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a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这说的正是以问导思,以问启思。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提问具有导思启思的作用,可以将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延伸与扩展,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正所谓:“善教者必善问。”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也应成为教师最得力的助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的“法宝”。但是我们发现有些问题不但没有激起学生的参与动机,相反还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为反感,甚至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问题是无效的,是徒劳的,主要表现在:(1)目的不明确,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指向性不强,不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服务。(2)忽视学生情况。所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规律,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非智力因素,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动力。(3)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并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就急于寻求答案,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作用。(4)没有探索价值。最常见的就是许多教师随口发问是不是,对不对的判断型题目,没有思考的价值,这样的问题只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累赘,而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究。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呢?我认为在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的主要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才能产生内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主观意愿,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相反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产生惰性心理与消极情绪,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本身的趣味性,这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更为重要。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与语文等学科相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枯燥性,因此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我们要增强问题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以趣味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将学习兴趣与注意力由趣味形式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来。当然教师除了要增强问题本身的趣味性,还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本身的科学性。数学具有相对的逻辑性与严谨性,这对数学语言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在提问时切忌模棱两可,表述不清,甚至出一些常识错误,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要用数学专业术语来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听清听懂题目,才能更好地展开探究与学习。教师不要盲目追求问题的趣味性,而失去科学性,这样的问题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全部集中在问题的趣味因素之上,并不能实现兴趣的顺利转移,这样的问题是无效的。同样,教师如果只注重科学性,无视趣味性,只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与单调呆板,无法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无效的。
  二、全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而并非精英教育,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具备社会与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数学能力。课堂提问所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我们要向全体学生发问,以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特点,照顾学生的全体性,激起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而不是只成为个别学生的垄断。而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受各种条件与因素的影响,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一刀切的问题并不能激起好中差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只会成为个别学生的学堂,将大部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对象的全体性与层次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兼顾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将问题划分为基础类、理解类与综合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对层次的问题。这样所提出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各层次学生在调动自己知识储备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够顺利解决。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才能激起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使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学堂。
  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统一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出要让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活动,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为学生的探究创设空间,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具有更广的思考与思维空间,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加工与整合,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突破以往封闭性常规性问题的限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更多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体现出学习的个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勇于突破教学常规,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框限制创造性地学习,进行发明与创造。这正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但是学生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在他们思维受阻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提问来指明思考的方向、解疑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开启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这样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延伸学生的思维活动,拓宽学生探究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责编 高伟)
其他文献
语文课除教授有价值的知识以外,还应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愉悦。这样学生才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学语文,进而喜欢阅读,喜欢表达,也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有时听一堂课,会觉得时间过得
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是否就绝对安全呢?很多人都听说过撞车后安全气囊没有爆开的事情,还有汽车受到轻微撞击后安全气囊爆炸伤人的故事,人们想知道什么样的安全气囊才是安全的
叙述了磷脂在医学、营养,保健等方面的效用,并将用超监界CO2萃取的蛋黄磷脂与化学溶剂法萃取的商品大豆磷脂进行了比较,认为蛋黄磷脂开发,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落幕冥冥,我在昏黄的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渡江》.心灵的底片上便慢慢地染上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了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那孤独清高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激励教育就是促进班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一、在活
选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亮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1
<正>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现代诗在各版本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现代诗虽在中国文坛挥洒近百年,但与古体诗相比,仍属新生事物,人们仍对其了解
在D3挡位置时,柱塞左侧上有节气门油压,这比从D2进入D3时,柱塞左侧的作用力要小一些,因此从D3降为D2时的速控油压要低一点。也就是说从D3降为D2时比D2升到D3的车速要低一些。当在
在0.01mol/LNaOH溶液中,氯霉素具有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峰电位在-053V(vs.SCE)。浓度在5.0&#215;10^-3-2.5&#215;10^-1μg/ml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用吸附伏安法测定滴眼液中氯霉素含量,结果满意。
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一切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来进行教学,一切按照教材机械被动地进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的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的教师不教,再加上体育并非考试内容,从教师到学校对此都不重视,学生也就逐渐对体育失去了兴趣。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与长远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