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专多能是指一名技术工人在具备本专业较高技能的同时,在相关或相近专业方面也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一、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适应当前经济体制的需要
1.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能满足多种经济体制企业的用工需求
国有大型企业需要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调整生产布局,有的甚至转产、改产,因此企业内部的用工也不断进行调整,单一技能的技术工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就必然会下岗失业。如果技校学生具备了一专多能的素质,就能满足企业内部转产、转岗的需求,能尽快满足新岗位的工作需要,就能在企业中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
个体私营企业也需要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作为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个体私营业主,希望以最少的投资来获取最大的利润。据笔者调查,在一家小型汽车修理厂有八名员工,每名员工至少掌握三种技能;在一家机械修配厂,员工均能掌握车、刨、焊、钳等基本技能的操作。技校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能满足他们的用工需求。
2.一专多能使有自主创业意识的毕业生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资料表明:当代青年的独立意识增强,创业意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毕业后干一番事业的毕业生大有人在。也有部分家长已为学生准备好了经营场所,故这部分同学的求知欲望特别强,他们迫切希望尽快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并多学几门技术,以便为今后的独立创业奠定基础。学校应为这部分同学创造条件,制定措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他们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3.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目前,影响技校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只要解决了“出口”,“入口”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学校应满足社会的用工需求,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满足企业及个人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使学校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促进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
1.增加实习课时,确保一专多能的训练时间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而有不少学校看到的仅仅是眼前利益,对实习教学极不重视。这显然违背了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其后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不能过关,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技校学生多数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而报考的技工学校,而学校却把理论教学作为重点,使学生学不会、听不懂,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应减少文化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习课时。理论与实习课时比例为1∶3或1∶4,把一些专业基础课放在实习课中讲授,在课时上保证一专多能的训练时间。
2.指导性与指令性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多能训练
学校应每个学期指令性地安排学生的多能训练,如车工实习铣、刨、计算机等专业,钳工实习电气焊、磨、计算机等。
在进行指令性多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有计划地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指导性的多能训练。由于入校前学生对于所选专业认识不全面或是没有认识,随大溜的报考了某一专业,入校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差甚远,学习兴趣降低,而目前的体制下改专业极不现实。学校应根据了解掌握的情况,适时举办某些专业的短期培训,组织学生进行多能的训练,并实施技能鉴定,确保培训质量。
三、实施一专多能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保证在一专的前提下进行多能的训练
学生的报考志愿决定了毕业时的考核内容。因此一定要在保证学生掌握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多能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
2.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取得积极的效果
对学生多能的训练,要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课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耍花枪”或“作秀”,使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
3.指导性的多能训练,收取的费用一定要适当
对指导性的多能训练其费用可由学校和学生共同承担。对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
4.对学生的多能训练一定要实施鉴定
在某一技能训练结束后,应依托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进行技能鉴定。通过技能鉴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可以检验多能训练的效果。对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使学生的技能情况得到证明,有利于学生的择业与就业。
(作者单位:郑敏,山东省滕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周轶群,山东省枣庄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适应当前经济体制的需要
1.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能满足多种经济体制企业的用工需求
国有大型企业需要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调整生产布局,有的甚至转产、改产,因此企业内部的用工也不断进行调整,单一技能的技术工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就必然会下岗失业。如果技校学生具备了一专多能的素质,就能满足企业内部转产、转岗的需求,能尽快满足新岗位的工作需要,就能在企业中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
个体私营企业也需要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作为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个体私营业主,希望以最少的投资来获取最大的利润。据笔者调查,在一家小型汽车修理厂有八名员工,每名员工至少掌握三种技能;在一家机械修配厂,员工均能掌握车、刨、焊、钳等基本技能的操作。技校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能满足他们的用工需求。
2.一专多能使有自主创业意识的毕业生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资料表明:当代青年的独立意识增强,创业意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毕业后干一番事业的毕业生大有人在。也有部分家长已为学生准备好了经营场所,故这部分同学的求知欲望特别强,他们迫切希望尽快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并多学几门技术,以便为今后的独立创业奠定基础。学校应为这部分同学创造条件,制定措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他们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3.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目前,影响技校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只要解决了“出口”,“入口”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学校应满足社会的用工需求,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满足企业及个人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使学校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促进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
1.增加实习课时,确保一专多能的训练时间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而有不少学校看到的仅仅是眼前利益,对实习教学极不重视。这显然违背了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其后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不能过关,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技校学生多数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而报考的技工学校,而学校却把理论教学作为重点,使学生学不会、听不懂,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应减少文化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习课时。理论与实习课时比例为1∶3或1∶4,把一些专业基础课放在实习课中讲授,在课时上保证一专多能的训练时间。
2.指导性与指令性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多能训练
学校应每个学期指令性地安排学生的多能训练,如车工实习铣、刨、计算机等专业,钳工实习电气焊、磨、计算机等。
在进行指令性多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有计划地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指导性的多能训练。由于入校前学生对于所选专业认识不全面或是没有认识,随大溜的报考了某一专业,入校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差甚远,学习兴趣降低,而目前的体制下改专业极不现实。学校应根据了解掌握的情况,适时举办某些专业的短期培训,组织学生进行多能的训练,并实施技能鉴定,确保培训质量。
三、实施一专多能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保证在一专的前提下进行多能的训练
学生的报考志愿决定了毕业时的考核内容。因此一定要在保证学生掌握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多能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
2.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取得积极的效果
对学生多能的训练,要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课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耍花枪”或“作秀”,使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
3.指导性的多能训练,收取的费用一定要适当
对指导性的多能训练其费用可由学校和学生共同承担。对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
4.对学生的多能训练一定要实施鉴定
在某一技能训练结束后,应依托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进行技能鉴定。通过技能鉴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可以检验多能训练的效果。对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使学生的技能情况得到证明,有利于学生的择业与就业。
(作者单位:郑敏,山东省滕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周轶群,山东省枣庄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