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的“空白”艺术: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实现“空白”的前提;培养协作精神,是实施“空白”的必要条件;传授学法,是实施“空白”的关键;精心备课,巧设“空白”。
关键词:阅读 教学 空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可见,现代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图形所示:
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或默读之前总布置几个问题提供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它有时却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因此,阅读教学有时应该返璞归真,追求本色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确认阅读教学活动中的矛盾双方,传统的矛盾双方是教师和学生,教材是中介;现代的矛盾双方应确立为学生与文本,教师是中介。必须明确“阅读要读”“阅读是自己读”“阅读是学生读”。吕叔湘先生说得好:“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活动应压缩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教师大力提供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法,掌握阅读教学的“空白”艺术。
下面就从这一“空白”艺术角度,谈现代阅读教学实施构想。
“空白”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铺设,不作讲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驰骋,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协同解决问题,是现代阅读教学实施和实践创新教育的有益尝试。
一、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实现“空白”的前提
初看起来,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与学生思考问题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乐意去思考问题,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思想,确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促进者、参与者的理念,把学生视为与我们等同的服务对象,以平等的思想,民主的作风对待每一个学生。实现这一氛围,关键在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如果课堂上教师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生硬的语气,板起脸孔,毫不客气地评价学生的答题失误,长此以往,课堂气氛将死气沉沉,无人响应。无怪乎许多教者埋怨学生不爱回答问题。而优秀的教师则是以亲切的态度、肯定的语气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培养协作精神是实施“空白”的必要条件
一个班学生知识基础与智力参差不齐,不同层次的学生认识问题的层次也不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每个问题都拿出来讲评,但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段“空白”里参与学习,并得到点点成功的体验,是课改精神的体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敢于面对全班同学大胆提出疑问的学生往往是优生,如果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撑起质疑的天空,那么这不是我们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空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协作学习。做法是将全班分若干个四人小组,利用学生中的“差异资源”,通过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探讨,使层次低的学生也有发表观点的机会,浅易的问题和无价值的问题在组内解决和淘汰,有难度的问题留待下一步师生共同探讨。
三、传授学法是实施“空白”的关键
学生在阅读时,面对全新的课文不知怎样去学,从哪个角度入手,如果教师不在学法上加以指导,学生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将是死水一潭的“空白”。要实施阅读教学的“空白”,关键在于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
四、精心备课,巧设“空白”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视,但老师的“导”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只有对整个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才能制造“空白”,诱导阅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制造“空白”。
1.留出“空白”,初探课文并研读课文
初读课文时,老师留出“空白”给学生阅读,若是语言优美生动、感情丰富的文章,可以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来进行;其他语言风格的文章,可以采用默读为主的形式来进行,然后谈谈对课文的整体感受。老师暂时不做评价,要他们带着问题继续阅读,以验证对错。然后带着问题,进入局部的解读课文,这算是精读的程序。学生精度后思考,分小组交流,协作质疑、释疑,然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的结果,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取舍问题,归类解决。
2.留下“空白”拓展知识
我们知道,课本只不过是个例子,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完了课文不能说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知识点学生是否掌握?阅读分析能力是否具备?课内练习是一种检测,课外阅读更是一种检测。那么,提供拓展性阅读材料,留下一个“空白”,让学生的思维在更广阔的空间驰骋,这正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体现课改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好的老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空白”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真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协作活动,学到的不仅是本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
[2]田慧生.《创新教育与课堂改革》.
作者单位:武夷山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阅读 教学 空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可见,现代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图形所示:
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或默读之前总布置几个问题提供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它有时却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因此,阅读教学有时应该返璞归真,追求本色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确认阅读教学活动中的矛盾双方,传统的矛盾双方是教师和学生,教材是中介;现代的矛盾双方应确立为学生与文本,教师是中介。必须明确“阅读要读”“阅读是自己读”“阅读是学生读”。吕叔湘先生说得好:“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活动应压缩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教师大力提供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法,掌握阅读教学的“空白”艺术。
下面就从这一“空白”艺术角度,谈现代阅读教学实施构想。
“空白”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铺设,不作讲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驰骋,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协同解决问题,是现代阅读教学实施和实践创新教育的有益尝试。
一、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实现“空白”的前提
初看起来,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与学生思考问题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乐意去思考问题,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思想,确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促进者、参与者的理念,把学生视为与我们等同的服务对象,以平等的思想,民主的作风对待每一个学生。实现这一氛围,关键在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如果课堂上教师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生硬的语气,板起脸孔,毫不客气地评价学生的答题失误,长此以往,课堂气氛将死气沉沉,无人响应。无怪乎许多教者埋怨学生不爱回答问题。而优秀的教师则是以亲切的态度、肯定的语气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培养协作精神是实施“空白”的必要条件
一个班学生知识基础与智力参差不齐,不同层次的学生认识问题的层次也不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每个问题都拿出来讲评,但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段“空白”里参与学习,并得到点点成功的体验,是课改精神的体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敢于面对全班同学大胆提出疑问的学生往往是优生,如果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撑起质疑的天空,那么这不是我们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空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协作学习。做法是将全班分若干个四人小组,利用学生中的“差异资源”,通过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探讨,使层次低的学生也有发表观点的机会,浅易的问题和无价值的问题在组内解决和淘汰,有难度的问题留待下一步师生共同探讨。
三、传授学法是实施“空白”的关键
学生在阅读时,面对全新的课文不知怎样去学,从哪个角度入手,如果教师不在学法上加以指导,学生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将是死水一潭的“空白”。要实施阅读教学的“空白”,关键在于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
四、精心备课,巧设“空白”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视,但老师的“导”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只有对整个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才能制造“空白”,诱导阅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制造“空白”。
1.留出“空白”,初探课文并研读课文
初读课文时,老师留出“空白”给学生阅读,若是语言优美生动、感情丰富的文章,可以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来进行;其他语言风格的文章,可以采用默读为主的形式来进行,然后谈谈对课文的整体感受。老师暂时不做评价,要他们带着问题继续阅读,以验证对错。然后带着问题,进入局部的解读课文,这算是精读的程序。学生精度后思考,分小组交流,协作质疑、释疑,然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的结果,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取舍问题,归类解决。
2.留下“空白”拓展知识
我们知道,课本只不过是个例子,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完了课文不能说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知识点学生是否掌握?阅读分析能力是否具备?课内练习是一种检测,课外阅读更是一种检测。那么,提供拓展性阅读材料,留下一个“空白”,让学生的思维在更广阔的空间驰骋,这正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体现课改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好的老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空白”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真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协作活动,学到的不仅是本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
[2]田慧生.《创新教育与课堂改革》.
作者单位:武夷山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