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D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缺血后适应(IPC)对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和机制,以及IPC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

选择初次诊断为STEMI患者160例,均在起病12 h以内接受直接PCI治疗,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PCI组)82例和IPC组78例。观察两组患者ST段回落情况;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前、术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水平变化,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PCI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结果

IPC组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回落、TMPG良好、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84.62%(66/78)比67.07%(55/82)、80.77%(63/78)比64.63%(53/82)、7.69%(6/78)比24.39%(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第7天IPC组血管内皮功能及纤溶功能指标NO、ET-1、t-PA和PAI-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52.37±3.84)μmol/L比(50.95±3.85)μmol/L、(75.47±3.47)ng/L比(76.61±3.72)ng/L、(12.96±1.25)μg/L比(12.52±1.23)μg/L、(21.78±4.01)μg/L比(24.95±7.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IPC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85%(3/78)比14.63%(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实施IPC安全性高,并能改善患者术后的心肌灌注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
目的评价左房内径对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心脏瓣膜病需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且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1例,根据左房内径分成两组:左房内径<60 mm为Ⅰ组,45例;左房内径≥60 mm为Ⅱ组,36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与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观察心功能和心电活动的变化,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早期死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扩大切除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联合应用与不应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效果。方法220例(240只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对照组(116只眼)与观察组(124只眼)。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在此手术的基础上联合0.2 ml/mg丝裂霉素C应用。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视力、手术伤口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治愈)分别为85.34
目的探讨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方法96例(100只眼)翼状胬肉在手术显微镜下剖切分离球结膜与病变组织,切除胬肉并做广泛的变性眼球筋膜切除,然后将同眼颞上方带有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瓣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移植到原胬肉处的巩膜表面。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术后创面修复、移植片存活及胬肉复发等情况。结果术后角膜创面平整,修复较快,移植片均存活,5只眼复发,复发率为5.0%。结论改良的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