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材”抛体运动”内容的比较研究——以新版人教版和鲁科版为例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jing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材作为物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形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基于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分析比较是完善教学过程的主要途径.选取人教版和鲁科版两个版本中的”抛体运动”内容,就章节编排、栏目设置、教材实验、例题和习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为实际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知识的关联决定了整合教学的可行性.根据实际学情,把”同分母和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整合到一节课中完成,真正意义上从外在的教材知识结构转向从学生内在学情需求出发,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
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发与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于历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乡土资源接地气、学生较为熟悉,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势,将乡土教材与历史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微观视角探索乡土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策略,进而推动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
初中历史课标着眼于历史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和历史素养的初步培养,高中课标则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都有所深化.本文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标的对比和思考来谈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从课程政策的角度发现,新中国建国70年来我国中学物理课外作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同时,我国中学物理课外作业的发展历程表现为五个方面的特征.未来的中学物理课程政策需要更加彰显中学物理课外作业的生活性、多元性、开放性、探究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物理量”教学思想有诸多问题亟需澄清.物理量的教学应鲜明体现现代物理学的特征,因而应强调物理量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对”测量”的忽视影响了学生物理能力的发展.物理量是物理规律的从属,”测量”的目标则是定量表达的物理规律.物理量的数学特征由物理规律决定,物理量的分类也应有物理规律的深刻依据.
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都明确了对模型建构能力的要求.案例以高三一节力学复习课为例,分析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教学设计以上抛小球这一真实情境为背景,通过研究其全程和不同阶段的运动特征,总结归纳出建立物理模型的基本策略:提出问题—分析环境—比较因素—形成决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建立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程序.
以”超重与失重”一课的设计过程为例,介绍了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具有层级递进关系的教学环节,围绕学生的天性创设趣味盎然的游戏情境,用情境的引线悄然串起学生对超失重规律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认知过程.
科学本质作为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理念,将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程度作为发展其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对2019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系列教科书科学史部分的统计和特点分析,发现教科书科学史部分出现科学本质部分维度的缺失、分布不均衡且以隐性方式呈现的特点.基于此,建议在编写教科书时应注重教科书中科学本质的合理编排,增加对科学本质的体现.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对科学本质观的理解,不断学习,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科学本质的内涵.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何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教学的重难点.高考对于教学具有导向性作用,对于高考试题的分析有助于一线教师把握教学方向.利用SOLO分类理论对2020年天津卷的实验试题进行思维层次的划分与分析,明确高考中对实验试题的考查趋势,从中得到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