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情感 轻松走进音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走进音乐。
  关键词:情感;音乐;师生;教学氛围
  
  情感是人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映,是由于客观事物符合或不符合个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而产生的。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情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觉的动力和中介,也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音乐教师紧紧把握情感这条内线,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走进音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从而达到音乐的审美境界与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 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情感
  教学氛围是一种感情的境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增强学习兴趣,克服学习疲劳,进行愉快学习的有效手段。要营造和谐、愉快的气氛,除了必要的环境布置,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外,关键在教师课堂上的饱满热情和与音乐作品相符的丰富感情,使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都有生动的感情色彩。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时,学生自然会在教师的熏陶下出现愉快、轻松、乐于学习的情绪。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志同道合的老师。” 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改变高高在上的旧观念,放下架子,走进学生,追求零距离,打消学生的顾虑,增进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平和、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在课堂上形成师生合作,学生合作的学习局面。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微笑看待每个学生,教师不应是下达命令的长官,而是感情充沛的“演员”和称职的“导演”。带给学生的应永远是朝气、热情、能唤起学生对美好音乐的追求。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教师要考虑学生喜欢什么,学生怎样学,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视角来透视和探究音乐课。教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感到师生心理上的和谐平等。在这样充满热情、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很轻松地走进了音乐,融进了音乐。
  二、 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激发情感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运用的重要手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艺术。” 教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教师果断有力、热情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教师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教师谦虚谨慎、温柔细腻的语言,使学生真诚……在音乐课堂上,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是唤起学生音乐情感的最有效手段。自然的语术,优美的语调,朋友般的交流,再加上协调自如的肢体语言,一个眼神、一个点头,音容笑貌里,眉目传情中,都有磁性,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究、去悲、去喜、去激动。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极易形成愉快欢乐的学习心理,较快地进入教学意境。尤其是在音乐课堂里,趣味便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有位教师这样说:“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音乐教室,我会成为你们的音乐教师,我会成为你们的朋友。新朋友见面,我想送给大家礼物。”老师的趣味语言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集中注意力想知道到底什么礼物。接着教师说:“我送给你们一首诗,是与你我都有关的,仔细听。” 教师用浑厚的男中音,富有激情地朗诵:“你是不是像我,辛勤地学习和工作;你是不是像我,被冷落也不想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不是像我,每天都在追求想要求的目标;你是不是像我,也曾经茫然失措,苦苦地想,日子该怎么过;那一切经历已经告诉我,不要怕告诉别人怎么说,只要记住对自己、对亲人的承诺,这样我们的未来就不是梦想。”老师的话音未落,学生的掌声响起来了,教师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和与之相适应的表情深深地感染和吸引了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与心灵产生共鸣。
  三、 运用丰富的手势,激发情感
  手势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用手、腕、臂来表达信息。法国社会学家路先列维一布留尔指出:“手与脑是如此的联系紧密,以至于实际构成了脑的一部分,文明的进步是由脑对于手以及反过来手对于脑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的确如此,语言由大脑支配,而手势几乎能表达所有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进教师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不易捉摸的抽象性,单纯用语言去表达音乐内容,既不准确,也不生动,往往力不从心。倘若借助千变万化的手势去描绘音乐情绪,刻画音乐意境,用它来传情,就会得心应手,形象逼真,感人至深,既可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形象感,又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保卫黄河》中,教师范唱时用手势将旋律的起伏作一定的演示,让学生从手势中感知歌曲的高低起伏、强弱表现,对歌曲有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轻声哼唱时,教师将右手握拳敲击左手手心,用这样的手势将曲谱的节奏表现出来,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提示对歌曲的节奏、强弱表现等一目了然,为下面的演唱作一个铺垫。学生在演唱歌曲第一段“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时,教师随着旋律的起伏用右手作上扬、下点的手势示范。在唱第二段“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教师用划拍的手势进行提示。在唱全曲高潮部分时,教师的手势动作随旋律的波动不断上扬,最后结束时把握好时值来握拳收尾,从而使学生在演唱时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处理好歌曲的音域宽窄,达到表现歌曲的目的。如果要用轮唱的方式演唱《保卫黄河》,那么教师就要像指挥家一样将手势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此起彼伏,手势动作的总体是一种上扬、明亮,一种激励、昂扬的感觉。教师富有激情的指挥手势和与之相适应的表情,使学生深深吸引到歌曲的情感之中,并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满怀激情的情感投入,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使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融进音乐,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穿插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穿插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合适地穿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  一、 穿插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学效益最大化  (1)课前五分钟演讲,使语文教学效益最大化。①课前五分钟演讲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对演讲充满期待:今天讲的是谁?他讲的是什么?有没有我讲得好?他会是怎
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希腊语、古希腊语、拉丁语、梵文、古波斯语、旧约希伯来语、中古埃及语、满文、古芬兰语、匈牙利语、古藏语……如果要把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