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班级责任小组中各位科任教师的管理作用,与班主任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班级管理富有成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探讨科任教师如何有效参与班级管理。
关键词:科任教师;有效参与;班级管理
一、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群体动力学原理
群体动力学即研究群体对个人影响作用的理论。这一原理在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运用上,主要体现在《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一文中,该研究者认为,群体动力学原理对教师教学默契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若教师间能很好地交流合作,教师间共同性的教学特征就很容易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外,群体动力学也为研究教师群体凝聚力强弱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交流互动与二者关系的巧妙处理。教育心理学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揭示,证明了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效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全员参与”。以顾吉祥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班级管理的组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错综复杂的系统。对班级管理意味着该系统中内部成员(学生、班主任和班级科任教师)和外部成员(学校其他老师、家长等)全部行动起来,以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二、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科任教师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执行者
教书与育人是统一的,不能把二者人为割裂开来。作为科任教师,不能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备课、讲课,而诸如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乃至课堂纪律的好坏都是班主任的事。其实,科任教师同样担负着双重角色。在完成本学科知识讲授的前提下,还应时刻观察授课班的各种动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主动扮演管理班级的角色。同时,要和班主任在管理上做到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向上的良好心态。
(二)科任教师是班级问题的主要发现者
学生在科任教师面前,一般没有思想顾虑,所流露的思想,所表现的行为,常带自然色彩,很少有虚假现象。因此,科任教师对于学生在情感的接受度上较之班主任有一定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往往会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积极力量。这种情况下,科任教师也最容易发现班级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与班主任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不至于使问题进一步扩大和恶化,班级管理工作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科任教师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组织者
科任教师积极参与任课班的活动,还会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在活动中,科任教师把在课堂无法展示的才华展示给学生,直接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苦乐。这样,科任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还是朋友關系。师生关系的不断融洽,会促使学生更积极地配合科任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使班里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科任教师有效参与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一)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要加强合作,变班级线型管理为网状管理
1.明确角色责权,切忌喧宾夺主。在教学中,科任教师不能因自己在学生中影响力较大而随意干预班主任工作,要明白科任教师与班主任是一种合作协助的关系,是相互合作而不是喧冥夺主。
2.深入了解,保持一致。科任教师要主动通过班主任了解自己授课班级的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和上学期(年)班务存在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同时,要主动向班主任谈自己本学期(年)的工作打算,以期得到支持。
3.相互学习,共同探索。科任教师可针对班级状况,将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设想及其他班主任的有效做法,用适当的方式向班主任提出建议,主动向班主任反映自己觉察到的近期班风动态和学生学习状况,与班主任共同分析所授学科质量高低的原因,征求班主任和学生对自己的意见。
(二)树立与提升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个人魅力
1.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从教学实践中感知,科任教师无形中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好本门课程上,更渗透在学生的思想领域和精神心理层面。基于青少年身心不成熟的特征,教师的很多方面(言行举止、思维方式、价值信仰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原材,所以作为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争取成为学生的“身心保健者”和“心理维护者”。当然,这同时也是一种行为示范策略,是范例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样的指导和引领对学生更具价值和意义。
2.恰当运用课堂管理策略与沟通技能。在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时,切忌将矛盾与问题激化或向班主任“告状式”、“粗暴式”地反映和转交,而是尽可能课内“消化”。此时,有效的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非语言刺激的消极影响最小,所以非语言刺激可作为科任教师的首选,若无效,则采用语言刺激。总而言之,“针锋相对”是此时的大忌,在尊重学生主体性与自主性的同时,使课堂保持高效有序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建立积极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成功的教师,会因时、因境将严格与热情相融合。课堂上,需保持“教师”这个角色应有的形象;而在课外,则需要与学生作更多生活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价值的互动。这些交流与互动,使老师更多了解到学生的情感与个性,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更为有效。
(三)建立并完善评价管理制度
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忽视甚至排斥了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可能性与积极性,同时,又缺乏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对科任教师的职责范围不予明确。要知道班级病无论进入哪一个阶段,首当其冲必须研究的不是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学生,而是寻求整个班级制度的变革。介于此,一方面应创新评价机制,通过制度约束外力驱动,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另一方面,要引进激励措施,将科任教师的福利、待遇与班级管理成效挂钩,评价标准与班级整体表现结合,充分调动起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科任教师把参与班级管理从当作一种帮助转变为一种责任,从而强化其班级责任感与归属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就是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终端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提升科任教师专业化素养及其班级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对班级管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效能。通过不断的理念创新和制度探索,科任教师会以更恰当、更科学的方式来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邓红艳.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9):53-55.
[2]蒲英杰.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0,(03):15-16.
[3]彭亚青,张奎阳.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5):18-20.
关键词:科任教师;有效参与;班级管理
一、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群体动力学原理
群体动力学即研究群体对个人影响作用的理论。这一原理在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运用上,主要体现在《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一文中,该研究者认为,群体动力学原理对教师教学默契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若教师间能很好地交流合作,教师间共同性的教学特征就很容易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外,群体动力学也为研究教师群体凝聚力强弱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交流互动与二者关系的巧妙处理。教育心理学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揭示,证明了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效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全员参与”。以顾吉祥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班级管理的组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错综复杂的系统。对班级管理意味着该系统中内部成员(学生、班主任和班级科任教师)和外部成员(学校其他老师、家长等)全部行动起来,以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二、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科任教师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执行者
教书与育人是统一的,不能把二者人为割裂开来。作为科任教师,不能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备课、讲课,而诸如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乃至课堂纪律的好坏都是班主任的事。其实,科任教师同样担负着双重角色。在完成本学科知识讲授的前提下,还应时刻观察授课班的各种动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主动扮演管理班级的角色。同时,要和班主任在管理上做到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向上的良好心态。
(二)科任教师是班级问题的主要发现者
学生在科任教师面前,一般没有思想顾虑,所流露的思想,所表现的行为,常带自然色彩,很少有虚假现象。因此,科任教师对于学生在情感的接受度上较之班主任有一定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往往会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积极力量。这种情况下,科任教师也最容易发现班级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与班主任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不至于使问题进一步扩大和恶化,班级管理工作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科任教师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组织者
科任教师积极参与任课班的活动,还会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在活动中,科任教师把在课堂无法展示的才华展示给学生,直接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苦乐。这样,科任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还是朋友關系。师生关系的不断融洽,会促使学生更积极地配合科任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使班里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科任教师有效参与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一)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要加强合作,变班级线型管理为网状管理
1.明确角色责权,切忌喧宾夺主。在教学中,科任教师不能因自己在学生中影响力较大而随意干预班主任工作,要明白科任教师与班主任是一种合作协助的关系,是相互合作而不是喧冥夺主。
2.深入了解,保持一致。科任教师要主动通过班主任了解自己授课班级的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和上学期(年)班务存在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同时,要主动向班主任谈自己本学期(年)的工作打算,以期得到支持。
3.相互学习,共同探索。科任教师可针对班级状况,将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设想及其他班主任的有效做法,用适当的方式向班主任提出建议,主动向班主任反映自己觉察到的近期班风动态和学生学习状况,与班主任共同分析所授学科质量高低的原因,征求班主任和学生对自己的意见。
(二)树立与提升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个人魅力
1.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从教学实践中感知,科任教师无形中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好本门课程上,更渗透在学生的思想领域和精神心理层面。基于青少年身心不成熟的特征,教师的很多方面(言行举止、思维方式、价值信仰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原材,所以作为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争取成为学生的“身心保健者”和“心理维护者”。当然,这同时也是一种行为示范策略,是范例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样的指导和引领对学生更具价值和意义。
2.恰当运用课堂管理策略与沟通技能。在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时,切忌将矛盾与问题激化或向班主任“告状式”、“粗暴式”地反映和转交,而是尽可能课内“消化”。此时,有效的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非语言刺激的消极影响最小,所以非语言刺激可作为科任教师的首选,若无效,则采用语言刺激。总而言之,“针锋相对”是此时的大忌,在尊重学生主体性与自主性的同时,使课堂保持高效有序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建立积极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成功的教师,会因时、因境将严格与热情相融合。课堂上,需保持“教师”这个角色应有的形象;而在课外,则需要与学生作更多生活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价值的互动。这些交流与互动,使老师更多了解到学生的情感与个性,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更为有效。
(三)建立并完善评价管理制度
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忽视甚至排斥了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可能性与积极性,同时,又缺乏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对科任教师的职责范围不予明确。要知道班级病无论进入哪一个阶段,首当其冲必须研究的不是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学生,而是寻求整个班级制度的变革。介于此,一方面应创新评价机制,通过制度约束外力驱动,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另一方面,要引进激励措施,将科任教师的福利、待遇与班级管理成效挂钩,评价标准与班级整体表现结合,充分调动起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科任教师把参与班级管理从当作一种帮助转变为一种责任,从而强化其班级责任感与归属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就是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终端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提升科任教师专业化素养及其班级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对班级管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效能。通过不断的理念创新和制度探索,科任教师会以更恰当、更科学的方式来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邓红艳.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9):53-55.
[2]蒲英杰.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0,(03):15-16.
[3]彭亚青,张奎阳.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