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印顺和熊十力于1948—1950年之间围绕《新唯识论》相关问题展开的争论,是一场以儒、佛之争为载体,触及到基本哲学立场、价值取向、治学方法等问题的学术论争。如果将这一争议置于与内学院吕澂等人从唯识立场出发对《新论》的评价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批判佛教"的语境中考察,对问题的实质将会有更清楚地了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顺和熊十力于1948—1950年之间围绕《新唯识论》相关问题展开的争论,是一场以儒、佛之争为载体,触及到基本哲学立场、价值取向、治学方法等问题的学术论争。如果将这一争议置于与内学院吕澂等人从唯识立场出发对《新论》的评价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批判佛教"的语境中考察,对问题的实质将会有更清楚地了解。
其他文献
本文从对道教产生之前社会的生死、灵魂观念及种种人神交往巫术的分析入手,对道教特别是早期道教的组织结构、宗教生活、斋仪、修炼方法及其发展作了研究。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之一。在维吾尔族民间,炉灶总是安置在显眼的位置。灶神崇拜不是一般的社会信仰观念,其历史久远,影响深刻。
作为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大家,白玉蟾有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出发,对白玉蟾三个方面的美学思想即"真快活"的审美高峰体验和道教审美人格论、"其心之乐而乐乎山者"的道教山林美学论和"即心是道"的道教审美心胸和审美人生论进行简要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历史上形成了以高等教育机构青年学生为基础、鼓励他们志愿到国外进行传教事业的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运动将这些学生的三分之一都派到了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的传教事业。受其工作理念和方式的直接影响,中华基督教学生立志传道团于1910年成立,促使许多学生接受基督教并成为神职人员,是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的主要力量之一,但在30年代以后消失于无形之中。它是20世纪初期中国基督教史上产生于学生界和知识分子界,面向学生和知识分子布道,劝导他们成为教会神职人员的团体。
笔者高中遭逢三年困难时期,体质大亏,大学时乃特别注重体育锻炼,留心养生知识。壮年翻到道藏中的养生资料,就有一种邂逅老朋友的感觉。全国气功热期间,我也曾按图索骥,试着放松、入静,也似乎找到一点气感,以及某种虚化感,但说不上有什么明显的锻炼效果,似不如作作操、打打拳、跑跑步的痛快。最扫兴的是,参加过一些“带功”的报告会,当大师的话音震荡,引得大群虔诚的听众如醉如痴,都承认有异常感觉的时候,我却微澜不兴,甚至有不甘心的气功师把手贴近我的身体反复试探,我也毫无感应,只好自认鲁钝,永作门外汉。其后再研究道教,不免要
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它与昆仑山一脉相通,是道教神圣的祖山镇佑之山,地位尊圣。清晨,站在鹤鸣山老君顶向四周眺望,红日从地平线升起,烟波云海,缠绕在群山之中,形如巨龙穿越万水千山,降伏众山而臣之。掀天揭地,襟江带海,极具万山来朝的磅礴之势;又严若太极图,像是地球的轴心;若怀万宝而藏,幽奇远秀,幽然而止,最后停顿于左右二江汇合之处,锁住龙头,形成三面环水之势。又形如生殖部,孕育子孙。左青龙的妙高峰与右白虎的留仙峰,就像天地间的两大门柱,将巨龙与仙鹤挡在鹤鸣山;山前的斜江河形如一弯明月,将龟峰、剑峰、琴峰倒映在
何道全为元末明初北派全真教道士,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高道之一。本文拟就其养炼思想及方法作一阐述。认为其继承了全真教养炼思想及方法,并就佛教禅宗思想多有发挥。
陶弘景撰《许长史旧馆坛碑》,保存了关于许谧父子的一些原始资料,应引起重视。本文对该碑的立碑时间、撰者与书者、拓本与钩本以及《道藏》本《华阳陶隐居集》所收本等诸情况作了一些基本的考证。
《焦氏易林》是研究汉代宗教文化构建、演变发展的重要史料。本文从"天人感应"的神学观念、神灵的世俗化与英雄的神格化、神仙体系的无序化、长生不老的成仙追求、西王母民间信仰的兴盛发展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易林》所体现出的汉代宗教文化思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