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7-12月收治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6月收治的48例患者为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风险管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缺陷、医患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比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在护理内容、护理态度、病房管理以及医疗物资管理等多个指标评比中分值均显著高于比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临床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将常规护理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模式;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在医院的所有科室中, 急诊内科的地位举足轻重,主要负责对一些急症病人进行治疗和抢救,其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是医院内不可缺少的综合科室。由于病人病情发展具有短时不确定性,死亡风险较高,该科室的护理工作任务重、难度高。鉴于此,我院于2020年1月开始,在急诊护理中植入了风险管理理念,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患者,男女比为52:44,年龄19-6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2.25±3.13)岁,观察组平均年龄为(43.36±2.02)岁,其中2019年7-12月收治48例患者为比照组,2020年1月-6月收治的4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護理方法
1.2.1比照组
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相应的抢救护理,如及时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指标的检测,建立静脉通道,实施输液治疗,遵从医嘱准备药品及医疗器械等,以最快的速度协助医生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
1.2.2研究组
在比照组的基础上,对该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步骤如下:(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以往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统计,对目前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护理过程进行系统评估;(2)根据急诊科收治的病人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日常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并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生几率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在医院护理制度的大框架下,保证急诊护理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3)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科室的应变能力以及整体的护理水平;(4)急诊室患者进行治疗和抢救时,应及时记录其治疗过程,重点记录患者的疾病变化、用药情况,注意字迹工整,便于交班医生护士能够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5)保持急诊内科绿色通道随时可以畅通无阻,加强急诊内科后勤管理,确保所用的药物、机械、设备、耗材等准备充分,随时可以为患者实施治疗;(6)加强人文护理,强调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平和的语气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可以在整个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对其紧张焦虑心态予以理解并耐心疏导,最大限度的争取到病人及其家属的支持。
1.3观察指标
基于医疗纠纷以及风险事件(院内感染、不良反应、药物错用、医疗机械功能不全等)的发生情况计算两组的护理缺陷率,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内容、护理态度、病房管理以及医疗物资管理四项指标的评分对其护理综合能力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计量资料( ±s),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缺陷
研究组的护理缺陷、医患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比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综合评分
研究组护理人员在护理内容、护理态度、病房管理以及医疗物资管理等多个指标评比中分值均显著高于比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内科是医院中较为重要的科室,主要对重症危急的患者实施初期救治,由于涉及的病种较多,且多数患者在短期内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其护理任务及难度相对较大,也提高了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前瞻性管理模式,其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预测、分析,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使使整个护理流程可以安全有效的进行,以此规避潜在风险。而本次研究结果也论证了上述内容,研究组的护理缺陷、医患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比照组,护理综合评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显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风险管理护理更受患者信赖。
综上所述,较传统护理而言,急诊内科护理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更具优势,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康福娟, 史秀娥, 殷哲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9):146-155.
[2]郑玉琴、全宇莉、冯美娣.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和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 循证护理, 2020, 49(11):128-130.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模式;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在医院的所有科室中, 急诊内科的地位举足轻重,主要负责对一些急症病人进行治疗和抢救,其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是医院内不可缺少的综合科室。由于病人病情发展具有短时不确定性,死亡风险较高,该科室的护理工作任务重、难度高。鉴于此,我院于2020年1月开始,在急诊护理中植入了风险管理理念,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患者,男女比为52:44,年龄19-6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2.25±3.13)岁,观察组平均年龄为(43.36±2.02)岁,其中2019年7-12月收治48例患者为比照组,2020年1月-6月收治的4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護理方法
1.2.1比照组
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相应的抢救护理,如及时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指标的检测,建立静脉通道,实施输液治疗,遵从医嘱准备药品及医疗器械等,以最快的速度协助医生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
1.2.2研究组
在比照组的基础上,对该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步骤如下:(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以往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统计,对目前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护理过程进行系统评估;(2)根据急诊科收治的病人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日常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并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生几率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在医院护理制度的大框架下,保证急诊护理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3)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科室的应变能力以及整体的护理水平;(4)急诊室患者进行治疗和抢救时,应及时记录其治疗过程,重点记录患者的疾病变化、用药情况,注意字迹工整,便于交班医生护士能够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5)保持急诊内科绿色通道随时可以畅通无阻,加强急诊内科后勤管理,确保所用的药物、机械、设备、耗材等准备充分,随时可以为患者实施治疗;(6)加强人文护理,强调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平和的语气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可以在整个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对其紧张焦虑心态予以理解并耐心疏导,最大限度的争取到病人及其家属的支持。
1.3观察指标
基于医疗纠纷以及风险事件(院内感染、不良反应、药物错用、医疗机械功能不全等)的发生情况计算两组的护理缺陷率,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内容、护理态度、病房管理以及医疗物资管理四项指标的评分对其护理综合能力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计量资料( ±s),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缺陷
研究组的护理缺陷、医患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比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综合评分
研究组护理人员在护理内容、护理态度、病房管理以及医疗物资管理等多个指标评比中分值均显著高于比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内科是医院中较为重要的科室,主要对重症危急的患者实施初期救治,由于涉及的病种较多,且多数患者在短期内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其护理任务及难度相对较大,也提高了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前瞻性管理模式,其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预测、分析,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使使整个护理流程可以安全有效的进行,以此规避潜在风险。而本次研究结果也论证了上述内容,研究组的护理缺陷、医患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比照组,护理综合评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显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风险管理护理更受患者信赖。
综上所述,较传统护理而言,急诊内科护理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更具优势,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康福娟, 史秀娥, 殷哲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9):146-155.
[2]郑玉琴、全宇莉、冯美娣.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和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 循证护理, 2020, 49(1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