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教育专业2005级的实习工作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某中学进行。实习队就该校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研工作,发现约20%的学生存在各类心理问题,提醒、呼吁全社会、学校、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各方面,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一、研究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实习中我们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约有20%的学生具有各类心理问题,其中农村学生占一半。因为农村经济不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多数农民家长对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丙村中学高中一、二年级全体学生,约450名;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绝对保密,维护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 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性。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们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自我认知与现实感、抗压能力。
2.1中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订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考试的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从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看出,中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不是很强,适应能力较弱的人约占有1/3(如图1)。问卷调查中,对于无教师看管的自习课,只有25.1%的学生表示会自觉学习;54%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19.2%的学生会无所事事、发呆;还有1.7%的学生干脆睡觉。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只有15%的学生表示不会紧张;还有85%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其中8%的学生表示总是会紧张,50%的学生有时会紧张,11%的学生考前会特别紧张。对于学习的目的性,有22.2%的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10%的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57.8%的学生表示希望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还有10%的学生表示不明确。
2.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相处得比较融洽,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合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
师生关系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显示:37%的学生是表示满意;53%的学生表示关系一般;1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甚至很差。在同伴关系中: 66%的学生表示满意;31%的学生表示一般;只有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甚至很差。而在与父母亲近感中:75%的学生是表示较亲近;19%的学生表示一般;还有6%的学生表示不亲近甚至有敌意。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 ?”有50%左右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不记名的调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这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成为学生精神上的父母、朋友,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2.3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通过调查,可把学生分为4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踏实型的中学生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有自律的内控和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的学生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2.4中学生的抗压能力。
一个健康的中学生遇到失败或挫折时,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抗压能力普遍较差(如图3)。当问及是否受过很大挫折,能否面对时,只有35.3%的学生表示受过,能承受;有28.4%的学生表示受过并留下阴影;9%的学生表示没受过,不知道能否承受;还有27.3%人表示没受过,应该有承受。最让人担心的是在问及关于学生自杀的行为时,有9.5%的学生表示是一种解脱;有4.5%的学生表示这种人应该早死,以免危害社会。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3.农村高中生主要的心理特点。
3.1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依次是青春期问题、差生问题、父母师生关系紧张及同学间关系紧张问题等。
3.2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有65%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很大,30%的学生表示一般,5%的学生表示较轻。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超负荷了。
3.3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习、人际关系及自己成才期望方面。
学习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首先,情绪、学习方法、个人因素如自制力不强及教师的授课水平等。其次,人际关系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紧张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包括(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过高与孩子的实际差距太大。当学生成绩变差时,有17.2%的父母是一味地指责、埋怨;32.8%的父母会埋怨并分析原因、找对策;只有50%父母会安慰并分析原因找对策。在与父母的沟通情况中,56.5%的学生表示沟通较好;33.5%的学生表示缺少沟通;10%的学生表示沟通不好甚至难以沟通。(2)师生关系中,37%的学生是表示满意;53%的学生表示关系一般;1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甚至很差。教师评价不当或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容易在师生关系上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4.在与学生座谈时我们发现,高中生对独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约束与限制,情感容易激动,心里话愿与朋友谈,但不愿与家长、老师谈。
四、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调查结果使我们感到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对此我们有4点建议:1.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技术。2.大力加强农村中学心理教师培训。3.渗透各学科,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编辑/刘文捷
一、研究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实习中我们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约有20%的学生具有各类心理问题,其中农村学生占一半。因为农村经济不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多数农民家长对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丙村中学高中一、二年级全体学生,约450名;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绝对保密,维护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 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性。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们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自我认知与现实感、抗压能力。
2.1中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订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考试的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从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看出,中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不是很强,适应能力较弱的人约占有1/3(如图1)。问卷调查中,对于无教师看管的自习课,只有25.1%的学生表示会自觉学习;54%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19.2%的学生会无所事事、发呆;还有1.7%的学生干脆睡觉。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只有15%的学生表示不会紧张;还有85%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其中8%的学生表示总是会紧张,50%的学生有时会紧张,11%的学生考前会特别紧张。对于学习的目的性,有22.2%的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10%的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57.8%的学生表示希望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还有10%的学生表示不明确。
2.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相处得比较融洽,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合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
师生关系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显示:37%的学生是表示满意;53%的学生表示关系一般;1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甚至很差。在同伴关系中: 66%的学生表示满意;31%的学生表示一般;只有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甚至很差。而在与父母亲近感中:75%的学生是表示较亲近;19%的学生表示一般;还有6%的学生表示不亲近甚至有敌意。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 ?”有50%左右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不记名的调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这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成为学生精神上的父母、朋友,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2.3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通过调查,可把学生分为4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踏实型的中学生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有自律的内控和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的学生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2.4中学生的抗压能力。
一个健康的中学生遇到失败或挫折时,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抗压能力普遍较差(如图3)。当问及是否受过很大挫折,能否面对时,只有35.3%的学生表示受过,能承受;有28.4%的学生表示受过并留下阴影;9%的学生表示没受过,不知道能否承受;还有27.3%人表示没受过,应该有承受。最让人担心的是在问及关于学生自杀的行为时,有9.5%的学生表示是一种解脱;有4.5%的学生表示这种人应该早死,以免危害社会。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3.农村高中生主要的心理特点。
3.1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依次是青春期问题、差生问题、父母师生关系紧张及同学间关系紧张问题等。
3.2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有65%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很大,30%的学生表示一般,5%的学生表示较轻。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超负荷了。
3.3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习、人际关系及自己成才期望方面。
学习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首先,情绪、学习方法、个人因素如自制力不强及教师的授课水平等。其次,人际关系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紧张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包括(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过高与孩子的实际差距太大。当学生成绩变差时,有17.2%的父母是一味地指责、埋怨;32.8%的父母会埋怨并分析原因、找对策;只有50%父母会安慰并分析原因找对策。在与父母的沟通情况中,56.5%的学生表示沟通较好;33.5%的学生表示缺少沟通;10%的学生表示沟通不好甚至难以沟通。(2)师生关系中,37%的学生是表示满意;53%的学生表示关系一般;1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甚至很差。教师评价不当或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容易在师生关系上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4.在与学生座谈时我们发现,高中生对独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约束与限制,情感容易激动,心里话愿与朋友谈,但不愿与家长、老师谈。
四、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调查结果使我们感到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对此我们有4点建议:1.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技术。2.大力加强农村中学心理教师培训。3.渗透各学科,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编辑/刘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