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消费理性化将成“新常态”

来源 :中国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q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假期已过。多个旅游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国内旅游产品、酒店、机票的订单量与价格均有所增长。与火爆的“五一”假期旅游情况结合来看,不少专家认为,国民出游消费需求不减反增,旅游业国内大循环呈现良好态势。
  上半年旅游黄金期的重现,常被解释为“报复性消费”。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疫情限制了人们正常的旅游消费需求,疫情稳定后人们选择释放欲望、疯狂消费。打个比方,旅游需求如流水,疫情对旅游消费的限制如大坝拦水,当大坝开闸泄洪,水流量远超无大坝时的正常排放量,那么超出的水流量就属“报复性消费”。从疫情前后两年的旅游消费数据看来,笔者认为无法有力支撑“报复性消费”的论断。疫情前国内旅游市场本就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如果考虑到这一正常增长值,那么“报复性消费”对旅游经济的贡献度将会小于目前的估计。因此,虽然旅游市场火热,但我们不能因“报复性消费”而过于乐观。
  另一个舆论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旅游爆发性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与“五一”假期火爆的旅游市场相比,端午假期显得平淡。就此有人得出结论,认为旅游市场只是暂时性反弹,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况将长期存在。笔者认为,对于国内旅游产业不能盲目乐观,但也大可不必过于悲观。
  “五一”黃金周的火热,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随着国内疫情趋稳,消费者国内旅游需求实现正常释放,国外旅游需求的回流、春节旅游需求的补偿性消费以及出于对未来疫情不确定的考虑而提前配置旅游计划等,实现了需求的叠加放大。在这个过程中,“报复性消费”所起到的作用较小。端午假期旅游热度的些许下降,也是假期较短、个别城市疫情防控情况、消费者旅游记忆、旅游需求季节波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是国内旅游活动长期的大背景。未来,国内旅游业发展长期向好的势头没有改变,国内旅游档期、项目和产品的“爆款”与“冷门”仍将同时存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正倒逼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方式与模式,国民旅游消费更趋理性化。一大表现是本地游、城市周边游成热门旅游项目,在空间地域上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改变旅游资源与旅游需求的空间错位,减缓或避免旅游扎堆现象的出现。
  当前,单纯的打卡式旅游是制约人们追求多样化、高品质、特色化旅游的重要因素。从需求侧来看,疫情防控常态化倒逼下,消费者旅游需求的日趋理性和合理,为破解打卡式旅游困境提供了助力。而从供给侧来看,破解打卡式旅游难题,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设计,另一方面还需提升优质旅游资源供给,提高旅游公共设施和服务质量。对公众多样化、高品质、特色化旅游需求满足的过程,是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其他文献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回顾华为鸿蒙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管理的成功,更是品牌战略的成功,通过研发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打造出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的“这一个”。  鸿蒙技术升级再次证明,华为在自己聚焦的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华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中国的整体技术环
近年来,技术的重大改革引领全世界的新一次工业革命,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逐步演变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范式。  智能化目前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但是每个領域中的智能化程度是不同的,电子商务领域走在智能化的前端。由于电子商务本身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以及电子商务企业对客户定位、精准营销的重要需求,企业只有在不断地智能化创新中才能得以生存和
目的对1例前脑无裂畸形患儿的SIX3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DNA样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MRI提示叶状前脑无裂畸形伴胼胝体部分缺如。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SIX3存在c.517 C>G(p.His173Asp)杂合变异,父母均为野生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