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党支部”的现代意蕴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发展,“网络党支部”应运而生,它将网络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辅助工具,与党组织有着一致的组织章程和工作目标。它的出现,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反映,有助于党的民主建设;它丰富了党建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为党建工作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网络社会网络党支部 现代意蕴 现实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不少学者就如何将网络用于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做了相关研究。2007年,“网络党支部”初现媒体,2010年,有关“网络党支部”建立的相关报道大量出现。
  “网络党支部”的特点
  社会学理论认为,组织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俱乐部、学校、教堂、医院、监狱、公司和政府机构都是组织的例子。”①对“网络社会”进行研究的学者认为,网络空间导致了社会组织模式的重大变革,“弹性”和“网络”是这种新组织的两个关键特色。相比传统的社会组织,新型的以网络空间为依托的组织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以“趣缘”为基础,即以“共同的兴趣”为成员加入组织、参加组织活动的基本动力;二是具有“开放与弹性”,即相对传统组织来说,网络组织的开放性和弹性增强许多,成员可以较为自由地加入或退出网络组织;三是“去中心化与扁平化”,即网络改变了传统组织赖以建立的信息资源控制基础,打破了信息控制的权力中心,使得组织结构也相应地呈现出从集权化到分权化、从等级化到扁平化的转变;四是高效性,相对传统组织,网络组织的成员参加组织活动时有更高的志愿性和主动性,成员之间交流直接、双向互动,可以在最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交流,且反馈迅速,因此网络组织较传统组织能更高效地开展活动。②
  基于此,对“网络党支部”的相关报道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现已成立的“网络党支部”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其主要特征为:将网络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辅助工具。这些网络党支部利用网络工具增强宣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丰富组织生活形式,部分担负起了党支部应履行的职责。也就是说,“网络党支部”并非新型“网络组织”的一种,它建立的基础依然是马克思·韦伯意义上的科层制,有着与现实党组织一致的组织章程和工作目标。唯一不同的是,它与现实中的党组织相比,无法完成所有任务,如:因为网络的“隐匿性”,不能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不能完成对党员或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等。正因如此,见于报道的“网络党支部”并没有独立的机构构成,如《炎陵县大学生村官网络党支部工作制度》明确规定:“炎陵县大学生村官网络党支部依托计算机网络开展活动,不是党的正式基层组织,不具备发展党员职能,支部内的党员仍然实行属地管理,不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③由此可见,当前的“网络党支部”是我党基层组织形式的一种延伸。在当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社会,而网络尚未完全改变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社会构成基础的前提下,“网络党支部”更多地体现了对网络工具属性的应用和开发,它为新形势下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这种新思路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完善并充分发挥网络在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具有现实的意义。
  “网络党支部”的现代意蕴
  虽然近年萌发的“网络党支部”尚未在社会学领域找到明确的定义,但它的出现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拓展了党建研究的空间。
  “网络党支部”的出现,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有社会学家提出:信息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重构已经诱发新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其特征为:战略决策性经济活动全球化;组织形式网络化;工作的弹性与不稳定性;劳动个体化;由无处不在的纵横交错的变化多端的媒体系统所构筑的现实虚拟的文化;通过形成一种由占主导地位的活动和占支配地位的精英所表达出来的流动的空间和无时间的时间(Timeless time),而造成的生活、时间和空间的物质基础的转变。这个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其普遍的全球性,扩散到全世界,一如20世纪工业资本主义及其孪生敌人——工业国家主义所做的那样,它撼动各种制度,转变各种文化,创造财富却又引发贫穷,激发贪婪、创新和希望,又强加苦难,灌输绝望。不管你是否有勇气面对,它的确是一个新世界。④“网络党支部”的出现,虽然并未完全反映和代表着尚未成形的“网络社会”的虚拟组织特点,但至少告诉我们,一块新的阵地已经出现。面对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党的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对“网络党支部”的关注和研究,将从社会学意义上为党建工作拓展广阔的空间,开辟新的途径。
  “网络党支部”的建立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反映。十七大新《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并存,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出现了有党员却没有党的基层组织、或有党的基层组织却很难发挥作用的情况。另外,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地区间的流动日趋广泛,流动党员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宽,基层党组织如何正确、有效履行职责等,这些都是目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⑤网络的出现为解决以上情况提供了新的思路。网络信息具有无界性的特点,这种无界性无疑为流动党员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以宜宾长宁县大学生村官网上党支部为例,该县18个乡镇的大学生村官党员通过QQ群建立了网络党支部,消除了时空阻隔。⑥同样,广西贵港市港北区通过建立“网络党支部”,为流动党员搭建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破解了流动党员“联系沟通难”、“组织学习难”、“开展活动难”、“指导服务难”四大管理难题。至2010年3月,港北区“网络党支部”注册流动党员420多名,其中96%的会员加入了支部QQ群或短信手机群,流动党员在网上接受教育培训、组织生活达860多人次。⑦“网络党支部”充分利用了网络工具,破解了地域限制带来的流动党员组织、管理的难题,紧随信息技术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延伸和拓展了传统党建工作。
  “网络党支部”有助于党的民主建设。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章》明确规定:“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现实中,客观存在党员在组织面前“想一说二”的现象。虽然就网上党建工作而言,党员身份是确定的,但在隐匿性的网络中,交流双方并不碰面。在这种状况下,双方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面对面交流过程中可能的客观干扰因素,如对方形象、身体语言、环境氛围等造成的影响;即使交流双方本就认识,网络环境仍能起到提高交流效果的作用。例如:重庆市大渡口区新一社区创建“网络党支部”后,党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向党支部表达个人意见和想法,监督社区党支部的一切工作。⑧可见,网络可以一定程度上卸下党员的思想包袱,有助于党内民主建设;同时,网络扩大了信息发送范围,传播速度迅捷,传播容量大,且受众群体庞大,有助于我们党的民主建设。
  结 语
  “网络党支部”是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既然网络可以作为党建工作的新型工具,那么充分研究网络特点,并使之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建工作服务就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网络党支部”尚处于萌发阶段,它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深化。随着“网络社会”理论及其客观存在的不断成熟,“网络党支部”的功能、意义也将会逐步深化、升华,其带来的思考也将从网络的工具性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社会学领域。(作者分别为宜宾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注释
  ①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89页。
  ②黄少华:《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82~188页。
  ③“炎陵县大学生村官网络党支部工作制度”,见http://zt.dangjiancn.com/ylbbs/viewthread.jsp?tid=4
  ④卡斯特:《认同的力量》,夏铸九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页。
  ⑤中国社会主义学会精神文明建设专业委员会:《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知识读本》,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年,第246页。
  ⑥刘松:“长宁成立大学生村官网上党支部”,见http://bbs.ybvv.com/viewthread.php?tid=259855
其他文献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对外国际援助在形式、管理体系及合作领域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中国国际援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与发展,通过SWOT方法分析中国国际
【摘要】在现实的背景下,刑事和解作为正规司法模式的一种补充、作为实现程序正义的重要举措,应该扩大它的适用范围,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和执行阶段不应被排除在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之外,一些符合条件的严重刑事案件也应纳入刑事和解的适用范畴,从而全面保护被害人权益、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刑罚的轻缓化。  【关键词】刑事和解 推广路径 和谐社会    应着力推广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    侦查阶段是最佳的和解阶段,公安
【摘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展开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映,具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比拟的优越性,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 发展历程 构建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对
【摘要】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加强法律建设。加强法律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是维护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法律形式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不断保持与时俱进,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  【关键词】法律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科学化 依法治国    201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
【摘要】英国作为世界低碳经济的先行者和倡导者,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引导民众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和推广低碳经济模式上处于领先地位。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能源结构和产业模式都存在问题,国外经验值得借鉴,同时要根据自己情况,加大扶持力度,进行碳金融创新,同时引导民众观念转变,寻找适合自己的低碳经济模式。    【关键词】英国低碳经济生活方式能源结构中国借鉴    世界低碳经济的先导者  英国是世界低碳经济的先行者
仓单质押是物流企业新的盈利方式。通过介绍物流企业开展仓单质押的主要操作模式,并就其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对在仓单质押基础上形成的保兑仓、在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