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外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在裸鼠肝癌中的分布规律。
方法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序列差速贴壁方法分离、纯化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EPCs,并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及成管实验对移植前的细胞进行鉴定。再将体外扩增的晚期EPC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由尾静脉输注肝脏荷瘤的裸鼠和正常裸鼠(每组4只)。于输注细胞两周后处死裸鼠,取肝脏、肺脏、心脏、肾脏、脾脏、胰腺、胃肠器官做快速冰冻切片,观察GFP标记的EPCs移植后在肝癌新生血管中的募集、整合作用以及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分析募集到荷瘤肝脏组织中EPCs与新生血管的关系。
结果外源性GFP标记EPCs在植入荷瘤裸鼠2周后被募集、整合到肝脏肿瘤组织中,在实验组各脏器的100倍显微镜下的细胞数分别为:肝脏(169.40±10.87)个、心脏(15.40±2.87)个、肺脏(14.70±2.02)个、肾脏(1.70±0.50)个、脾脏(28.30±4.20)个、胰腺(6.90±1.31)个、肠(4.60±1.22)个;对照组分别为:肝脏(76.50±4.20)个、心脏(16.70±1.32)个、肺脏(76.00±3.31)个、肾脏(24.70±1.70)个、脾脏(77.90±4.50)个、胰腺(18.60±2.00)个、肠(12.70±1.70)个。募集到荷瘤肝脏组织中的细胞数量多于肺脏(P=0.001)、心脏(P=0.032)、肾脏(P=0.002)、脾脏(P=0.036)、胰腺(P=0.001)、肠(P=0.001),在肺脏和脾脏募集的细胞数量高于心脏(P=0.036)、胰腺(P=0.010)、肾脏(P=0.030)和肠(P=0.008)。而在正常的小鼠中肝脏、脾脏、肺脏募集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心脏(P=0.032)、肾脏(P=0.006)、胰腺(P=0.002)、肠(P=0.001)募集的细胞数。荷瘤裸鼠的肝脏募集的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裸鼠肝脏募集的细胞数(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募集到肝脏肿瘤的EPCs分化为内皮细胞,并参与构建部分肿瘤的新生血管。
结论外源性EPCs可被特异性募集到肿瘤组织器官中,并参与构成裸鼠肝癌的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