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农业粮食生产的惠民性、特色性和动态性特征,研究了农业粮食生产的优化策略,以达到提高农业粮食生产有效性、满足现实农业发展需要的目标。
关键词:农业;粮食生产;哲学思考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6-0021-01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志码: A
1 新时期农业粮食生产的必由之路
1.1 实现供给侧改革需要
新时期农业粮食生产工作应当按照供给侧改革的理念进行,注重优化粮食供给机制,不断消除农业生产过剩带来的问题,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进行针对性的农业生产分析,激发农业生产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农业粮食生产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在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的理念下,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粮食生产工作细节,实现农业粮食生产工作的持续做大、做强。
1.2 实现粮食供给的转型
新时代农业粮食转型升级应当采取市场化战略,优化粮食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提升粮食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在打破技术壁垒的基础上,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首先,应当根据市场需要,在有效的调查研究机制中找出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在区域化、差异化粮食生产体系下提高粮食生产的科学性。其次,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农膜和化肥价格不断攀升的事实,转变增长方式,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粮食生产结构,着力优化生产效率,达到有效减本增效的生产目标。
2 新时期农业粮食生产的基本属性
2.1 惠民性
新時期农业粮食生产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粮食产品的需要,加强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切实起到服务全社会的作用。其次,要保护农民利益,更好地优化和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工作效率,通过粮食生产达到促进农民发展的目标。第三,优化粮食生产环境,有效贯彻国家有关粮食生产的环保法规,让民众在粮食生产的过程中有更大的获得感,促进区域人民群众更好生活。
2.2 特色性
农业粮食生产应当从地方农业环境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粮食生产工作,能够根据地方的气候、土壤、环境等情况,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首先,农村应当形成粮食生产的特色,注重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其次,应当注重鼓励创建不同的农业粮食生产品牌,依靠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集中区域特色优势,不断实现农业粮食开发科学性和有效目标。
2.3 动态性
农业粮食生产应当构建动态的管理体系,强调根据农产品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理清内外需求和国家经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生态化的方式达到尊重农业粮食生产过程、不断提高农业粮食生产工作全过程的管理目标。
3 新时期农业粮食工作的优化策略
3.1 创新农业粮食工作政策
新时期做好农业粮食工作应当具有全局理念,采用综合性的粮食工作方法。首先,应当进行农业粮食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粮食工作的持续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绿色农业粮食策略。农业粮食种植应当在生态循环的理念下做到绿色节约,努力形成粮食永续发展格局。其次,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注重以制度化的方式促进农业粮食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全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形成良性的生产经营链条,在人人共享的理念下提高农业粮食工作质量。
3.2 提高农业粮食工作质量
新时期应当重点提高农业粮食工作的质量,在科技兴农的战略下加强农业粮食工作的转型,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首先,走质量第一的农业粮食生产道路,着力在绿色农业的道路上推动粮食农业绿色科技革命,扩大优质绿色粮食的产能,建立生态宜居的农业粮食生产家园。其次,引进科学化的发展管理理念,强调建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理念,推动绿色种植技术的广泛普及。第三,采用低碳的生产方式,在普及绿色技术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农业粮食工作的成本,从源头上治理农业粮食生产污染源,在生态环境与粮食种植协调的基础上,有效督促和保障粮食生产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3.3 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实施
新时期农业粮食生产工作应当从我国经济转型实际出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的市场意识,进一步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粮食品种。首先,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加强区域粮食产品的升级工作,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主动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达到精确种植、科学施肥、有效防护及水肥一体管理。其次,优化粮食产业结构,构建现代粮食服务体系,不断把粮食生产向需求侧改革的方向升级,保证粮食生产供给侧与需求侧相适应[2]。
总之,新时期农业粮食生产应当构建完善的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的创新动力,着力优化粮食生产的资源配置,在专业化的管理机制与科学技术的持续投入中达到粮食生产的转型发展,更好地满足未来粮食生产需要。
(收稿日期:2019-05-15)
关键词:农业;粮食生产;哲学思考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6-0021-01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志码: A
1 新时期农业粮食生产的必由之路
1.1 实现供给侧改革需要
新时期农业粮食生产工作应当按照供给侧改革的理念进行,注重优化粮食供给机制,不断消除农业生产过剩带来的问题,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进行针对性的农业生产分析,激发农业生产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农业粮食生产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在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的理念下,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粮食生产工作细节,实现农业粮食生产工作的持续做大、做强。
1.2 实现粮食供给的转型
新时代农业粮食转型升级应当采取市场化战略,优化粮食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提升粮食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在打破技术壁垒的基础上,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首先,应当根据市场需要,在有效的调查研究机制中找出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在区域化、差异化粮食生产体系下提高粮食生产的科学性。其次,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农膜和化肥价格不断攀升的事实,转变增长方式,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粮食生产结构,着力优化生产效率,达到有效减本增效的生产目标。
2 新时期农业粮食生产的基本属性
2.1 惠民性
新時期农业粮食生产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粮食产品的需要,加强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切实起到服务全社会的作用。其次,要保护农民利益,更好地优化和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工作效率,通过粮食生产达到促进农民发展的目标。第三,优化粮食生产环境,有效贯彻国家有关粮食生产的环保法规,让民众在粮食生产的过程中有更大的获得感,促进区域人民群众更好生活。
2.2 特色性
农业粮食生产应当从地方农业环境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粮食生产工作,能够根据地方的气候、土壤、环境等情况,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首先,农村应当形成粮食生产的特色,注重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其次,应当注重鼓励创建不同的农业粮食生产品牌,依靠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集中区域特色优势,不断实现农业粮食开发科学性和有效目标。
2.3 动态性
农业粮食生产应当构建动态的管理体系,强调根据农产品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理清内外需求和国家经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生态化的方式达到尊重农业粮食生产过程、不断提高农业粮食生产工作全过程的管理目标。
3 新时期农业粮食工作的优化策略
3.1 创新农业粮食工作政策
新时期做好农业粮食工作应当具有全局理念,采用综合性的粮食工作方法。首先,应当进行农业粮食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粮食工作的持续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绿色农业粮食策略。农业粮食种植应当在生态循环的理念下做到绿色节约,努力形成粮食永续发展格局。其次,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注重以制度化的方式促进农业粮食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全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形成良性的生产经营链条,在人人共享的理念下提高农业粮食工作质量。
3.2 提高农业粮食工作质量
新时期应当重点提高农业粮食工作的质量,在科技兴农的战略下加强农业粮食工作的转型,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首先,走质量第一的农业粮食生产道路,着力在绿色农业的道路上推动粮食农业绿色科技革命,扩大优质绿色粮食的产能,建立生态宜居的农业粮食生产家园。其次,引进科学化的发展管理理念,强调建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理念,推动绿色种植技术的广泛普及。第三,采用低碳的生产方式,在普及绿色技术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农业粮食工作的成本,从源头上治理农业粮食生产污染源,在生态环境与粮食种植协调的基础上,有效督促和保障粮食生产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3.3 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实施
新时期农业粮食生产工作应当从我国经济转型实际出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的市场意识,进一步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粮食品种。首先,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加强区域粮食产品的升级工作,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主动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达到精确种植、科学施肥、有效防护及水肥一体管理。其次,优化粮食产业结构,构建现代粮食服务体系,不断把粮食生产向需求侧改革的方向升级,保证粮食生产供给侧与需求侧相适应[2]。
总之,新时期农业粮食生产应当构建完善的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的创新动力,着力优化粮食生产的资源配置,在专业化的管理机制与科学技术的持续投入中达到粮食生产的转型发展,更好地满足未来粮食生产需要。
(收稿日期: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