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组织户外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种形式,非常符合儿童的行为特征,有利于他们的智力、体能发展,应用价值很高。但是户外活动的整个过程是较为复杂的,集各种不利因素于一体,教师必须精心策划和组织,才能保证活动效果最大化。本文分析了中班幼儿户外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合理化的组织策略。
关键词:中班;幼儿教育;户外活动;组织策略
引言
中班幼儿的智力水平、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都较刚刚入园时有了很大提升,户外活动的复杂性和教育性也要随之提升,这对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户外活动效果不佳的原因与教师组织策略方面的问题有直接关系,分析后我总结出了以下问题。
1.中班幼儿户外活动组织存在的问题
活动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整个过程中需要始终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由于教师一人很难管控全体幼儿,随着活动时间的延长,小朋友们开始无组织、无纪律,行为散漫,不听教师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容易失去目标,忘记原来的主题,令活动陷入混乱。其次是活动形式、材料单一的问题。如果前后开展的数次户外活动主题相接近,活动的过程大同小异,材料永远是有限的几种,那么孩子们很难始终保持热情和较高的参与度。缺少创新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又一问题。最后是活动安全隐患较多的问题,户外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再加上一些活动材料具有折断、砸伤的危险,如果教师不制定出完善的防范机制,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这一点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2.中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组织策略
2.1选择丰富的活动材料
户外活动,应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育活动,内容与日常教学的内容相一致。可以复习巩固已学内容,也可以加新内容。户外活动还需注意器械及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器械选择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器械安全耐用。第二,器械丰富有层次性,第三,器械具有趣味性、多变性[1]。教师投放活动区游戏材料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如果材料幼儿已经玩过了,不感兴趣,可以将材料改装,或器械间相互渗透,鼓励幼儿对器械玩法进行探索,挖掘多种玩法。
2.2丰富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户外活动的形式要多样,不断变换新的花样,這样孩子们才能始终以较高的热情参与,否则很快就会令他们产生疲劳感。活动可以是益智类的,也可以是体育运动类的,更可以是合作竞争类的。不同类型的活动搭配不同的活动器械及材料。同一类型的户外活动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如体育活动就可以设计出单人运动,双人运动、小组运动、集体运动。投放器械可以增添平衡木、山洞、袋鼠袋、梅花桩、降落伞、天罗地网等,幼儿通过走、跑、跳、蹲、钻、爬等动作,锻炼他们的运动系统及协调系统[2]。
2.3抓好常规安全管理
户外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来说,危险系数相对要高一些,但是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相对比较分散,情绪高涨,自控能力较弱,活动也较为混乱。幼儿园在安全管理方面如果不合理、不规范、不及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幼儿造成伤害。为了幼儿的安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的提出,要求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幼儿活动要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对幼儿提出要求,做好对幼儿的保护和指导等工作。具体包括:(1)户外活动前要检查场地是否安全,是否还有其他的班级在开展户外活动;(2)对大型玩具的安全问题;(3)在开展户外活动前,检查幼儿的着装和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户外活动;(4)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尽可能地摆好户外玩具和器材,以便下次户外活动的开展。教师要给幼儿做正确的示范,从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4创建安全活动环境
在幼儿玩玩具和器材时,教师要随时注意幼儿的活动行为和活动范围。有时候玩具和器材本身是没有危险性的,但是幼儿在玩耍时由于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危险,对幼儿造成伤害。因此,教师要讲解玩具和器材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幼儿在滑滑梯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幼儿在玩耍时依次排队,滑滑梯时身体保持平衡,两名幼儿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蜂拥而上,切记不可以去推前面的幼儿等[3]。
教师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人数。户外活动的玩具和器材非常有限,在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教师一定要规划好在什么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即确定好户外活动时间,尽量与小班和大班错时开展。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分散幼儿玩玩具的地点,不要让幼儿挤在一个空间里,避免拥挤。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幼儿同一时间玩不同的玩具,相互轮换玩,保障幼儿的安全,减少因为人数较多或者拥挤导致的安全事故。
2.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较差,而户外活动的意外发生率却相对较高,在户外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器材要做好检查工作,是否有损坏,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危险。例如,踩梅花桩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安全、平整的地面上开展,告知幼儿如果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踩容易摔倒。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遵守规则,能够提高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性。
2.6训练教师急救技能
毫无疑问,在任何一项户外活动中,我们都不希望看到有意外发生。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意外发生,但是却可以尽量降低意外风险。尽管小心谨慎,但是如果有幼儿发生了意外,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意外事故,对幼儿的伤害降到最低。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相关的急救技能知识,能够简单处理意外事故。
3.结语
总之,户外活动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优质教育手段,但是教师决不能滥用,在充分肯定这种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应该尽量使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材料丰富化,活动过程安全化,提高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项一春,刘芬.浅析中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组织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6):195-195.
[2]谢巧莉.从“读科学”转向“做科学”一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z1):109-110.
[3]徐芬.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分析[J].华章,2014(17):66.
关键词:中班;幼儿教育;户外活动;组织策略
引言
中班幼儿的智力水平、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都较刚刚入园时有了很大提升,户外活动的复杂性和教育性也要随之提升,这对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户外活动效果不佳的原因与教师组织策略方面的问题有直接关系,分析后我总结出了以下问题。
1.中班幼儿户外活动组织存在的问题
活动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整个过程中需要始终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由于教师一人很难管控全体幼儿,随着活动时间的延长,小朋友们开始无组织、无纪律,行为散漫,不听教师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容易失去目标,忘记原来的主题,令活动陷入混乱。其次是活动形式、材料单一的问题。如果前后开展的数次户外活动主题相接近,活动的过程大同小异,材料永远是有限的几种,那么孩子们很难始终保持热情和较高的参与度。缺少创新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又一问题。最后是活动安全隐患较多的问题,户外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再加上一些活动材料具有折断、砸伤的危险,如果教师不制定出完善的防范机制,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这一点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2.中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组织策略
2.1选择丰富的活动材料
户外活动,应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育活动,内容与日常教学的内容相一致。可以复习巩固已学内容,也可以加新内容。户外活动还需注意器械及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器械选择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器械安全耐用。第二,器械丰富有层次性,第三,器械具有趣味性、多变性[1]。教师投放活动区游戏材料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如果材料幼儿已经玩过了,不感兴趣,可以将材料改装,或器械间相互渗透,鼓励幼儿对器械玩法进行探索,挖掘多种玩法。
2.2丰富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户外活动的形式要多样,不断变换新的花样,這样孩子们才能始终以较高的热情参与,否则很快就会令他们产生疲劳感。活动可以是益智类的,也可以是体育运动类的,更可以是合作竞争类的。不同类型的活动搭配不同的活动器械及材料。同一类型的户外活动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如体育活动就可以设计出单人运动,双人运动、小组运动、集体运动。投放器械可以增添平衡木、山洞、袋鼠袋、梅花桩、降落伞、天罗地网等,幼儿通过走、跑、跳、蹲、钻、爬等动作,锻炼他们的运动系统及协调系统[2]。
2.3抓好常规安全管理
户外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来说,危险系数相对要高一些,但是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相对比较分散,情绪高涨,自控能力较弱,活动也较为混乱。幼儿园在安全管理方面如果不合理、不规范、不及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幼儿造成伤害。为了幼儿的安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的提出,要求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幼儿活动要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对幼儿提出要求,做好对幼儿的保护和指导等工作。具体包括:(1)户外活动前要检查场地是否安全,是否还有其他的班级在开展户外活动;(2)对大型玩具的安全问题;(3)在开展户外活动前,检查幼儿的着装和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户外活动;(4)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尽可能地摆好户外玩具和器材,以便下次户外活动的开展。教师要给幼儿做正确的示范,从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4创建安全活动环境
在幼儿玩玩具和器材时,教师要随时注意幼儿的活动行为和活动范围。有时候玩具和器材本身是没有危险性的,但是幼儿在玩耍时由于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危险,对幼儿造成伤害。因此,教师要讲解玩具和器材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幼儿在滑滑梯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幼儿在玩耍时依次排队,滑滑梯时身体保持平衡,两名幼儿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蜂拥而上,切记不可以去推前面的幼儿等[3]。
教师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人数。户外活动的玩具和器材非常有限,在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教师一定要规划好在什么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即确定好户外活动时间,尽量与小班和大班错时开展。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分散幼儿玩玩具的地点,不要让幼儿挤在一个空间里,避免拥挤。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幼儿同一时间玩不同的玩具,相互轮换玩,保障幼儿的安全,减少因为人数较多或者拥挤导致的安全事故。
2.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较差,而户外活动的意外发生率却相对较高,在户外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器材要做好检查工作,是否有损坏,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危险。例如,踩梅花桩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安全、平整的地面上开展,告知幼儿如果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踩容易摔倒。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遵守规则,能够提高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性。
2.6训练教师急救技能
毫无疑问,在任何一项户外活动中,我们都不希望看到有意外发生。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意外发生,但是却可以尽量降低意外风险。尽管小心谨慎,但是如果有幼儿发生了意外,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意外事故,对幼儿的伤害降到最低。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相关的急救技能知识,能够简单处理意外事故。
3.结语
总之,户外活动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优质教育手段,但是教师决不能滥用,在充分肯定这种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应该尽量使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材料丰富化,活动过程安全化,提高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项一春,刘芬.浅析中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组织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6):195-195.
[2]谢巧莉.从“读科学”转向“做科学”一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z1):109-110.
[3]徐芬.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分析[J].华章,2014(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