俗尘烟火气,唯有初心无波澜。”这是他创作的最喜欢的一句诗。
(一米阳光摘自微信公众号“一人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