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应针对其自身特点,巧妙地运用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本文探讨了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的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以进一步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统计学原理;比较法;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1.河池学院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基金课题(2015YTB005);2.河池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2015KTJY11);
  3.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LX279)
  引言
  比较法教学[1]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适当地运用比较法,可使学生触类旁通、温故知新.因此,对于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比较法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教学法[2]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思考、剖析和辩论,并就问题做出判决的一种模拟性的教学活动.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巧妙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达到主动参与、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内容晦涩难懂、易感枯燥乏味又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采用案例教学法.
  《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形成和后续课程的掌握都有较大的影响.它应用性广、理论性强、内容晦涩难懂,常让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可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在现行的统计学原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无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将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统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
  一、统计学原理比较法
  统计学原理的比较法教学,是指教师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由此及彼、温故知新,从而加深对统计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比较法,可使学生温故.例如,在学习完相对指标时,让学生将所学的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及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这六种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掌握和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温故的目的.
  通过比较法,可使学生知新.例如,在学习环比发展速度时,可将环比发展速度与逐期增长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是均涉及报告期水平和前一期水平,不同的点是前者是进行除法运算,后者则是减法运算,从而体会新旧概念的内在联系,达到知新的目的.
  二、统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法
  统计学原理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一定的实际案例,并加以研究、思考、剖析和辩论,进而加深学生对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法,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总体、总体单位和标志、指标这两组概念时,可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情境,将生硬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生活情境,从而达到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目的.
  通过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问卷时,可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施问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又如,在学习相关和回归分析时,可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如Excel、SPSS等,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例
  在本节,我们引入文献[3]中的例子,介绍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数据:2005年全国各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支出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问题:(1)试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
  (2)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分析首先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比较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区别,以明确问题的处理方向.然后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运用SPSS软件亲自录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以达到最终目标.
  解答(1)根据经济学理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支出之间是有相关关系的,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人均支出为因变量.
  将数据输入SPSS中,通过选择“图形→旧对话框→散点/点状→简单分布”来绘制简单散点图,所得图形如下:
  人均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散点图
  从图可以看出,居民的人均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
  (2)在SPSS中,通过选择“分析→回归→线性”,进入线性回归操作界面.然后将
  人均支出选入“因变量”框,而人均可支配收入选入“自变量”框.有关结果如下:
  由表1和表2可知,相关系数R=0.978,两变量呈现高度相关,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支出产生了显著影响,故可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由表3可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346.046 0.728x.
  该方程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支出将平均支出0.728元.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0元时,人均支出为346.046元,于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可认为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是346.046元.
  结束语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探讨了《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的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以进一步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由此及彼、温故知新、掌握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综上,教师在《统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巧妙地运用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群,王振林.“比较法”在《统计学原理》中的初探[J].科技资讯,2007(04):122.
  [2]闫春,刘伟.统计学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案例与实践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01):25.
  [3]范秀荣,苏继伟.统计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3-200.
其他文献
据NASA网站2012年12月5日报道,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科学家正在进行石墨烯(gra—phene)的研发工作,并已制造出高质量的石墨烯片,准备用这种新材料制造一种微小的化学传感器,旨在探
新课程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数学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以学生为本已经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准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方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有责任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当前,大力倡导“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有效数学教学无疑成为每个数学教师共同面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下面,我就谈谈一线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初
国家技术监督局、机械电子工业部等11部、局决定,从1992年12月31日起.对电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电视接收机、收录机、电动工具、蛮流弧捍机、电线电缆、漏电保护器等电工
在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档案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发掘档案信息潜在的利用价值,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本
据中新社2009年3月25日报道,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副站长曹静表示,预计到2010年,广东将建设150个海洋与渔业遥感监测数据库,保护广东海洋自然生态、自然遗址、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源,风
【摘要】 初中数学涵盖两方面的知识内容,一是代数、二是几何,可简称为“数”与“形”. 要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抓住“数”与“形”的基本概念的认知过程教学. 这种数学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的有机统一. 数学过程教学就是在“数”与“形”概念的抽象表示、转化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初中学生初步掌握解决数学中的基础性问题,学会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从而形成数学特有的思维与方法,以达
据南海网2010年9月6日报道,海南航天主题公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日前通过专家评审,计划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工建设,力争2013年开园试运营,主要项目于2015年底建成。
连日来,在蚌埠市跃进路附近传颂着“珠光”布店经理刘文辉见义勇为,及时扑灭了一起车辆火灾的佳话。
在电网运行中,电力调度作为指挥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鉴于实际存在的系列问题,本文简要概述电力调度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针对上述中存在的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设计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还对产品外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意味着产品设计的难度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传统的设计和加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