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h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总结手术方法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标准[1],2004~2006年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27例(均为双侧),按病情分Ⅱ度、Ⅲ度。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自髂嵴中、后1/3交界处向股骨大转子方向做直小切口。Ⅱ度患者直视下将全部增厚的筋膜横行切断,彻底松解紧张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Ⅲ度患者手术松解必须深达髋关节囊,将短外旋肌及后关节囊切开,行关节囊成形术。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行积极的并膝屈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0.5~1.5年,平均1.1年。按术后功能恢复标准评判[2]:优24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有利于准确地区别该病的轻重程度和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效果满意,术后护理和早期正确功能锻炼也是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臀肌挛缩 治疗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的变性、挛缩,从而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数患者有因感染性疾病而多次臀部注射药物的病史,少数病例有臀部脓肿史,也有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所并发。因而认为系药物刺激、外伤或感染后引起肌肉慢性炎症及纤维化的结果[3]。现将在注射性臀肌挛缩症诊断、治疗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2006年收治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9~23岁,平均15.6岁,均为双侧型,其中Ⅱ度25例,Ⅲ度2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多次臀肌注射病史,无其他髋部疾病史。
  分级标准: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体征,将臀肌挛缩症分3度:①Ⅰ度:屈髋、屈膝90°,强力内收时,双膝可以并拢,但双侧股部无法交叉到对侧(跷“二郎腿”)。尖臀畸形不明显。Ober征弱阳性。②Ⅱ度:生活能自理,无“八字步态”,但上下楼或跑步时“八字步态”明显。双膝在屈膝、屈髋90°时无法并拢,不能跷“二郎腿”。臀部外上方塌陷,有明显“尖臀”畸形,Ober征阳性。③Ⅲ度:行走时呈明显的“八字步态”,跑步困难,难以自己穿裤袜,下蹲时髋关节被迫强力外展外旋,呈“蛙式腿”。Ober征强阳性,髋关节必须在强力极度外展位,才能同时屈膝、屈髋达90°。臀部萎缩明显,有严重的“尖臀”畸形。骨盆变窄、变长,股骨颈干角增大。
  手术方法:对于Ⅰ度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而Ⅱ度、Ⅲ度患者则采用手术方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术前标记坐骨神经走行、股骨大转子、臀肌挛缩带和手术入路。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自髂嵴中、后1/3交界处向股骨大转子方向做直形小切口。Ⅱ度患者直视下将全部增厚的筋膜横行切断,彻底松解紧张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Ⅲ度患者手术松解必须深达髋关节囊,将短外旋肌及后关节囊切开,行关节囊成形术。术中试行屈髋,如能在中立位屈髋,直至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均达10°以上,髋关节无弹响,无活动性出血,即可终止手术。
  术后处理:术后无需外固定,2~3天后开始早期积极的并膝屈髋功能锻炼。操练项目主要是下肢交叉直线行走,并膝下蹲和坐位及卧位膝上交叉等动作。
  
  结 果
  本组患者27例中,无1例出现伤口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0.5~1.5年,平均1.1年。27例患者中,24例髋关节活动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可以在内收位做屈髋活动,能翘二郎腿。3例只能在中立位行屈髋活动,内收位做屈髋活动时轻度受限,但双下肢并拢时下蹲不受限。按术后功能恢复标准评判:优24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
  
  讨 论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多见于使用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剂,反复行臀部肌肉注射患者。主要病理表现为臀大肌挛缩。轻者仅局限于臀筋膜,表现为一条与臀大肌纤维走向一致的坚韧束带。可侵及浅层臀大肌的前下部分或终止于髂胫束的部分,将髂胫束向后上牵拉,重者可侵及整个臀大肌,有时挛缩范围还可侵及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髋关节短外旋肌及髋关节后关节囊。该病症临床表现为较轻者仅表现为坐位时(同时屈膝、屈髋)双侧股部无法交叉到对侧,无其他任何症状;严重者则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髋关节功能明显受限。
  目前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主要方法是行挛缩组织切断术,辅以术后的功能锻炼,手术应彻底松解一切妨碍髋关节内收、内旋的挛缩组织。手术切口的选择有多种,如小切口、直切口、弧形切口、大“S”形切口、髋关节后外侧切口等[4,5]。采用的是后外侧切口,该切口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暴露。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该病症的病理表现及病情轻重的不同,按贺西京等提出的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标准,把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分3个等级,并按分级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Ⅱ度患者直视下将全部增厚的筋膜横行切断,彻底松解紧张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Ⅲ度患者手术松解必须深达髋关节囊,将短外旋肌及后关节囊切开,行关节囊成形术。27例患者术后随访0.5~1.5年,平均1.1年。按术后功能恢复标准评判:优24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
  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有利于对该病的描述及指导治疗。对于Ⅰ度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Ⅱ度、Ⅲ度采用手术治疗,而且Ⅲ度术中松解必須深达髋关节囊,将短外旋肌及后关节囊切开,行关节囊成形术,如不进行分级对确定治疗方案及描述其区别会造成造成诸多不便。同时对疗效的评判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对治疗前后膝、髋关节不同功能的对比,可以评判症状改善的程度及疗效。此外,用统一的分级标准便于更客观地对不同术者、不同术式的疗效进行评判和比较。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可维持正常的肌肉收缩运动,防止废用性肌萎缩,避免臀肌黏连,促进臀肌功能的恢复。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加上以往的不良习惯,即使手术成功,如果术后不配合康复训练,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导致挛缩复发[6]。因此患者术后2~3天即开始早期积极的并膝屈髋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 贺西京,李浩鹏,王栋,等.臀肌挛缩症的分级与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3,23(2):96-99.
  2 俞辉国,童学波,刘红兵,等.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探讨.中华骨科杂志,1996,16(6):375-377.
  3 董天华,卢世璧,吉士俊,李子荣.髋关节外科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200-202.
  4 俞松,胡月光,杨小红,等.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初步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9):503-504.
  5 冯宗权.臀肌挛缩症临床研究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23:1633-1635.
  6 林秋兰,许衡,陈建华.早期康复训练对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的效果.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7):576.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84    资料与方法  2000年至今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后髁间附着处撕脱骨折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6岁;右侧3例,左侧5例;3例伤后即确诊,3例为院外误诊,2例经本院因患者受伤当时颅脑损伤及复合伤较重,膝部损伤漏诊,伤后1个月内由专科医生确诊。所有患者膝关节X线片均不同程度显示关节间隙后侧有游离骨片,胫骨髁间后
摘 要 《傅青主女科》对血崩证有较丰富的认识,其中对血崩证病因、病机、症状、治疗有详细的论述,对“崩漏”的后世临床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傅青主女科》 血崩症
海洋环境持续高温、高湿、高盐雾、霉菌和强紫外线等因素对空空导弹弹体结构的腐蚀破坏远比内陆严重。这种环境腐蚀会带来弹体结构外观和使用性能的劣化,增加故障和事故的风
目的:探讨胸腺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加用胸腺肽,剂量:〈6个月者用5mg/日,0.5~2岁用10mg/日,加
摘 要 目的:总结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369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治愈率100%,中转开腹率108%,胆瘘率325%。结论: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手术风险较大,但高龄不是手术禁忌证,若能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特点,重视围手术期相关问题的处理,同样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患者  doi:10.
在应用抗炎、抗病毒常规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基础上,伍用东莨菪碱,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46例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
目的:探讨后路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AF内固定行椎板间植骨治疗.结果:经11~26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036    资料与方法  1998年7月~2008年7月收治青年脑梗死患者71例,男49例,女22例,男女之比为2.2:1;发病年龄18~40岁,平均32.2岁,安静状态下起病48例(67.67%),活动中发病23例(32.4%);饮酒后发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有高血压动脉硬化12例,动脈炎8例(其中风湿性疾病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