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设计类课程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及软件的操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总结分析了我校在多媒体设计类课程中引入协作学习模式所做的探索和实践,阐述了协作学习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协作学习 多媒体设计类课程 应用与实践
一、多媒体设计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多媒体设计类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不仅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的设计制作技巧,而且培养团队协作工作的职业素养,能够适应广告设计、影视动画、网站开发、游戏开发等社会需求。
笔者对平时自己教授的一些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多媒体类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多媒体设计类课程大多采用“学中做,做中练”的授课法,不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虽然很重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换句话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远远没有得到调动,最终创作出高品质的作品并不容易,效果不理想。
(2)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较差
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较差,仅仅满足于学会老师讲授的制作技巧,而课堂上的实践练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没有理解的记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学懂,自身的创造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谈不上成果意识,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学生缺乏协作意识
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提交个人形式的小作业、大作业居多,学生相互之间缺乏协作意识,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始终是创意第一、技术第二,很多新火花都是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这样学生创作的潜能自然会受到抑制。
“培养创新”是教育的目的,学习不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而是由学生把知识体系搭建起来。可见针对多媒体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改进学习模式是迫切需要的。
二、引入协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协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有效的协作学习可以在成员之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在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协作意识和技能,协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显得更重要。把协作的观念引进多媒体设计类教学,顺应时代要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与应用,提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个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适应社会环境的社会技能,达到教育、学习、知识创新的目的,为其毕业尽快融入社会提供有利的帮助。
多媒体设计类课程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及软件的操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充分发挥,形成具有多元化、自主性強的特色教学体系。因此在多媒体设计类课程中采用协作学习模式,对于学生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尤其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有极大促进作用,适应社会对多媒体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打下坚实基础。
三、协作学习模式实施的内容及达到的目标
1.实施的内容
协作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多媒体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协作学习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协作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实践。
(1)构建多媒体类设计课程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对于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充分把握协作学习模式内涵的基础上要对整门课程做统筹规划,设计全局的知识体系和协作学习操作流程,构建出多媒体设计类课程协作学习模式。
(2)研究有效分组的策略,合理组建协作小组。首先要考虑的是多少人一个小组才是合适的;其次要考虑组员组成应该是一个灵活的机制;再次,分组前教师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细致分析,有必要对学生的兴趣、学习程度进行评估。
(3)研究小组成员有效分工的策略,有效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程度。协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地贡献给组内共享,从构思、选题、网上收集素材、合作创作作品、成果交流汇报等环节,每个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具体的任务,特别是学困生或者是学习积极性本身就低的学生,老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注重合作精神,培养合作学习习惯,学会表达。
(4)构建多元化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协作学习最终要对学生或者小组的作品作出评价,除了对作品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协作意识、协作态度、协作技能进行评价。但是评价方式不能流于形式,避免组员之间相互写好话、小组之间不敢打低分的情况,要构建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环节相结合的多元化客观合理评价机制。
(5)提高教师驾驭知识和课堂的教学能力。协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对过程的调控与管理难度加大,教师不仅要从全局出发用联系的观点驾驭知识体系,还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指导,包括成果交流汇报课堂气氛的组织和把握,否则教学目的和效果无法优化。
2.达到的目的
通过对协作学习模式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创新理论体系,科学合理地组织小组协作学习,优化多媒体设计类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挖掘内在潜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协作学习模式实施的成效与反思
1.实施成效
实践证明,在笔者担任的《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和《计算机网页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强化了师生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更活跃,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及学习习惯,作品的优良率也比之前有很大提高,强化了小组的合作和组间的合理竞争,自主思考能力增强了,提出了深层次的问题。
2.实施反思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认为在协作学习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全局知识体系,有效驾驭课堂。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过程的调控与管理难度更大,因此教师要把握教材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用联系的观点驾驭课堂。指导学生充分协作互动,优化教学效果。
(2)注重分配任务,加强协作指导。组织指导学生互助协作学习要考虑任务分配,尤其要注重调动组内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积极性,根据教学需要把某一知识点的有关方面分解给不同的学生完成,或同一小组共同完成,但每一小组或学生都要把各自收集的信息有关资料作为共享资源,从而提高协作意识,体现协作。科学组织学生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策略的核心,这一环节处理好,课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适时合理开展协作学习。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协作学习,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支持策略,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这样才能使小组协作学习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以适应将来个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毛娟.Flash动画效果综合运用项目教学设计.新课程,2010.
[2]董进波.走出误区_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梁珂.Flash多媒体课件作品设计中交互技术研究.软件导刊,2014.
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技术课题“协作学习模式在多媒体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协作学习 多媒体设计类课程 应用与实践
一、多媒体设计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多媒体设计类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不仅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的设计制作技巧,而且培养团队协作工作的职业素养,能够适应广告设计、影视动画、网站开发、游戏开发等社会需求。
笔者对平时自己教授的一些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多媒体类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多媒体设计类课程大多采用“学中做,做中练”的授课法,不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虽然很重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换句话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远远没有得到调动,最终创作出高品质的作品并不容易,效果不理想。
(2)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较差
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较差,仅仅满足于学会老师讲授的制作技巧,而课堂上的实践练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没有理解的记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学懂,自身的创造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谈不上成果意识,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学生缺乏协作意识
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提交个人形式的小作业、大作业居多,学生相互之间缺乏协作意识,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始终是创意第一、技术第二,很多新火花都是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这样学生创作的潜能自然会受到抑制。
“培养创新”是教育的目的,学习不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而是由学生把知识体系搭建起来。可见针对多媒体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改进学习模式是迫切需要的。
二、引入协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协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有效的协作学习可以在成员之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在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协作意识和技能,协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显得更重要。把协作的观念引进多媒体设计类教学,顺应时代要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与应用,提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个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适应社会环境的社会技能,达到教育、学习、知识创新的目的,为其毕业尽快融入社会提供有利的帮助。
多媒体设计类课程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及软件的操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充分发挥,形成具有多元化、自主性強的特色教学体系。因此在多媒体设计类课程中采用协作学习模式,对于学生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尤其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有极大促进作用,适应社会对多媒体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打下坚实基础。
三、协作学习模式实施的内容及达到的目标
1.实施的内容
协作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多媒体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协作学习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协作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实践。
(1)构建多媒体类设计课程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对于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充分把握协作学习模式内涵的基础上要对整门课程做统筹规划,设计全局的知识体系和协作学习操作流程,构建出多媒体设计类课程协作学习模式。
(2)研究有效分组的策略,合理组建协作小组。首先要考虑的是多少人一个小组才是合适的;其次要考虑组员组成应该是一个灵活的机制;再次,分组前教师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细致分析,有必要对学生的兴趣、学习程度进行评估。
(3)研究小组成员有效分工的策略,有效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程度。协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地贡献给组内共享,从构思、选题、网上收集素材、合作创作作品、成果交流汇报等环节,每个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具体的任务,特别是学困生或者是学习积极性本身就低的学生,老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注重合作精神,培养合作学习习惯,学会表达。
(4)构建多元化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协作学习最终要对学生或者小组的作品作出评价,除了对作品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协作意识、协作态度、协作技能进行评价。但是评价方式不能流于形式,避免组员之间相互写好话、小组之间不敢打低分的情况,要构建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环节相结合的多元化客观合理评价机制。
(5)提高教师驾驭知识和课堂的教学能力。协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对过程的调控与管理难度加大,教师不仅要从全局出发用联系的观点驾驭知识体系,还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指导,包括成果交流汇报课堂气氛的组织和把握,否则教学目的和效果无法优化。
2.达到的目的
通过对协作学习模式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创新理论体系,科学合理地组织小组协作学习,优化多媒体设计类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挖掘内在潜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协作学习模式实施的成效与反思
1.实施成效
实践证明,在笔者担任的《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和《计算机网页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强化了师生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更活跃,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及学习习惯,作品的优良率也比之前有很大提高,强化了小组的合作和组间的合理竞争,自主思考能力增强了,提出了深层次的问题。
2.实施反思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认为在协作学习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全局知识体系,有效驾驭课堂。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过程的调控与管理难度更大,因此教师要把握教材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用联系的观点驾驭课堂。指导学生充分协作互动,优化教学效果。
(2)注重分配任务,加强协作指导。组织指导学生互助协作学习要考虑任务分配,尤其要注重调动组内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积极性,根据教学需要把某一知识点的有关方面分解给不同的学生完成,或同一小组共同完成,但每一小组或学生都要把各自收集的信息有关资料作为共享资源,从而提高协作意识,体现协作。科学组织学生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策略的核心,这一环节处理好,课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适时合理开展协作学习。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协作学习,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支持策略,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这样才能使小组协作学习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以适应将来个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毛娟.Flash动画效果综合运用项目教学设计.新课程,2010.
[2]董进波.走出误区_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梁珂.Flash多媒体课件作品设计中交互技术研究.软件导刊,2014.
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技术课题“协作学习模式在多媒体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