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不良行为表现,并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网络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 行为表现 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周艳荣(1965-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等教学及研究工作。(河北 秦皇岛 066311)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2-0084-02
近年来,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给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形成极大的冲击,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为此,加强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应当成为高职院校重视的事情。
一、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的心理发展的阶段,心理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并存。根据心理普查显示:近30%在校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障碍,近几年,在高校出现的一些恶性事件中,近80%与当事人心理健康状况有关。总体来说,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高职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1.盲目看待高职院校的层次定位,理想与现实失衡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各职业院校的招生分数不是很高,许多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很好但因考试失误或成绩中等的学生因填报志愿不当等最后走进了职业院校,有的是混文凭来上大学的,还有的是对录取专业不感兴趣来勉强上学的。进入职业院校后,前两类学生对自己处境显得很无奈,对前途感到茫然;后一类学生只求未来有份文凭,将来找份工作,其他多无期盼。理想与现实的失衡,使某些大学生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之中,产生自卑心理。
2.因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导致的自卑心理。对那些从未离家常住的大学生来说,同在屋檐下,处理好和舍友、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许多同学朝夕相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爱好等差异使相互之间不免存在磕磕碰碰。还有,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大学生敏感脆弱,经不起批评和建议或失败,时间一长,就会因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导致自卑。
3.因职场适应差,就业期望实现困难等因素产生的自卑心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职毕业生在择业上容易以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为唯一目标,把轻松舒适、社会地位高的岗位作为自己向往的职业。但在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被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实习中,社会经验缺乏,职场适应差,就业期望和现实差距等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这些人表现为择业时不主动竞争、失望甚至恐惧、心理闭锁、消极等待、听天由命。
4.不能正视自身外在形象、文体水平、家庭状况等差异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高职大学生的外貌、身材、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学们的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构成等也是大不相同的。有些同学不能正视自身因素同别人的差异而产生自卑心理。
在行为上,存在自卑心理的高职大学生表现为怯懦、焦虑和抑郁。他们一般不在大众场合发表意见,不爱与人打交道,做事缺乏勇气和信心,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不安;或对结果过于担忧,经常郁郁寡欢,兴趣丧失,有些同学因为自卑心理产生的困扰无法宣泄而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二)高职大学生的惰性心理
有些“90后”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优越,从小被长辈们惯着、宠着,没吃过一点苦、一点累,总认为学习是为父母学的,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毫无兴趣。对于未来,某些高职生从来不想,一点理想抱负、社会责任心都没有。这些有惰性心理的人对什么都抱无所谓心态,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得过且过。
从表面上看,有惰性心理的人很轻松,其实,他们内心也会焦虑,他们也存在内疚、自责、后悔等心理,但他们自己往往觉得无力自拔,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只能面对问题时袖手旁观。
(三)耐挫折能力差,情感反复波动或产生逆反心理
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面对学业不良、情感受挫、应聘无望、疾病甚至死亡等,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恐惧、消极悲观、忧郁,轻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耐挫折能力差的大学生,一旦遭遇到挫折,就会产生大的情感波动,或一蹶不振,或产生逆反心理,或产生强烈的妒忌、报复心理,有时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现状,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园文化,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导作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既包括丰富多彩的各种具体活动,又包括深层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等潜在的教育方式。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综合体现着一个学校的风貌和精神,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价值导向和精神影响的文化氛围,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潜在课程。
高职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高职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进行规范化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认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安排,抓好各门课程教学,融时事热点、学生动态于政治理论教学之中。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院系两级党支部、团委、课外理论学习研究小组、广播、报告等思想教育阵地,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活动,重点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努力达到以高尚的校园文化活动塑造人、以优秀的校园文化鼓舞人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从正面发展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与管理体制,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教育部于2006年提出了“以人为本,落实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卫生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和师生和谐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学校师生、家长和社区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开展”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原有办学条件和基础都比较差,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与管理体制有时很难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把学生成才和学校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体系,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如合理安排选修课,增加专业课程紧跟时代发展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改革体育课教学,充分安排适时、适量的体育运动,让运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心理坚韧性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缓解由学习、生活等引起的各种焦虑或抑郁,促进交往,在克服困难和懒惰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实行准就业制度,以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需求,减少学生就业压力;改革考试制度,采用多种测试形式,改革补考办法,隐形公布不及格学生名单,合理安排补考时间等,尽量保护学生的隐私;修订宿舍管理制度,消除校外大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漏洞和隐患,实行严格的夜间值班和巡查制度等,给学生提供安全、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做好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为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工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实际情况,高职院校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首先,要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开展“大一心理工程”大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并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每年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完善心理档案。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有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大学生,应积极发现、真心帮助,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次,要加强对高职辅导员、专业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危机处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意识,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级防护体系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要积极开展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高职院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教给大学生一些简单的心理调整方法,如磨炼意志、调节情绪、战胜自我等方法,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如心理协会开展“人际交往训练营”活动,活动以相识、团队协调大考验、知识交流平台、心心相印、个人魅力秀等游戏形式开展团体心理训练,让参与大学生感到自己在快乐的气氛中寻找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提升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展“我与心理健康”征文、心理电影与书目展读、生命斗士报告会等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加强择业指导,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开发乐观教育课程
从学校到社会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每位同学都希望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而择业时的双向选择增加了选择的复杂性。因而,高职院校要加强择业、就业市场开拓与大学生择业、就业指导,传授成功心理规律,注重创业成才方面才能的培训,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同时,要开发乐观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让大学生以宽容、接纳、愉悦的心情去面对他们所要面对的人或事,能有一颗宽宏大量的胸怀,以积极、昂扬的心态去迎接未来。
(五)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乐观自信。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系,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训练学生适当约束自己,愉悦自己,自我采用回避法、幽默法与升华法等调控偶发情绪,走出孤独,走出自卑,走出阴影,增强生活的信心,改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三、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援助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的需要,构建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援助平台,及时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与预防。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援助平台,旨在运用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动态进行网络化管理,逐步建立年级心理辅导员、心理专家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疏导机制,为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种科学、先进、高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网络心理援助平台应通过心理休闲、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热线、留言板和后台管理等形式,采取网络互动、在线交流和面对面咨询等方式,为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参考文献]
[1]郭晓飞.大学生心理调节[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2]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赵安平,年梅.基于网络的高校心理疏导信息化平台的构建[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9).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 行为表现 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周艳荣(1965-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等教学及研究工作。(河北 秦皇岛 066311)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2-0084-02
近年来,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给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形成极大的冲击,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为此,加强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应当成为高职院校重视的事情。
一、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的心理发展的阶段,心理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并存。根据心理普查显示:近30%在校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障碍,近几年,在高校出现的一些恶性事件中,近80%与当事人心理健康状况有关。总体来说,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高职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1.盲目看待高职院校的层次定位,理想与现实失衡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各职业院校的招生分数不是很高,许多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很好但因考试失误或成绩中等的学生因填报志愿不当等最后走进了职业院校,有的是混文凭来上大学的,还有的是对录取专业不感兴趣来勉强上学的。进入职业院校后,前两类学生对自己处境显得很无奈,对前途感到茫然;后一类学生只求未来有份文凭,将来找份工作,其他多无期盼。理想与现实的失衡,使某些大学生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之中,产生自卑心理。
2.因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导致的自卑心理。对那些从未离家常住的大学生来说,同在屋檐下,处理好和舍友、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许多同学朝夕相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爱好等差异使相互之间不免存在磕磕碰碰。还有,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大学生敏感脆弱,经不起批评和建议或失败,时间一长,就会因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导致自卑。
3.因职场适应差,就业期望实现困难等因素产生的自卑心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职毕业生在择业上容易以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为唯一目标,把轻松舒适、社会地位高的岗位作为自己向往的职业。但在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被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实习中,社会经验缺乏,职场适应差,就业期望和现实差距等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这些人表现为择业时不主动竞争、失望甚至恐惧、心理闭锁、消极等待、听天由命。
4.不能正视自身外在形象、文体水平、家庭状况等差异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高职大学生的外貌、身材、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学们的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构成等也是大不相同的。有些同学不能正视自身因素同别人的差异而产生自卑心理。
在行为上,存在自卑心理的高职大学生表现为怯懦、焦虑和抑郁。他们一般不在大众场合发表意见,不爱与人打交道,做事缺乏勇气和信心,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不安;或对结果过于担忧,经常郁郁寡欢,兴趣丧失,有些同学因为自卑心理产生的困扰无法宣泄而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二)高职大学生的惰性心理
有些“90后”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优越,从小被长辈们惯着、宠着,没吃过一点苦、一点累,总认为学习是为父母学的,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毫无兴趣。对于未来,某些高职生从来不想,一点理想抱负、社会责任心都没有。这些有惰性心理的人对什么都抱无所谓心态,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得过且过。
从表面上看,有惰性心理的人很轻松,其实,他们内心也会焦虑,他们也存在内疚、自责、后悔等心理,但他们自己往往觉得无力自拔,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只能面对问题时袖手旁观。
(三)耐挫折能力差,情感反复波动或产生逆反心理
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面对学业不良、情感受挫、应聘无望、疾病甚至死亡等,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恐惧、消极悲观、忧郁,轻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耐挫折能力差的大学生,一旦遭遇到挫折,就会产生大的情感波动,或一蹶不振,或产生逆反心理,或产生强烈的妒忌、报复心理,有时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现状,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园文化,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导作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既包括丰富多彩的各种具体活动,又包括深层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等潜在的教育方式。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综合体现着一个学校的风貌和精神,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价值导向和精神影响的文化氛围,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潜在课程。
高职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高职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进行规范化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认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安排,抓好各门课程教学,融时事热点、学生动态于政治理论教学之中。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院系两级党支部、团委、课外理论学习研究小组、广播、报告等思想教育阵地,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活动,重点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努力达到以高尚的校园文化活动塑造人、以优秀的校园文化鼓舞人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从正面发展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与管理体制,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教育部于2006年提出了“以人为本,落实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卫生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和师生和谐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学校师生、家长和社区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开展”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原有办学条件和基础都比较差,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与管理体制有时很难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把学生成才和学校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体系,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如合理安排选修课,增加专业课程紧跟时代发展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改革体育课教学,充分安排适时、适量的体育运动,让运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心理坚韧性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缓解由学习、生活等引起的各种焦虑或抑郁,促进交往,在克服困难和懒惰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实行准就业制度,以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需求,减少学生就业压力;改革考试制度,采用多种测试形式,改革补考办法,隐形公布不及格学生名单,合理安排补考时间等,尽量保护学生的隐私;修订宿舍管理制度,消除校外大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漏洞和隐患,实行严格的夜间值班和巡查制度等,给学生提供安全、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做好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为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工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实际情况,高职院校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首先,要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开展“大一心理工程”大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并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每年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完善心理档案。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有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大学生,应积极发现、真心帮助,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次,要加强对高职辅导员、专业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危机处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意识,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级防护体系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要积极开展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高职院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教给大学生一些简单的心理调整方法,如磨炼意志、调节情绪、战胜自我等方法,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如心理协会开展“人际交往训练营”活动,活动以相识、团队协调大考验、知识交流平台、心心相印、个人魅力秀等游戏形式开展团体心理训练,让参与大学生感到自己在快乐的气氛中寻找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提升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展“我与心理健康”征文、心理电影与书目展读、生命斗士报告会等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加强择业指导,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开发乐观教育课程
从学校到社会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每位同学都希望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而择业时的双向选择增加了选择的复杂性。因而,高职院校要加强择业、就业市场开拓与大学生择业、就业指导,传授成功心理规律,注重创业成才方面才能的培训,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同时,要开发乐观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让大学生以宽容、接纳、愉悦的心情去面对他们所要面对的人或事,能有一颗宽宏大量的胸怀,以积极、昂扬的心态去迎接未来。
(五)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乐观自信。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系,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训练学生适当约束自己,愉悦自己,自我采用回避法、幽默法与升华法等调控偶发情绪,走出孤独,走出自卑,走出阴影,增强生活的信心,改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三、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援助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的需要,构建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援助平台,及时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与预防。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援助平台,旨在运用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动态进行网络化管理,逐步建立年级心理辅导员、心理专家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疏导机制,为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种科学、先进、高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网络心理援助平台应通过心理休闲、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热线、留言板和后台管理等形式,采取网络互动、在线交流和面对面咨询等方式,为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参考文献]
[1]郭晓飞.大学生心理调节[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2]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赵安平,年梅.基于网络的高校心理疏导信息化平台的构建[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