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许昌市博物馆藏有一枚唐代铜镜,它将二十多种代表祥瑞及男女心心相印的动物、植物、传说、典故和图腾,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集中在一起,设计巧妙,制作精良,展现出唐朝人对爱情美满、福寿延绵的追求和向往。
关键词:唐代;铜镜;并出瑞图;心心相印
许昌市博物馆藏有一枚唐代铜镜,直径21.7厘米,为葵花形,素缘,圆纽,仙山水波纹纽座,一周连珠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主题纹饰为神龟和飞龙,间饰四朵祥云纹;外区有两组铭文带,内圈铭文“金滕、连理竹、比翼、合欢莲、嘉禾、凤凰、合璧、连理树、比目鱼、嘉□、嘉麦、同心鸟”,并配以相应图形;外圈铭文“禽、兽、鱼、竹、草、树、合璧、金滕、并、出、瑞、图”,字间饰十二生肖图案(图1)。此镜图文并茂,精美异常,反映出当时人们追求爱情美满、福寿延绵的美好愿望,具体由以下三大特点组成。
1 图形成对呈现
镜中所铸图形皆以偶数成双成对呈现,如镜纽饰四座仙山,山头两两对应,四组仙山水波纹相连构成纽座,四座山头对应四朵祥云,水波纹上方各对应两条龙、两只龟。中区所铸连理竹、凤凰、合欢莲、嘉禾、连理树、嘉麦、比目鱼、合璧等和外区的十二生肖图形均为偶数。
嘉禾是生长奇异的禾,即异苗同穗或一颈多穗,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也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在古代双穗禾被视为天降福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成王十一年(1032),唐地出现了“异亩同颖”的祥兆,田亩里长出丰满肥硕的双穗禾,进献于周成王,成王将它转献周公,并作《归禾》,周公受禾,又作《嘉禾》表示嘉许。据《东观汉记》载:“东汉复兴之主光武帝刘秀,于建平元年生于济阳县,其年济阳生嘉禾,一茎九秀,合县大丰,光武因名为秀。”此镜中为异苗同穗的嘉禾,嘉麦也是异苗同穗,意义相同。
《金滕》乃《尚书·周书》的篇目,记载了周武王死后周成王消除对叔叔周公的误解,是表現周公对周王朝忠心不二的故事。周武王胜商后的第二年,得了重病,当时天下尚未安定,殷民心怀不服,武王一身关系着天下的安危。周公乃武王的弟弟,亲自向祖先祷告,求自己代武王去死,占卜结果为吉兆。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史官将此事写进册书,放在金属束着的匮中。周武王死后,儿子姬诵就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对此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并且勾结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率师东征,平定了叛乱,但成王并未完全信任周公。后来,成王发现了放在匮中的册书,体会到了周公的忠诚,幡然悔悟。因册书是放在金属束着的匮中,于是便将记录这段史事的篇目取名为《金滕》。
在这枚铜镜中铸“金滕”二字,借此故事表示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忠贞不贰的意思。“金滕”二字的旁边为两卷册书串在一起的图案。求偶是人类追求爱情、婚姻的方式,是繁衍后代的前奏,在镜中所出现的合欢莲、比目鱼、比翼鸟、连理树、嘉禾等图形皆成双成对出现,寓意男女恩爱,心心相印,比翼齐飞。
2 并出瑞图
此镜中所饰图形种类繁多,达二十多种,且不重复,都具有吉祥意义。有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如福寿延绵,镜中以福山寿海和龟来表示;有想象中崇拜的图腾,如龙、凤;有大自然中滋养生命与人类相依相存的生物,如嘉麦、嘉禾、连理树、鱼、鸡、牛、狗、猪、马等。把众多祥瑞的图形集中在一枚镜中,确实不多见,由此可知工匠的用心,或者是委托铸镜的人对爱情美好、婚姻长久、和顺幸福的强烈愿望。
长寿、平顺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铜镜也承载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的美好期盼,在铜镜中以图案、铭文等形式来表现。镜纽上铸福山寿海作为纽座,山头对应四朵祥云,表明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福寿延绵。
崇龟习俗自古有之,源远流长,古人常用龟甲来占卜,这是一种重要的民族信仰。龟具有多种象征意义,如长寿、祥瑞、圣贤、权威、财富、荣耀、为官清廉等,尤其作为长寿的祥瑞象征影响最大。古人就常在诗词中借用龟表达对长寿的向往,葛洪《抱朴子·对俗》曰:“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中国古代为老人写寿贴,一般都要用到“龟”字,如“龟龄鹤寿”“龟龄齐寿”“龟鹤延年”“龟龄遐龄”。《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龙鱼河图》曰:“尧时,与群臣贤智到翠妫之川,大龟负图来投尧,尧敕臣下写取,告瑞应,写毕,龟还水中。”由此可以看出,人们把龟视为祥瑞的象征。
从铜镜常用的装饰图案看,尽管种类繁多、各有特色,但龙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题材,龙凤艺术自诞生之日起,便集中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看法,也就是“佑福祛邪”的观念。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它能走、能飞、能兴云降雨,具有非凡的本领和神奇的力量,它的灵性、神性均超越其他一切动物,具有至高无上的威严,龙被古代的人们认为是能避邪降福的吉祥物,赋予了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量。传说龙生九子,具有极强的生殖繁育能力,这也是人们崇拜龙的又一个原因。
凤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解字》中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溺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古书记载很多帝王即位时,天空有凤凰飞翔的瑞象。《左传·庄公廿二年》载:“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注云:“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锵锵然,犹敬仲夫妻相随适齐,有声誉。”因此,“凤凰于飞”也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和谐,或祝新人婚姻美满。为求吉祥福瑞,古人便将凤凰的形象刻在铜镜上,从战国至宋代,凤纹成为一种重要的纹饰。此镜刻画了两只凤凰,表现出希望夫妻二人比翼齐飞的喻义。
大自然中的禾、麦、树、竹、鸡、牛、猪、马等这些生物与人类共生存,并且滋养着人类的生命,为人类提供了营养及能量,是我们离不开的生存条件,自古人们就对它们无比的重视与敬奉。十二生肖中的牛、羊、马、猪、狗、鸡这“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十二生肖在铜镜上出现应该是取其时时年年均有神祇保护、岁岁平安之意,也有使用者的生肖动物(神)时常随身、百般呵护之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各种奇禽怪兽、赤兔金鸟、狮虎猛龙、大象巨龟、猪头鱼尾……个个有其深层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
3 图文并茂
这枚铜镜镜背纹饰设计巧妙,把代表人生最高追求长寿、平顺和吉祥的福山寿海、龙和龟放在内区,把象征爱情的合欢莲、比目鱼、连理树、凤凰、同心鸟和十二生肖等放在外区,层次分明,构图别具匠心,所绘图形均成双成对出现,主题鲜明突出。构图为放射式,画面生动活泼,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搭配出现,具有强烈的节奏美。线条流畅,造型饱满,所绘图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接近于自然形。如凤凰图形,镜上的凤凰收颈,挺胸,展翅,亭亭玉立,生机盎然,翩翩欲飞,凤冠、凤爪、凤尾刻画得非常细腻,翅膀和尾巴经过条理化,增加了形式美感;再如龟,龟背上的纹路清晰可见,四只爪子似在爬行,眼睛炯炯有神。其他所绘珍禽瑞兽、动植物也是真实再现,呼之欲出。将二十多种图形集中在一枚镜上,并且神态各异、各具特色、形神兼备,实不多见。浮雕手法的运用,使质朴逼真的形态更立体,层次更丰富,产生了主次分明、繁简兼顾、高低起伏、虚实相间之美。所铸字体为楷书,秀丽工整,再繁杂的字也清晰可辨(磨损除外)。画面上所要表达的内容,每一细节都完美无缺,一丝不苟,匠师的精湛技艺可见一斑,也体现出匠师较深的社会洞察力。
这枚铜镜巧妙地把生活中的动物、植物、文字、传说、典故及图腾等都融入作品纹饰中,极力表现对美满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利用线条阴阳、粗细、深浅的变化,对纹饰细节进行精致地描绘,从纹样形式的选择到布局安排,都反映出人们对情感的完美追求。仔细端详此镜,犹如一朵盛开的花儿,这是一朵怒放的爱情之花,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还有心灵上的共鸣。唐代中国制镜技术达到高峰期,铜镜种类繁多,纹饰复杂,形制多样,制作精巧,这枚铜镜也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关键词:唐代;铜镜;并出瑞图;心心相印
许昌市博物馆藏有一枚唐代铜镜,直径21.7厘米,为葵花形,素缘,圆纽,仙山水波纹纽座,一周连珠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主题纹饰为神龟和飞龙,间饰四朵祥云纹;外区有两组铭文带,内圈铭文“金滕、连理竹、比翼、合欢莲、嘉禾、凤凰、合璧、连理树、比目鱼、嘉□、嘉麦、同心鸟”,并配以相应图形;外圈铭文“禽、兽、鱼、竹、草、树、合璧、金滕、并、出、瑞、图”,字间饰十二生肖图案(图1)。此镜图文并茂,精美异常,反映出当时人们追求爱情美满、福寿延绵的美好愿望,具体由以下三大特点组成。
1 图形成对呈现
镜中所铸图形皆以偶数成双成对呈现,如镜纽饰四座仙山,山头两两对应,四组仙山水波纹相连构成纽座,四座山头对应四朵祥云,水波纹上方各对应两条龙、两只龟。中区所铸连理竹、凤凰、合欢莲、嘉禾、连理树、嘉麦、比目鱼、合璧等和外区的十二生肖图形均为偶数。
嘉禾是生长奇异的禾,即异苗同穗或一颈多穗,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也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在古代双穗禾被视为天降福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成王十一年(1032),唐地出现了“异亩同颖”的祥兆,田亩里长出丰满肥硕的双穗禾,进献于周成王,成王将它转献周公,并作《归禾》,周公受禾,又作《嘉禾》表示嘉许。据《东观汉记》载:“东汉复兴之主光武帝刘秀,于建平元年生于济阳县,其年济阳生嘉禾,一茎九秀,合县大丰,光武因名为秀。”此镜中为异苗同穗的嘉禾,嘉麦也是异苗同穗,意义相同。
《金滕》乃《尚书·周书》的篇目,记载了周武王死后周成王消除对叔叔周公的误解,是表現周公对周王朝忠心不二的故事。周武王胜商后的第二年,得了重病,当时天下尚未安定,殷民心怀不服,武王一身关系着天下的安危。周公乃武王的弟弟,亲自向祖先祷告,求自己代武王去死,占卜结果为吉兆。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史官将此事写进册书,放在金属束着的匮中。周武王死后,儿子姬诵就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对此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并且勾结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率师东征,平定了叛乱,但成王并未完全信任周公。后来,成王发现了放在匮中的册书,体会到了周公的忠诚,幡然悔悟。因册书是放在金属束着的匮中,于是便将记录这段史事的篇目取名为《金滕》。
在这枚铜镜中铸“金滕”二字,借此故事表示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忠贞不贰的意思。“金滕”二字的旁边为两卷册书串在一起的图案。求偶是人类追求爱情、婚姻的方式,是繁衍后代的前奏,在镜中所出现的合欢莲、比目鱼、比翼鸟、连理树、嘉禾等图形皆成双成对出现,寓意男女恩爱,心心相印,比翼齐飞。
2 并出瑞图
此镜中所饰图形种类繁多,达二十多种,且不重复,都具有吉祥意义。有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如福寿延绵,镜中以福山寿海和龟来表示;有想象中崇拜的图腾,如龙、凤;有大自然中滋养生命与人类相依相存的生物,如嘉麦、嘉禾、连理树、鱼、鸡、牛、狗、猪、马等。把众多祥瑞的图形集中在一枚镜中,确实不多见,由此可知工匠的用心,或者是委托铸镜的人对爱情美好、婚姻长久、和顺幸福的强烈愿望。
长寿、平顺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铜镜也承载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的美好期盼,在铜镜中以图案、铭文等形式来表现。镜纽上铸福山寿海作为纽座,山头对应四朵祥云,表明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福寿延绵。
崇龟习俗自古有之,源远流长,古人常用龟甲来占卜,这是一种重要的民族信仰。龟具有多种象征意义,如长寿、祥瑞、圣贤、权威、财富、荣耀、为官清廉等,尤其作为长寿的祥瑞象征影响最大。古人就常在诗词中借用龟表达对长寿的向往,葛洪《抱朴子·对俗》曰:“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中国古代为老人写寿贴,一般都要用到“龟”字,如“龟龄鹤寿”“龟龄齐寿”“龟鹤延年”“龟龄遐龄”。《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龙鱼河图》曰:“尧时,与群臣贤智到翠妫之川,大龟负图来投尧,尧敕臣下写取,告瑞应,写毕,龟还水中。”由此可以看出,人们把龟视为祥瑞的象征。
从铜镜常用的装饰图案看,尽管种类繁多、各有特色,但龙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题材,龙凤艺术自诞生之日起,便集中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看法,也就是“佑福祛邪”的观念。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它能走、能飞、能兴云降雨,具有非凡的本领和神奇的力量,它的灵性、神性均超越其他一切动物,具有至高无上的威严,龙被古代的人们认为是能避邪降福的吉祥物,赋予了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量。传说龙生九子,具有极强的生殖繁育能力,这也是人们崇拜龙的又一个原因。
凤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解字》中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溺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古书记载很多帝王即位时,天空有凤凰飞翔的瑞象。《左传·庄公廿二年》载:“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注云:“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锵锵然,犹敬仲夫妻相随适齐,有声誉。”因此,“凤凰于飞”也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和谐,或祝新人婚姻美满。为求吉祥福瑞,古人便将凤凰的形象刻在铜镜上,从战国至宋代,凤纹成为一种重要的纹饰。此镜刻画了两只凤凰,表现出希望夫妻二人比翼齐飞的喻义。
大自然中的禾、麦、树、竹、鸡、牛、猪、马等这些生物与人类共生存,并且滋养着人类的生命,为人类提供了营养及能量,是我们离不开的生存条件,自古人们就对它们无比的重视与敬奉。十二生肖中的牛、羊、马、猪、狗、鸡这“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十二生肖在铜镜上出现应该是取其时时年年均有神祇保护、岁岁平安之意,也有使用者的生肖动物(神)时常随身、百般呵护之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各种奇禽怪兽、赤兔金鸟、狮虎猛龙、大象巨龟、猪头鱼尾……个个有其深层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
3 图文并茂
这枚铜镜镜背纹饰设计巧妙,把代表人生最高追求长寿、平顺和吉祥的福山寿海、龙和龟放在内区,把象征爱情的合欢莲、比目鱼、连理树、凤凰、同心鸟和十二生肖等放在外区,层次分明,构图别具匠心,所绘图形均成双成对出现,主题鲜明突出。构图为放射式,画面生动活泼,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搭配出现,具有强烈的节奏美。线条流畅,造型饱满,所绘图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接近于自然形。如凤凰图形,镜上的凤凰收颈,挺胸,展翅,亭亭玉立,生机盎然,翩翩欲飞,凤冠、凤爪、凤尾刻画得非常细腻,翅膀和尾巴经过条理化,增加了形式美感;再如龟,龟背上的纹路清晰可见,四只爪子似在爬行,眼睛炯炯有神。其他所绘珍禽瑞兽、动植物也是真实再现,呼之欲出。将二十多种图形集中在一枚镜上,并且神态各异、各具特色、形神兼备,实不多见。浮雕手法的运用,使质朴逼真的形态更立体,层次更丰富,产生了主次分明、繁简兼顾、高低起伏、虚实相间之美。所铸字体为楷书,秀丽工整,再繁杂的字也清晰可辨(磨损除外)。画面上所要表达的内容,每一细节都完美无缺,一丝不苟,匠师的精湛技艺可见一斑,也体现出匠师较深的社会洞察力。
这枚铜镜巧妙地把生活中的动物、植物、文字、传说、典故及图腾等都融入作品纹饰中,极力表现对美满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利用线条阴阳、粗细、深浅的变化,对纹饰细节进行精致地描绘,从纹样形式的选择到布局安排,都反映出人们对情感的完美追求。仔细端详此镜,犹如一朵盛开的花儿,这是一朵怒放的爱情之花,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还有心灵上的共鸣。唐代中国制镜技术达到高峰期,铜镜种类繁多,纹饰复杂,形制多样,制作精巧,这枚铜镜也是其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