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数博盛会共赴数字未来——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侧记

来源 :当代贵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le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为全球大数据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大数据也为贵州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遥远不远,未来已来。5月,爽爽贵阳,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如约而至。从“0到1”,贵州大数据发展已经抢得先机;从“1到N”,贵州大数据发展正努力推动“抢新机”。大会期间,共举行高端对话7场,论坛19场,展馆活动20场,数博发布31场,大赛2场,系列活动17场,其他市(州)活动2场。
其他文献
地处贵阳市白云区云山街的澳马步行街,集结休闲娱乐、美食时尚等诸多业态,沿线人流密集、车流不断,还建有许多商住一体且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城市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但在白云区城维公司相关负责人曹阳看来,有了“智慧白云”平台的协助,治理不再那么棘手。在白云区“智慧白云”综合指挥调度中心,曹阳打开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大屏幕上随即呈现出步行街中人物、建筑物、道路设施的虚拟映像,在静态建模基础上叠加多维实时动态数据,让街区管理事半功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三师新星市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顽强拼搏,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持续增强.rn经济迈上新台阶.“十三
期刊
邹逸麟先生专治历史地理学,精研地方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投身首轮、二轮修志热潮,在指导各地修志之余,对新方志理论多有探索。论文从方志属性与边界、方志价值与功用、方志编纂等方面总结了邹逸麟先生的方志理论贡献、思想特色及其对当前修志工作的指导价值。邹逸麟先生的方志主张,不仅丰富了新方志学的理论体系,而且对方志学学科的健康发展、新方志编纂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020年5月19日,“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平台正式上线。一年之后,平台总访问量达到1.58亿次,累计用户超1620万人,交易订单超17.5万笔。无需下载应用程序,只用扫描一个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获得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智慧旅游服务,感受专业化的旅游资讯、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前沿化的科技感知。这是“一码游贵州”为游客提供的多维度、立体式、精准化的智慧生活体验。
从方志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编纂工作、方志管理事业研究、方志史与方志学史、志书研究与利用、方志人物研究、地方年鉴研究七方面梳理2019年学界关于方志研究的成果,发现2019年方志学研究成绩斐然,但是仍旧存在研究碎片化、地方化、保守化,研究缺乏深度,方志事业转型困难等问题,因此为了推动方志事业转型、方志学科体系建立、方志话语权的构建,需要一代又一代方志人的努力。
数字化、智能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变革推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势不可挡,全球经济的智慧化分量越来越重,贵州要以更加国际化的视角、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抢抓新机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才有底气和实力参与更加广泛、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
进入旅游旺季后,雷山县龙塘苗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无论是依山而建的“龙塘山房”民宿,还是云雾缭绕的梯田茶林,或者淳朴浓厚的民族风情,都令游客流连忘返。而吃上了“旅游饭”的村民们,更是得益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过上了幸福生活。在贵州,像龙塘苗寨一样的村寨还有很多。黔西市新仁苗族乡的化屋村、大方县的奢香古镇、江口县太平镇的云舍村、兴义市万峰林脚下的上纳灰村、丹寨县的万达小镇……皆是贵州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典型。
笔者在收集志书资料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与地方志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古碑刻。邢台碑刻数量多、种类全,内容丰富,在中国碑刻界占有重要地位。从宋代的欧阳修、赵明诚到近代的康有为,直到今人多有评价推崇,但多从书法、造型艺术进行研究和评论,对其承载的博大精深的内涵缺乏较深的研究。笔者管中窥豹,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试着对几种经过广泛认定的古碑刻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研究价值进行初探。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当下更多专家学者关注和深入研究。
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已经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贵州也成为吸引资金的蓄水池、人才集聚的高地、产业发展的热土,大数据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魅力越来越强。“新时代的多彩贵州勇抢先机,数字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5月20日在北京表示,贵州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全国第一。
本文从学术标准和社会标准两个方面来讨论如何依据史学评论标准提升年鉴的整体质量。以学术标准,年鉴的编纂应当以真实性、科学性为第一标准,重视年鉴内容,保证年鉴质量,增强年鉴学术影响力;以社会标准,年鉴的编纂应重视导向性、适用性、连续性、时代性、独特性、创新性等特点,扩大年鉴社会影响力。前者是基础,为后者提供坚实支柱;后者是保障,为前者拓展广阔空间。二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出年鉴的重要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