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年龄处于7至12岁之间,正处于思想萌芽与能力养成的初步阶段,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意义,尤其是如何将传统文化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提高传统文化对于各学科的影响。文章从小学教育现状出发,对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传统文化;价值;措施
小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做好各学科教育的建设,促进学科间的配合,才能让小学教育处于良性的发展轨道之上,才能从整体上带动小学教育的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小学生素质培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优秀文化的意义也在于为各学科教学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传统文化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发现和解决。
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科学与教育是保证国家发展的原动力。随着快节奏、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创新设备与学科思想涌入小学教育的门槛,一大批教育者开始致力于多媒体技术、新型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让知识吸收与理解、能力培养与应用变得快捷有效,但是在发展中我们愈发感到快节奏的教学让小学教育变得躁动不安,甚至被有些教师演绎为了形式主义,弱化了各学科教学的意义,忽视了文化与知识的有效传播,因为只有提高学生的素质,满足文化发展的要求,才能提高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观念上的滞后已经对小学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加之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使得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尤其是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教学发展不匹配,教学中缺乏钻研精神,难以发挥文化的引领与道德的熏陶作用。甚至有些教师不重视业务能力的提升,淡化课堂理论课实践与教学成果的考量,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效果的呈现。教学问题还体现在教学方式的选用不当上,忽略了学习主体的需求。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纵观我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的潮流时起时落,却一直给国家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文化的意义毋庸置疑。知识需要跟随时代进行更新,但不代表优秀的文化知识已经过时了。所以教师要重视如何增强教学的新颖性,深化课程内容的涵义,让学科教学深入浅出,同时具备文化底蕴,踏踏实实地将小学教育推向发展的新高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精神的命脉,只有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才能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小学教育之所以需要引入传统文化,其现实意义在于教学与现实培养两个方面。在文化氛围愈发浮躁的今天,增强教学的深刻性十分必要。传统文化的导入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自身与文化的关系,明白教学担负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对于学生而言,优秀传统文化不体现在生活中,只体现在书里,但是并没有那么深刻,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讲解、具体引申,才能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自己作为炎黄子孙有传播文化的责任,才能解决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现状。文化的培养需要方式,更需要底蕴,最优秀的做法就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然后再集中性地进行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文化,理解文化。小学阶段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时间段,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观都没有形成,着力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才是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一)增强课程的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对于课程的影响在于呈现深入的教学内容与文化的氛围。想要在课程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就要对传统文化做好传承,尤其是教师要针对课程目标与文化实例进行教案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让学生从中获取经验,并对知识中包含的文化因素进行有效的思考。小学教育重视学与思的有效结合,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提高。因此,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效梳理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导入传统文化,做到将教学重点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既靠近课本,又挨近生活,可以说是对教学的有效尝试。
(二)教学上要做到去粗取精
经验与知识是满足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本身的素质与能力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丰富教学设计,让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有的放矢,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教学中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实在教学中,我们也是有捷径可走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优秀经验带来的便利条件,可以借助同类的教学案例,在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落实教学目标与传统文化间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经验的选取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加强教学经验与传统文化教学的结合,借助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三)重视核心素养与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所在,也是《课程标准》对于学科发展的要求。强烈的教学需求要求我们针对学生在知识、思维、能力与情感上促进发展与提高,在学习中对各学科的知识都有自己的认识,甚至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是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的根基,或者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做好应对,在深化发展上更是漏洞频出,造成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全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设计要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发挥学生在自主学习上的能动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让多媒体为传统文化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走入课堂,明显给传统文化的教学造成了冲击。要在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反客为主,借助多媒体的应用,让传统文化的导入方式更加便捷、有效。因此,要在传统文化的引入上,重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选用,发挥创新思维的实际意义。所以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传播能力,提高学生在思考与理解上的能力,丰富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這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文化的熏陶,需要良好文化的内涵。在小学教育中增加文化的奠基与培养,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理想,优化教学方式的选用与课程的设计,才能促进各学科教学的良性发展。
[1]汪玉华.有关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7(34):153.
[2]翟风波.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探讨[J].读与写,2017(21):18-19.
[3]童晓光.书法教学与传统文化整合[J].中外交流,2018(04):52.
[4]方金.浅谈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8(01):134.
[5]孙乾雯.浅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7(09):162.
【关键词】小学教育;传统文化;价值;措施
小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做好各学科教育的建设,促进学科间的配合,才能让小学教育处于良性的发展轨道之上,才能从整体上带动小学教育的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小学生素质培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优秀文化的意义也在于为各学科教学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传统文化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发现和解决。
一、小学教育陷入了快速发展的误区
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科学与教育是保证国家发展的原动力。随着快节奏、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创新设备与学科思想涌入小学教育的门槛,一大批教育者开始致力于多媒体技术、新型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让知识吸收与理解、能力培养与应用变得快捷有效,但是在发展中我们愈发感到快节奏的教学让小学教育变得躁动不安,甚至被有些教师演绎为了形式主义,弱化了各学科教学的意义,忽视了文化与知识的有效传播,因为只有提高学生的素质,满足文化发展的要求,才能提高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观念上的滞后已经对小学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加之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使得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尤其是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教学发展不匹配,教学中缺乏钻研精神,难以发挥文化的引领与道德的熏陶作用。甚至有些教师不重视业务能力的提升,淡化课堂理论课实践与教学成果的考量,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效果的呈现。教学问题还体现在教学方式的选用不当上,忽略了学习主体的需求。
二、传统文化是发展小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纵观我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的潮流时起时落,却一直给国家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文化的意义毋庸置疑。知识需要跟随时代进行更新,但不代表优秀的文化知识已经过时了。所以教师要重视如何增强教学的新颖性,深化课程内容的涵义,让学科教学深入浅出,同时具备文化底蕴,踏踏实实地将小学教育推向发展的新高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精神的命脉,只有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才能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小学教育之所以需要引入传统文化,其现实意义在于教学与现实培养两个方面。在文化氛围愈发浮躁的今天,增强教学的深刻性十分必要。传统文化的导入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自身与文化的关系,明白教学担负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对于学生而言,优秀传统文化不体现在生活中,只体现在书里,但是并没有那么深刻,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讲解、具体引申,才能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自己作为炎黄子孙有传播文化的责任,才能解决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现状。文化的培养需要方式,更需要底蕴,最优秀的做法就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然后再集中性地进行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文化,理解文化。小学阶段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时间段,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观都没有形成,着力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才是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三、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课程的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对于课程的影响在于呈现深入的教学内容与文化的氛围。想要在课程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就要对传统文化做好传承,尤其是教师要针对课程目标与文化实例进行教案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让学生从中获取经验,并对知识中包含的文化因素进行有效的思考。小学教育重视学与思的有效结合,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提高。因此,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效梳理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导入传统文化,做到将教学重点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既靠近课本,又挨近生活,可以说是对教学的有效尝试。
(二)教学上要做到去粗取精
经验与知识是满足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本身的素质与能力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丰富教学设计,让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有的放矢,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教学中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实在教学中,我们也是有捷径可走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优秀经验带来的便利条件,可以借助同类的教学案例,在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落实教学目标与传统文化间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经验的选取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加强教学经验与传统文化教学的结合,借助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三)重视核心素养与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所在,也是《课程标准》对于学科发展的要求。强烈的教学需求要求我们针对学生在知识、思维、能力与情感上促进发展与提高,在学习中对各学科的知识都有自己的认识,甚至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是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的根基,或者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做好应对,在深化发展上更是漏洞频出,造成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全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设计要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发挥学生在自主学习上的能动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让多媒体为传统文化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走入课堂,明显给传统文化的教学造成了冲击。要在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反客为主,借助多媒体的应用,让传统文化的导入方式更加便捷、有效。因此,要在传统文化的引入上,重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选用,发挥创新思维的实际意义。所以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传播能力,提高学生在思考与理解上的能力,丰富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這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文化的熏陶,需要良好文化的内涵。在小学教育中增加文化的奠基与培养,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理想,优化教学方式的选用与课程的设计,才能促进各学科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玉华.有关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7(34):153.
[2]翟风波.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探讨[J].读与写,2017(21):18-19.
[3]童晓光.书法教学与传统文化整合[J].中外交流,2018(04):52.
[4]方金.浅谈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8(01):134.
[5]孙乾雯.浅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7(0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