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劳动者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它的教育功能要求在职业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职业中专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其中“大众数学”、“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应用性”这三个教育理念应作为职业中专课程改革最需要注重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趣味性;应用性
一、“大众数学”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1、如何看待职高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作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已经极大地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更是把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数学已经成为了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但哪些才是最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和能掌握的数学知识呢?仅从知识方面来出发,而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解决。从数学教学内容来讲,每个内容都或多或少地训练着学生的思维,提升着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但这种提高是隐性的,无法衡量。如果以普通高中必修课的内容来要求职业中专的学生,或同样的内容降低要求,是否就可以解决问题呢?从教学实践来看,降低要求并不能使学生学数学的情况改变多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2、怎样处理数学的传统与数学的现代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种不同,淘汰了一大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对高等数学感到迷惘而垂头丧气。其根本之处就在于,在上大学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集合、群、向量空间、矩阵等数学名词。要在短时间之内,消化吸收,效果自然差强人意。为什么不把这些现代的数学内容、术语和现代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渗透一起,来适应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呢?例如,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不错配方法是一个基本的方法,但总有一些学生到了高中也仍然掌握不了配方法?那么在要求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和极值时,如果忘记了公式,就没法做出来。但就求二次函数的极值而言,用导数的方法无疑是最容易掌握的,公式也很简单。但职业中专对导数未加涉及。
因此,如果新的方法比旧的方法有更强大的威力,为什么不介绍新的知识呢,为什么总是把一种方法“深挖洞”,而不而它放在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之一来加以介绍,多了解几种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尤其是了解现代数学方法,增加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的帮助。沟通传统与现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正是帮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展。
二、趣味性在课程中要着重体现出
1、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每个人学习知识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加涅就认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困难的是哪些情境是学生们熟悉的?我们很久以来已经把数学变成了纯而又纯的“数学”,一下子要重新回到数学的本来面目中去,首先教师就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借鉴和改编国外资料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等。这样的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们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有“这也是数学吗?”这一种疑问,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现数学的文化性,加强数学史的教学。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依赖于数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我们的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了一层冷冰冰的外衣,学生们对它的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应用性是职业中专数学的灵魂
1、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的融合。
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中专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如,社会上各种贷款方式与还款方式的组合及选择,学生们能对它们作出理性的认识和鉴别吗?这是一些现实生活中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关系到具体的专业的,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如果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了解了本业的具体内容,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及时地让他们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2、数学课程应具有地区性。
职业中专一个特点就是地区性强,同一个专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专业活动的方式会有所区别。比如结算方式,有的地区用现金,有的地区刷卡;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而西部地区较落后,决定了经济方式上就有所差别。职业中专既然要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的劳动者,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别,要让职高的数学课程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管是在举例中,还是在学习调查研究中,要切实地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数学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把数学融入生活,改变原来的“数学与生活脱离”,“学了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的现象。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职业中专的改革如果以同样的决心和勇气,借着这一个改革的春风,是一定大有可为的。对职业中专数学课程的改革,期待热忱人士关心,为我国职教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建构主义;趣味性;应用性
一、“大众数学”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1、如何看待职高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作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已经极大地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更是把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数学已经成为了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但哪些才是最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和能掌握的数学知识呢?仅从知识方面来出发,而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解决。从数学教学内容来讲,每个内容都或多或少地训练着学生的思维,提升着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但这种提高是隐性的,无法衡量。如果以普通高中必修课的内容来要求职业中专的学生,或同样的内容降低要求,是否就可以解决问题呢?从教学实践来看,降低要求并不能使学生学数学的情况改变多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2、怎样处理数学的传统与数学的现代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种不同,淘汰了一大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对高等数学感到迷惘而垂头丧气。其根本之处就在于,在上大学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集合、群、向量空间、矩阵等数学名词。要在短时间之内,消化吸收,效果自然差强人意。为什么不把这些现代的数学内容、术语和现代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渗透一起,来适应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呢?例如,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不错配方法是一个基本的方法,但总有一些学生到了高中也仍然掌握不了配方法?那么在要求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和极值时,如果忘记了公式,就没法做出来。但就求二次函数的极值而言,用导数的方法无疑是最容易掌握的,公式也很简单。但职业中专对导数未加涉及。
因此,如果新的方法比旧的方法有更强大的威力,为什么不介绍新的知识呢,为什么总是把一种方法“深挖洞”,而不而它放在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之一来加以介绍,多了解几种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尤其是了解现代数学方法,增加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的帮助。沟通传统与现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正是帮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展。
二、趣味性在课程中要着重体现出
1、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每个人学习知识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加涅就认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困难的是哪些情境是学生们熟悉的?我们很久以来已经把数学变成了纯而又纯的“数学”,一下子要重新回到数学的本来面目中去,首先教师就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借鉴和改编国外资料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等。这样的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们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有“这也是数学吗?”这一种疑问,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现数学的文化性,加强数学史的教学。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依赖于数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我们的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了一层冷冰冰的外衣,学生们对它的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应用性是职业中专数学的灵魂
1、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的融合。
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中专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如,社会上各种贷款方式与还款方式的组合及选择,学生们能对它们作出理性的认识和鉴别吗?这是一些现实生活中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关系到具体的专业的,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如果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了解了本业的具体内容,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及时地让他们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2、数学课程应具有地区性。
职业中专一个特点就是地区性强,同一个专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专业活动的方式会有所区别。比如结算方式,有的地区用现金,有的地区刷卡;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而西部地区较落后,决定了经济方式上就有所差别。职业中专既然要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的劳动者,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别,要让职高的数学课程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管是在举例中,还是在学习调查研究中,要切实地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数学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把数学融入生活,改变原来的“数学与生活脱离”,“学了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的现象。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职业中专的改革如果以同样的决心和勇气,借着这一个改革的春风,是一定大有可为的。对职业中专数学课程的改革,期待热忱人士关心,为我国职教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