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诗学思想探源——兼及“天人合一”的内在矛盾性

来源 :齐鲁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周之际的文化转型在宗教意义上表现为由殷文化“尊神”传统向周文化“尊礼”传统的历史转换。孔子的文化选择及其相应的诗学思想是在“吾从周”的历史原则的具体引导下完成的。在宗教意义上,孔子诗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尊神”文化向以“尊礼”为实践理性目标的儒家文化传统转化的过渡性的思想标志。孔子诗学思想对古代宗教、神话的彻底的实践理性态度决定了“天人合一”观念的内在矛盾性。 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n Yin and Zhou Dynasty manifested in the religious sense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deity” culture in Yin culture to “traditional respect” in Zhou culture. Confucius’ choice of culture and his corresponding poetic thought were accomplished under the specific guidance of the historical principle of “Wu Cong Zhou”. In a religious sense, Confucianism is a transitional ideological symbol of the Confucian cultural tradition transformed from the “deity-worshiping”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 to the “rational respect”. The complete practical and rational attitude of Confucius’ poetics to ancient religions and myths determines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of the notion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来,四川的宗教工作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进行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
在对阅读过程的研究中,人们使用了各种方法来探讨阅读理解的过程及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该文对目前在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决定方法、命名方法及阅读时间进程的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本文是关于唐代汉传因明(佛教逻辑)的一篇概论。玄奘是汉传因明开创者,他又是当时印度因明的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但是他没有自己的因明著作。本文对玄奘弟子所撰的三种疏记中的因
作品是一个由创生、接受两种力量在物态文本基础上交相作用的动态过程,可命名为“场式作品存在”。作品场域内的作者因素和读者因素在普遍心理结构和语言公众性的支配下经由文
根据混凝土坏化的严重情况及其坏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造成的潜在危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混凝土坏化产生的原因和控制途径。同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必须
学术界一般认为清初经世之学向考据学的演变主要是政治权力的外部压力所致,本文作者则认为,经世之学所以衰亡,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内在的逻辑矛盾给外部侵袭留出了空隙。作者在考察
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社会结合与社会对立两类关系。人的社会结合具有人性基础 ,具有社会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 ,具有一元性和多样性、稳定性和变动性、个人性和社会性
这是作者多年研究西方哲学东渐课题的一篇总结性论文。文中除因篇幅限制删去第二部分“西方哲学东渐的曲折历程”外,分别论述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所以发生、学术成果、社会
西方近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把握,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对人与自然矛盾关系 的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培根和笛卡尔开创了机械论自然观的先河,在这种自然观中,人作为主体 上升为人
目的:了解私立学校学生营养状况.方法:采用膳食称重与记帐法和血液生化检测法,对武汉市两所私立学校的722名学生进行营养调查.结果:蛋白质、脂肪的摄人基本满足要求,碳水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