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从而获得使营林生产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营林生产;弊端;策略
1 、营林生产中存在的弊端
1.1 更新造林中存在质量与数量的不平衡,投入苗木量相比于设计作业量有所超过,在造林总投入中苗木成本所占比例过高;树种的结构比例不协调,适树适地不到位;在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壮苗与良种的引种、选育、推广等方面存在许多工作上的失误和认识上的误区。
1.2 市场需要和人工林的营造失调。定向培育的人工林没有长远打算,在营造上缺乏商业考虑,造用结合不到位,林产工业的木材原料将面临供应危机。
1.3 在经营管理措施上幼培丰产林、集约经营丰产林及部分常规造林小班表现为短期行为,缺乏集约化管理方法。
1.4 从总体上讲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比较滞后。具体表现在建设的种子园类型单一,不能及时更替母树林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方面。
1.5 育苗生产及苗圃管理形式远远落后于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步伐,在市场上种苗急需以产品的角色进入。
2 、营林生产的策略
2.1 种苗基地加强建设
2.1.1现有的森工企业母树林缺乏合理的结构,应及时进行调整。按照现有的政策应对阔叶树母树林的比重加大,为使母树林的质量提高,应调整现有的母树林的组成,并对其抚育管理不断加强。对母树林结构调整的速度要加快,使母树林的作用尽快发挥,可以通过现有与母树林条件基本符合的中近熟林或龄林逐步更替已进入老龄化的天然母树林,对珍贵针阔叶母树林基地有计划地发展和培育,既可使母树林的结构得以改善,又可使其经济效益增加,收到林木良种化的目的。
2.2.2 现代化农业优质高产的主要原因就是选用了良种,同样林业生产也是这个道理。在林业发达国家中作为良种培育林木基地的种子园已发展到第三代,而我省很多林业局才向第二代发展红松种子园建设。从长远利益观点考虑,森工企业不仅要使红松种子园的规模扩大,还急需建立柞树、水曲柳等阔叶种子园。
2.2 生产投入降低,加强更新造林管理
2.3.1造林用苗的更新应对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予以打破,对现有的天然苗应充分利用,如核桃楸、水曲柳、大青杨、椴树、黄菠萝等经过大自然的筛选的天然苗,其遗传及抗逆特性非常良好,可以就近就地移植,既降低造林投入,又符合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2.3.2降低苗木成本是造林成本降低的关键。一方面,对单位面积造林的苗木成本进行降低,通过造林苗木的投入量来进行合理降低;另一方面,对苗木单株成本降低,可以通过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和提高单位面积的成苗产量来实现。
2.3.3改革开放以来,在营林生产方面森工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实施了一系列更新造林措施,造林保存率及成活率稳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数仍保留传统做法,造林单位面积有过多树木保存,既使苗木产生浪费,又使造林、抚育等工作量加大。同时,要适地适量开展林冠下造林,对现有的天然苗木要充分利用,使人工苗木的投入量降低。对最近可能进行采伐作业的择伐林,应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天然更新的方式,防止回头作业的过程中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及损失。
2.3 苗圃运营机制要搞活
森工企业应积极推进苗圃迈向市场,对苗圃开展多种经营机制及竞争机制,可以通过适当的私人经营方式和承包形式,发展苗圃。为使造林用苗的得以保证,企业可以通过签定回收合同的形式,采取相应奖惩手段,根据苗木等级确定苗木单价,实施以质论价。为保证造林质量及苗木质量,使育苗及造林成本降低,对苗圃竞争机制予以激活,可把苗圃当成种苗市场,在造林质量保证的条件下,根据造林设计要求林场在苗圃中有权进行选择其所需苗木。
苗圃在本单位用苗满足的条件下,允许到企业以外的单位找寻客户,通过订单育苗的形式把育苗市场拓宽。苗圃不要在培育造林苗上局限,还应该培育绿化苗、花卉、野生植物及经济植物的驯化等,对内承包闲置的苗圃,发展种植业,这既能够使职工的经济收入提高,又能够使育苗生产的投入降低。
2.4 集约型经营管理要不断加强
眼下对幼培丰产林、集约经营丰产林实施集约化管理手段,实际上投资最多2年,集约经营管理造林苗木仅仅是单纯的修枝或施肥而已,虽然有很多集约经营林的面积,然而林木的生长没有达到丰产林的标准。要想使林木生长量最大获取,投资力度应进一步加大,按照林木的长势适时的抚育管护和进行定期打药、施肥,直到收获林木为止。要像农民种地那样不停的管护,特别对是速生丰产林如短周期的杨树,对其培育周期要想缩短,采取的管理手段必须使长期集约经营的,以使幼林健康稳定的生长得以保证,取得成林成材的目的。
2.5选择的造林树种要以市场为导向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培育更新造林的树种,特别是集约经营丰产林,其树种选择必须要合适,对短周期的小径纤维材林分或高价值用材林分进行积极培育,做到造林时就把林木产品的销售方向设计好,从林产工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对用材林分、材林资源的树种质量。林产工业的产品已发展向深加工层次,由利用实木到制造单板型的人造板,再到非单板型的市场开拓。要对林产工业的产品进行研究,原料的供应是首先要考虑的。所谓的木材资源数量不足、质量差,主要针对单板型人造板或实木而言,如胶合板、锯材等对径级、长度、树种、材质都有特定的要求,产品等级和出材率由原料缺陷决定。
参考文献
[1]白文洲.浅谈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问题[J].新疆林业.1984年03期
[2] 妥热汉.采取坚决措施 搞好营林生产——山区林场必须认真做好的几项工作[J].新疆林业.1985年02期
[3] 刘士荣.营林生产应适应市场经济的牵动[J].吉林林业科技.1994年03期
[4] 任军,马志林.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技术问题浅析[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汤原县鹤立林业局兴林林场)
【关键词】营林生产;弊端;策略
1 、营林生产中存在的弊端
1.1 更新造林中存在质量与数量的不平衡,投入苗木量相比于设计作业量有所超过,在造林总投入中苗木成本所占比例过高;树种的结构比例不协调,适树适地不到位;在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壮苗与良种的引种、选育、推广等方面存在许多工作上的失误和认识上的误区。
1.2 市场需要和人工林的营造失调。定向培育的人工林没有长远打算,在营造上缺乏商业考虑,造用结合不到位,林产工业的木材原料将面临供应危机。
1.3 在经营管理措施上幼培丰产林、集约经营丰产林及部分常规造林小班表现为短期行为,缺乏集约化管理方法。
1.4 从总体上讲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比较滞后。具体表现在建设的种子园类型单一,不能及时更替母树林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方面。
1.5 育苗生产及苗圃管理形式远远落后于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步伐,在市场上种苗急需以产品的角色进入。
2 、营林生产的策略
2.1 种苗基地加强建设
2.1.1现有的森工企业母树林缺乏合理的结构,应及时进行调整。按照现有的政策应对阔叶树母树林的比重加大,为使母树林的质量提高,应调整现有的母树林的组成,并对其抚育管理不断加强。对母树林结构调整的速度要加快,使母树林的作用尽快发挥,可以通过现有与母树林条件基本符合的中近熟林或龄林逐步更替已进入老龄化的天然母树林,对珍贵针阔叶母树林基地有计划地发展和培育,既可使母树林的结构得以改善,又可使其经济效益增加,收到林木良种化的目的。
2.2.2 现代化农业优质高产的主要原因就是选用了良种,同样林业生产也是这个道理。在林业发达国家中作为良种培育林木基地的种子园已发展到第三代,而我省很多林业局才向第二代发展红松种子园建设。从长远利益观点考虑,森工企业不仅要使红松种子园的规模扩大,还急需建立柞树、水曲柳等阔叶种子园。
2.2 生产投入降低,加强更新造林管理
2.3.1造林用苗的更新应对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予以打破,对现有的天然苗应充分利用,如核桃楸、水曲柳、大青杨、椴树、黄菠萝等经过大自然的筛选的天然苗,其遗传及抗逆特性非常良好,可以就近就地移植,既降低造林投入,又符合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2.3.2降低苗木成本是造林成本降低的关键。一方面,对单位面积造林的苗木成本进行降低,通过造林苗木的投入量来进行合理降低;另一方面,对苗木单株成本降低,可以通过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和提高单位面积的成苗产量来实现。
2.3.3改革开放以来,在营林生产方面森工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实施了一系列更新造林措施,造林保存率及成活率稳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数仍保留传统做法,造林单位面积有过多树木保存,既使苗木产生浪费,又使造林、抚育等工作量加大。同时,要适地适量开展林冠下造林,对现有的天然苗木要充分利用,使人工苗木的投入量降低。对最近可能进行采伐作业的择伐林,应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天然更新的方式,防止回头作业的过程中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及损失。
2.3 苗圃运营机制要搞活
森工企业应积极推进苗圃迈向市场,对苗圃开展多种经营机制及竞争机制,可以通过适当的私人经营方式和承包形式,发展苗圃。为使造林用苗的得以保证,企业可以通过签定回收合同的形式,采取相应奖惩手段,根据苗木等级确定苗木单价,实施以质论价。为保证造林质量及苗木质量,使育苗及造林成本降低,对苗圃竞争机制予以激活,可把苗圃当成种苗市场,在造林质量保证的条件下,根据造林设计要求林场在苗圃中有权进行选择其所需苗木。
苗圃在本单位用苗满足的条件下,允许到企业以外的单位找寻客户,通过订单育苗的形式把育苗市场拓宽。苗圃不要在培育造林苗上局限,还应该培育绿化苗、花卉、野生植物及经济植物的驯化等,对内承包闲置的苗圃,发展种植业,这既能够使职工的经济收入提高,又能够使育苗生产的投入降低。
2.4 集约型经营管理要不断加强
眼下对幼培丰产林、集约经营丰产林实施集约化管理手段,实际上投资最多2年,集约经营管理造林苗木仅仅是单纯的修枝或施肥而已,虽然有很多集约经营林的面积,然而林木的生长没有达到丰产林的标准。要想使林木生长量最大获取,投资力度应进一步加大,按照林木的长势适时的抚育管护和进行定期打药、施肥,直到收获林木为止。要像农民种地那样不停的管护,特别对是速生丰产林如短周期的杨树,对其培育周期要想缩短,采取的管理手段必须使长期集约经营的,以使幼林健康稳定的生长得以保证,取得成林成材的目的。
2.5选择的造林树种要以市场为导向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培育更新造林的树种,特别是集约经营丰产林,其树种选择必须要合适,对短周期的小径纤维材林分或高价值用材林分进行积极培育,做到造林时就把林木产品的销售方向设计好,从林产工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对用材林分、材林资源的树种质量。林产工业的产品已发展向深加工层次,由利用实木到制造单板型的人造板,再到非单板型的市场开拓。要对林产工业的产品进行研究,原料的供应是首先要考虑的。所谓的木材资源数量不足、质量差,主要针对单板型人造板或实木而言,如胶合板、锯材等对径级、长度、树种、材质都有特定的要求,产品等级和出材率由原料缺陷决定。
参考文献
[1]白文洲.浅谈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问题[J].新疆林业.1984年03期
[2] 妥热汉.采取坚决措施 搞好营林生产——山区林场必须认真做好的几项工作[J].新疆林业.1985年02期
[3] 刘士荣.营林生产应适应市场经济的牵动[J].吉林林业科技.1994年03期
[4] 任军,马志林.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技术问题浅析[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汤原县鹤立林业局兴林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