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估计,2.003年大学生求职费用总耗资已经超过了15亿元,这年全国高校畢业生200多万,人均费用高达7000多元。形象包装是求职费用的一项大的开销,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有的甚至不惜花数万元去拍写真和整容。
形象很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求职者究竟该怎么对待形象包装呢?花重金包装自己值不值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先听听企业招聘人的足怎么说的。本期发言企业:北京大为科技有限公司本期发言人:王慧(人力资源经理)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只有40多人的小公司,是民营企业。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是随着业务量的上升,每年都要招聘一些新人进来。现在的许多单位都比较注重员工的形象,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过分看重形象的原因促成了应聘者包装成风。对于一些特殊的职业,比如模特、演员、主持人等我认为对形象注重一点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一般的职业也苛刻地要求形象,我就认为有失主次。回顾一下我这几年的工作,感受最深的却是招聘新人。公司整体形象,表面上看是员工个人的形象,但实质上最能够代表公司形象的是员工的能力。把个人形象作为招聘的门槛,这是招聘工作的一个误区。“能力是最好的形象”
我有一个观点,一个没有业务能力的员工对企业形象的损害最大。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公司在刚刚成立的时候,接了一个工作量比较大的业务,当时我考虑去6个业务员就能完成任务,由于是外出业务,我特意挑选了几个形象较好的员工。谁知问题就出在这里,这几个”精英”刚凯旋归来,客户的电话就跟着打了进来。这些我挑选的“精英”来来回回四五趟,客户的设备就是不能完全正常。客户在电话里叫苦连天,弄的我坐立不安。关键的时候,业务员小张自告奋勇去排除障碍,很快就把事情摆平了。这个小张是我公司的技术一把手,个头不高,有人经常开玩笑地叫他“武大郎”。后来,那个客户又出了几次小问题,电话里点名要“那个个头低的”。事实最能教育人,那件事对我的触动也特别大。员工的能力是企业最好的广告牌,可以想象,如果员工不能完成客户要求,那么公司形象就在客户的抱怨中大大折扣。所以,我认为“能力才是最好的形象”,实际上,这几年来我一直是遵循这个原则来招聘新人的。“潜力也是能力”
说到包装,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认识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包装这个概念不能和个人的衣着整齐混为一谈。包装的本意是指对商品的包裹和装饰,丝毫不带有文过饰非的色彩。现在把这个概念用在个人形象上有些不妥。刚准备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特别容易走进误区,刻意地认为形象好就能找到好工作,花钱又费力,到最后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
还没有接触工作的学生还容易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包装后的形象不是自己已经在生活中适应了的那种形象,从一个形象“转变”成另外一个形象特别容易给对方留下矫揉造作的印象,这样一来就得不偿失了,这样包装很可能会让本来有缘的工作与你失之交臂。
一个没有包装过的学生,能够给人们留下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他的潜力也容易被人们发掘和认识。相反,包装后的人即使得到了一份工作,他的形象必然还要重新调整,他被人们了解的时间就要延长,这一点对求职者是不利的。”潜力也是能力”,我不知道别人是否认同这种观点。刚毕业的学生工作能力普遍差,但是适应工作的速度很快。这时候,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就成了区分能九高低的决定因素。所以,你可以用包装的方式跨过第一关,没有能力,试用期照样会把你淘汰。能力才是企业的最爱
把外表作为招聘的门槛,容易把有能力的人挡在门外,是买椟还珠。我公司在招聘新人时也经常看到手持精美简历和身着名牌服装甚至拿着个人写真的学生,其中当然也有不少是有能力的,但我很少因为这些华丽的东西而录用他们,除非他们通过能力测试这一关。
我对那些正在求职或准备求职的人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不论多好多高级的包装都不可能提升你的能力。能力是内在的,生活中很少听说某某人由包装成就了他的事业。哲学上有一句话叫“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有一句话叫”撕开包装看能力”。与其让对方撕开包装,不如让自己先入为主,赢得机会。能力是人才的生命,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大多数的实业公司在选择新人时都会这样去考虑,花瓶是一种摆设,能力才是企业的最爱。
形象很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求职者究竟该怎么对待形象包装呢?花重金包装自己值不值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先听听企业招聘人的足怎么说的。本期发言企业:北京大为科技有限公司本期发言人:王慧(人力资源经理)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只有40多人的小公司,是民营企业。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是随着业务量的上升,每年都要招聘一些新人进来。现在的许多单位都比较注重员工的形象,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过分看重形象的原因促成了应聘者包装成风。对于一些特殊的职业,比如模特、演员、主持人等我认为对形象注重一点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一般的职业也苛刻地要求形象,我就认为有失主次。回顾一下我这几年的工作,感受最深的却是招聘新人。公司整体形象,表面上看是员工个人的形象,但实质上最能够代表公司形象的是员工的能力。把个人形象作为招聘的门槛,这是招聘工作的一个误区。“能力是最好的形象”
我有一个观点,一个没有业务能力的员工对企业形象的损害最大。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公司在刚刚成立的时候,接了一个工作量比较大的业务,当时我考虑去6个业务员就能完成任务,由于是外出业务,我特意挑选了几个形象较好的员工。谁知问题就出在这里,这几个”精英”刚凯旋归来,客户的电话就跟着打了进来。这些我挑选的“精英”来来回回四五趟,客户的设备就是不能完全正常。客户在电话里叫苦连天,弄的我坐立不安。关键的时候,业务员小张自告奋勇去排除障碍,很快就把事情摆平了。这个小张是我公司的技术一把手,个头不高,有人经常开玩笑地叫他“武大郎”。后来,那个客户又出了几次小问题,电话里点名要“那个个头低的”。事实最能教育人,那件事对我的触动也特别大。员工的能力是企业最好的广告牌,可以想象,如果员工不能完成客户要求,那么公司形象就在客户的抱怨中大大折扣。所以,我认为“能力才是最好的形象”,实际上,这几年来我一直是遵循这个原则来招聘新人的。“潜力也是能力”
说到包装,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认识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包装这个概念不能和个人的衣着整齐混为一谈。包装的本意是指对商品的包裹和装饰,丝毫不带有文过饰非的色彩。现在把这个概念用在个人形象上有些不妥。刚准备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特别容易走进误区,刻意地认为形象好就能找到好工作,花钱又费力,到最后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
还没有接触工作的学生还容易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包装后的形象不是自己已经在生活中适应了的那种形象,从一个形象“转变”成另外一个形象特别容易给对方留下矫揉造作的印象,这样一来就得不偿失了,这样包装很可能会让本来有缘的工作与你失之交臂。
一个没有包装过的学生,能够给人们留下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他的潜力也容易被人们发掘和认识。相反,包装后的人即使得到了一份工作,他的形象必然还要重新调整,他被人们了解的时间就要延长,这一点对求职者是不利的。”潜力也是能力”,我不知道别人是否认同这种观点。刚毕业的学生工作能力普遍差,但是适应工作的速度很快。这时候,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就成了区分能九高低的决定因素。所以,你可以用包装的方式跨过第一关,没有能力,试用期照样会把你淘汰。能力才是企业的最爱
把外表作为招聘的门槛,容易把有能力的人挡在门外,是买椟还珠。我公司在招聘新人时也经常看到手持精美简历和身着名牌服装甚至拿着个人写真的学生,其中当然也有不少是有能力的,但我很少因为这些华丽的东西而录用他们,除非他们通过能力测试这一关。
我对那些正在求职或准备求职的人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不论多好多高级的包装都不可能提升你的能力。能力是内在的,生活中很少听说某某人由包装成就了他的事业。哲学上有一句话叫“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有一句话叫”撕开包装看能力”。与其让对方撕开包装,不如让自己先入为主,赢得机会。能力是人才的生命,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大多数的实业公司在选择新人时都会这样去考虑,花瓶是一种摆设,能力才是企业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