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76-01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我党的重大政治宣示。学校如何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笔者对此进行了肤浅的思考,下面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高中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谈谈自己的思考。
近几年来,我校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在德育工作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专题教育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以德育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壮大德育队伍,实行全员育人;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极积探索多层次、多渠道的德育模式,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调研,发现还存在很多困境,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困境一、“德育首位”在现实条件下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对德育工作“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教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困境二、德育合力难于形成
由于家长的期望和学校办学目标的不完全一致性,以及社会现实的大环境,使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不够,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在现实社会中被诸多消极因素冲击,学校的德育育人的目的难于落实。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家长的作用就是能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很多家长迫于生活的压力,外出打工,形成的了一大批的留守学生,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造成学校德育工作不能连续。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所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很少关心学生品德的形成、个性、心理健康、人生观和世界观。
困境三、教师的德育素养普遍不够给德育带来了局限性
在德育的过程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而对全体教师德育教育抓的不十分扎实。学校对教师的德育教育,仅限于班主任等少数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教师的德育教育有时流于形式,结果,学校只有少数人从事德育工作,不能形成全员育人氛围。
部分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有的教师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有的教师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言行不一,纪律散漫,无法做到为人师表。
困境四、德育评价缺乏可操作性
和很多学校一样,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班级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制度、方法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往往出现学校德育部门“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
十年教育规划纲和十八大报告要将德育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地位,学校德育如何摆脱困境,力所能及抓好德育为先这个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呢?
一、强化学校德育部门应有的职能
学校德育部门要积极工作,力所能及的努力改变德育环境,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日常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工夫。对学校德育问题深入研究深层次的原因,在落实“德育首位”上争取学校政策上的支持。改革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德育观念的转变。
进一步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要利用好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努力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和寝室文化,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
学校的德育部门在摆脱德育教育困窘境、提高德育实效性上要积极探索,特别是在使德育生活化上要大胆实践,以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去探寻德育生活化的途径,营造生活化德育氛围,构建生活化德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自主选择,并且以一贯之,变成一种自律的终身行为。
二、努力构建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风气,营造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校内外德育网络。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通力合作,达成共识,协调一致,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办好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等,使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步。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班等系统地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帮助家长转变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还可以把家长请进学校,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使他们在亲子活动中,了解孩子,纠正孩子认识的片面性。
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协会的作用,吸收教师、家长、当地政府执法部门人员、社会代表参加,定期研究青少年思想现状和对策,经常举办德育教育报告会,组织参观访问,充分挖掘当地的德育教育资源,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環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强化教师教学核心目标
由于过去学校对教师的常规检查仅限于备课、讲课、批阅作业等,对教师的评价偏重于教学成绩,导致教师所关心的是自己的教学效果得到学校的承认度,教师忽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在所难免。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德育工作,建立科学的办学核心目标评价体系,把课堂的德育目标的实现作为课堂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业务部门加强这一方面的评课力度,引导教师在重视升学、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道德和品行评价,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实现德育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结合。
只有加强课堂德育工作,才抓住了“全员德育”的精髓,才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命脉,才唱响了学校德育的主旋律。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壮大学校德育队伍
德育工作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自己的灵魂必须是高尚的,加强德育师资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
学校在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特别是德育工作队伍的水平,加强德育工作人员思想建设上,一是要增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教书育人的意识,切实把德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渗透在各种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二是要树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建立教师的人格魅力,以人格影响人格。三是要切实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培训、指导和考评工作,严把班主任任用关。
学校要结合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把师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以促进教师转变育人理念,坚持德育为先,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我党的重大政治宣示。学校如何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笔者对此进行了肤浅的思考,下面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高中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谈谈自己的思考。
近几年来,我校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在德育工作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专题教育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以德育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壮大德育队伍,实行全员育人;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极积探索多层次、多渠道的德育模式,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调研,发现还存在很多困境,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困境一、“德育首位”在现实条件下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对德育工作“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教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困境二、德育合力难于形成
由于家长的期望和学校办学目标的不完全一致性,以及社会现实的大环境,使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不够,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在现实社会中被诸多消极因素冲击,学校的德育育人的目的难于落实。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家长的作用就是能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很多家长迫于生活的压力,外出打工,形成的了一大批的留守学生,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造成学校德育工作不能连续。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所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很少关心学生品德的形成、个性、心理健康、人生观和世界观。
困境三、教师的德育素养普遍不够给德育带来了局限性
在德育的过程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而对全体教师德育教育抓的不十分扎实。学校对教师的德育教育,仅限于班主任等少数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教师的德育教育有时流于形式,结果,学校只有少数人从事德育工作,不能形成全员育人氛围。
部分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有的教师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有的教师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言行不一,纪律散漫,无法做到为人师表。
困境四、德育评价缺乏可操作性
和很多学校一样,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班级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制度、方法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往往出现学校德育部门“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
十年教育规划纲和十八大报告要将德育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地位,学校德育如何摆脱困境,力所能及抓好德育为先这个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呢?
一、强化学校德育部门应有的职能
学校德育部门要积极工作,力所能及的努力改变德育环境,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日常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工夫。对学校德育问题深入研究深层次的原因,在落实“德育首位”上争取学校政策上的支持。改革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德育观念的转变。
进一步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要利用好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努力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和寝室文化,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
学校的德育部门在摆脱德育教育困窘境、提高德育实效性上要积极探索,特别是在使德育生活化上要大胆实践,以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去探寻德育生活化的途径,营造生活化德育氛围,构建生活化德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自主选择,并且以一贯之,变成一种自律的终身行为。
二、努力构建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风气,营造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校内外德育网络。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通力合作,达成共识,协调一致,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办好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等,使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步。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班等系统地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帮助家长转变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还可以把家长请进学校,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使他们在亲子活动中,了解孩子,纠正孩子认识的片面性。
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协会的作用,吸收教师、家长、当地政府执法部门人员、社会代表参加,定期研究青少年思想现状和对策,经常举办德育教育报告会,组织参观访问,充分挖掘当地的德育教育资源,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環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强化教师教学核心目标
由于过去学校对教师的常规检查仅限于备课、讲课、批阅作业等,对教师的评价偏重于教学成绩,导致教师所关心的是自己的教学效果得到学校的承认度,教师忽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在所难免。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德育工作,建立科学的办学核心目标评价体系,把课堂的德育目标的实现作为课堂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业务部门加强这一方面的评课力度,引导教师在重视升学、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道德和品行评价,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实现德育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结合。
只有加强课堂德育工作,才抓住了“全员德育”的精髓,才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命脉,才唱响了学校德育的主旋律。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壮大学校德育队伍
德育工作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自己的灵魂必须是高尚的,加强德育师资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
学校在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特别是德育工作队伍的水平,加强德育工作人员思想建设上,一是要增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教书育人的意识,切实把德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渗透在各种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二是要树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建立教师的人格魅力,以人格影响人格。三是要切实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培训、指导和考评工作,严把班主任任用关。
学校要结合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把师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以促进教师转变育人理念,坚持德育为先,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