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正一点点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评价应能满足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自主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曾经听过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熱闹。一位听课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了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由于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的差异,儿童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必然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具有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我认为,科学探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课堂教学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开创学生视野。科学在不断发展,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课堂要适当地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应当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建设新农村和改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亲近科学,从而更自信地学科学,乃至立志从事科学事业。
  (1)课堂上科学知识的讲解密切结合科学技术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和静止》的课堂教学中,在"参照物"这一知识点上,结合我国飞机加油技术进行讲解,让学生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同时也体验到我国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科技的日新月异。
  (2)开展以"科普园地"为题的多媒体讲座,定期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提高同学们的科普知识,激励他们以伟大科学家为榜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理想。
  (三)突出科学实验过程的重要性。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科学实验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脑,
  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实验条件和理论指导。让学生自己在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四)培养科学情感。充分挖掘新课程中的情感资源,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科学情感。
  (五)学生学习兴趣高,是新课程得以实施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总之,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其他文献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而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和谐校园是当前教育的必然走向,从近期目标看,可改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从长远目标看,可让学校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校和亦然。那么怎样才能让学校和谐发展呢?  一、以人为本是校和的关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
期刊
何为规范?规范就是出乎道德而非法规,是人心对自我目标立定的行事标准。学校办学规范应包含决策规范、校务规范、财务规范、收费规范、招生规范、各部门管理规范等。何为特色?即事物表现出来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学校特色应该是学校本身独特的风格。规范和特色两者之间绝不是对应的,也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应该说是递进关系,规范是特色的前提和基础,而特色是规范的高级表现形式。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认为在哪
期刊
摘要:对此,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围绕着精细化管理、严肃活泼的这一指导思想,结合中学阶段的实际情况,运用和思考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团结守纪,又有积极健康个性的班级建设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班级管理 精细化 作用  当今的时代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出素质和品
摘要:本文提出在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中儿童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并指出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自定班规,创造环境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树立榜样,在愉悦中培养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采用自然惩罚法等。  关键词幼小衔接 规则意识 培养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一个"小社会",需要有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或章程作
摘要: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学界已明确提出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将它作为推动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本文在借鉴其它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具体实践,尝试构建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人本化理念 高等教育管理 体系研究  一、重新审视大学的本质,加强大学人本化管理的认识  大学是什么?从大学诞生之初的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认识众
[摘要]高校的党建工作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具有很深的意义,能够提升其思想素养,让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思潮背景下,把持自己突破对自己的突破,取得各方面的成功。但是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驻外学生的党建工作上,无法与其进行思想的交流成为主要的难题。因此高校需要从党建工作的本质出发,研究如何才能提升驻外学生的党建工作,本着提升党员质量的目的,加强创新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驻外
摘要美国犹他州大学图书馆联盟(UALC)网络导航课程是目前美国最成功的基于图书馆联盟的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典范,通过对该网络导航课程的开发形式、课程内容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展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提供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UALC 信息素质教育 合作教育  1.引言  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最早开始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信息素质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为信息素质而合作口号,高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逐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各项教育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而为国家民族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则是摆在新世纪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