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班主任应当充分掌握他们的动态。按照个人的工作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使学生主动配合自己的工作,认真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就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教学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教学;班级干部;班级条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01-01
教育是一个国家绵延不断的动力,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是为学生提供优秀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采取多样措施,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化,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构建民主氛围,突出学生主体
1.民主选举班级干部。
班级管理干部的选举,就是教师突出学生民主诉求,帮助学生实现民主意愿表达的途径一直,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干部选举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的形式来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例如,在课堂中,班主任首先引导有意参与班级管理干部选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务需要,和对自己未来在班级管理中的展望等内容进行演讲;其次,班主任组织班级中其他没有参与竞选演讲的学生听取参与班级干部选举学生的演讲报告,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民主投票;最后,班主任在教室中进行公开唱票,从而根据最终的票数决定班级中管理干部的人选。可见,上述班级管理干部的选举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民主意愿表达的重视,实现“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观念。
2.班级条例讨论产生。
如果班主任转变管理条例的产生方式,由学生自主进行班级管理条例的制定,那么学生必定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也会更好地服从课堂管理条例的规定。例如,相较于班主任将班级的管理条例带入教室,教师采用相互交谈的形式将班级管理的条例由学生来制定。在课堂中,教师提出“如何与班级中其他学生进行相处呢?”的问题,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说出“我们应当相互帮助”“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同学之间要礼貌用语”等话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学生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友爱相处,当其他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基于帮助。不难看出,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班级中管理条例的制定模式,从而突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
二、应用网络技术,便捷管理手段
1.应用微课技术,进行德育教育。
在当前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开展班级德育管理,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形成高尚道德品质。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在课下,教师将与“尊老爱幼”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倡议等放置在时长为1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当中,与当前初中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结构相切合。之后,班主任将“尊老爱幼”的德育视频投放在腾讯课堂之中,引导学生以关键词“尊老爱幼”的形式找到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并进行自主观看,从而初步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显而易见,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能够利用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形成高尚品德。
2.应用现代通讯,促进“家校共建”。
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能够利用微信等现代通讯技术构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实现家校共建,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力量下更好地被管理。例如,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使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微信进行家校沟通渠道的搭建,从而促进‘“家校共建”。传统模式下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形式无非两种,其一是“家长会”,家长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到学校,了解学校的管理策略,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等;其二是“家访”,即班主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向家长传达学校的管理条例以及学生的情况,并且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等。显而易见,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等现代通讯技术构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渠道,从而实现家校共建,促进学生在双方的管理下更好地成长。
三、使用小组合作,优化班级管理
1.科学分配组员。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参照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组员的科学分配,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例如,在开展“遵守课堂纪律”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就可以对组员进行科学分配。具体而言,首先,班主任对班级中学生的课堂自律能力进行调查;其次,班主任对调查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将学生划分为“自律能力较强的学生”“自律能力一般的学生”“自律能力较弱的学生”等三个层级;最后,班主任根据上述层级,按照优势互補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分配,使学生在差异化的小组中,更好地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自律能力,维持课堂的纪律。可见,在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组员的科学分配,从而实现小组合作活动应用的意义。
2.明确组内分工。
在经过科学的组员分配之后,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团体,如何使这个团体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效果,就要取决于组内的分工是否明确了。例如,首先,班主任应当组织学生在小组当中选出一个组长,并规定组长负责小组的计划制定和总体统筹安排的工作;其次,教师协助组长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任务的分配,如有的学生写字比较好看,就由这名学生负责小组中测评分数的记录和小组合作效果的总结等事项;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就由这名学生起好带头作用,促进小组中其他成员进行学习等。显然,在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组员的分工进行明确,从而促进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实现其意义。
3.多元参与评价。
多元评价的“多元”主要是指,教师,学生和家长。学生是参与小组活动的主体,也是在班级管理中的直接体验者,班主任引导学生对自身在班级管理的小组中表现进行反思,能够促进学生从自身出发,进行行为的改进,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总而言之,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职责也是义务,有效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当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构建民主氛围,应用现代技术,结合小组合作的活动,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化,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教学;班级干部;班级条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01-01
教育是一个国家绵延不断的动力,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是为学生提供优秀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采取多样措施,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化,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构建民主氛围,突出学生主体
1.民主选举班级干部。
班级管理干部的选举,就是教师突出学生民主诉求,帮助学生实现民主意愿表达的途径一直,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干部选举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的形式来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例如,在课堂中,班主任首先引导有意参与班级管理干部选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务需要,和对自己未来在班级管理中的展望等内容进行演讲;其次,班主任组织班级中其他没有参与竞选演讲的学生听取参与班级干部选举学生的演讲报告,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民主投票;最后,班主任在教室中进行公开唱票,从而根据最终的票数决定班级中管理干部的人选。可见,上述班级管理干部的选举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民主意愿表达的重视,实现“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观念。
2.班级条例讨论产生。
如果班主任转变管理条例的产生方式,由学生自主进行班级管理条例的制定,那么学生必定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也会更好地服从课堂管理条例的规定。例如,相较于班主任将班级的管理条例带入教室,教师采用相互交谈的形式将班级管理的条例由学生来制定。在课堂中,教师提出“如何与班级中其他学生进行相处呢?”的问题,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说出“我们应当相互帮助”“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同学之间要礼貌用语”等话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学生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友爱相处,当其他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基于帮助。不难看出,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班级中管理条例的制定模式,从而突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
二、应用网络技术,便捷管理手段
1.应用微课技术,进行德育教育。
在当前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开展班级德育管理,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形成高尚道德品质。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在课下,教师将与“尊老爱幼”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倡议等放置在时长为1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当中,与当前初中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结构相切合。之后,班主任将“尊老爱幼”的德育视频投放在腾讯课堂之中,引导学生以关键词“尊老爱幼”的形式找到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并进行自主观看,从而初步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显而易见,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能够利用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形成高尚品德。
2.应用现代通讯,促进“家校共建”。
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能够利用微信等现代通讯技术构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实现家校共建,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力量下更好地被管理。例如,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使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微信进行家校沟通渠道的搭建,从而促进‘“家校共建”。传统模式下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形式无非两种,其一是“家长会”,家长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到学校,了解学校的管理策略,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等;其二是“家访”,即班主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向家长传达学校的管理条例以及学生的情况,并且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等。显而易见,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等现代通讯技术构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渠道,从而实现家校共建,促进学生在双方的管理下更好地成长。
三、使用小组合作,优化班级管理
1.科学分配组员。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参照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组员的科学分配,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例如,在开展“遵守课堂纪律”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就可以对组员进行科学分配。具体而言,首先,班主任对班级中学生的课堂自律能力进行调查;其次,班主任对调查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将学生划分为“自律能力较强的学生”“自律能力一般的学生”“自律能力较弱的学生”等三个层级;最后,班主任根据上述层级,按照优势互補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分配,使学生在差异化的小组中,更好地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自律能力,维持课堂的纪律。可见,在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组员的科学分配,从而实现小组合作活动应用的意义。
2.明确组内分工。
在经过科学的组员分配之后,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团体,如何使这个团体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效果,就要取决于组内的分工是否明确了。例如,首先,班主任应当组织学生在小组当中选出一个组长,并规定组长负责小组的计划制定和总体统筹安排的工作;其次,教师协助组长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任务的分配,如有的学生写字比较好看,就由这名学生负责小组中测评分数的记录和小组合作效果的总结等事项;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就由这名学生起好带头作用,促进小组中其他成员进行学习等。显然,在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组员的分工进行明确,从而促进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实现其意义。
3.多元参与评价。
多元评价的“多元”主要是指,教师,学生和家长。学生是参与小组活动的主体,也是在班级管理中的直接体验者,班主任引导学生对自身在班级管理的小组中表现进行反思,能够促进学生从自身出发,进行行为的改进,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总而言之,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职责也是义务,有效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当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构建民主氛围,应用现代技术,结合小组合作的活动,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化,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