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釦器刍议

来源 :美术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h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镶釦作为古代常见且长久流传的器物加工工艺,兼顾对器物进行保护、装饰、提升价值等多重功能。隋唐时期釦器的考古发现多见于高等级墓葬和佛寺遗址,数量少而品质高,镶釦工艺既有对秦汉以来传统的继承,又见变化与创新。根据文献与考古发现,唐代釦器的名称和金属釦的型态均发生了改变,本文试从相关观念、材质和工艺等方面的转变切入,梳理隋唐时期釦器的发端和发展,总结其工艺特征和使用情况,试论晚唐开始两浙地区大量加工瓷质釦器的原因,官府主导加工生产的目的与作用,以及唐代釦器工艺和文化观念对后世的影响。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以来,水墨画的发展和变革主要呈现两条途径:一是以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在中国画传统特别是文人水墨画传统中寻找力量;另一条道路是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高剑父、方人定等人为代表,借鉴西洋画的技法和观念来改造中国画。而在第二条道路中,又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用西方古典写实方法来改造水墨人物画,另一条道路是以林风眠、吴冠中为代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观念与形式来革新中国画。
本文回顾了世界艺术史尤其是非欧洲艺术史在20世纪的德国发展的概况.非欧洲艺术博物馆的建立首先是德意志帝国寻求世界认同的产物.此后,东亚艺术史教席的设立和专业学术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为讴歌党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汇聚精神力量,本溪市档案馆(史志办)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市总工会,策划拍摄了六集电视片《红土红魂》,以影像形式展现百年来本溪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当前学界研究明初丝绸,多关注其本体。本文试图从适用和等级两个角度切入,审视其使用状况。适用原则与丝绸的物理特性相关,影响了丝绸使用的季节、地域和功能;而政治等级则限制了使用人群,关乎社会秩序。明初通过器用禁令建立的消费权力体系,在维护统治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却也在与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日渐不协调后,逐渐难以为继。
一般认为,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是从一八艺社开始的。如果结合1931年鲁迅发表的《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一文的配图,也是展览中为数不多的木刻作品《征轮》来看,所谓的“新兴木刻”的具体形态是什么?是否反映现实、表现劳苦大众生活的木刻就是“新兴”的木刻?对于鲁迅来说,倡导新兴木刻运动意味着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引出我们对新兴木刻运动何以在中国发生的回顾与重思。
基于发生学方法论中的“同化”和“顺应”理念,本研究以东丰县的学区分片设置为前提,依据强度抽样原则选取当地7所小学、2所中学的12名基层美术教师作为个案的研究样本,以东丰农民画活态传承“场域”内的农民画非遗传承人、教育研究人员等访谈记录为依托,探究东丰农民画教育活态传承场域内“在场人”、外部环境因素之间发生的路径机制,以此推动东丰农民画教育活态传承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共进社与《共进》杂志是五四运动之后陕籍旅京进步学生所创办的社团及其刊物。自1922年起,《共进》所发表的文章中多次宣传马列主义,并基本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时局的主张,趋向于拥护宣传我党的政治理念。其许多观点与我党的最低纲领不谋而合,成为宣传马列主义的主要阵地,为陕西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对苏联前卫艺术与建筑的发展历程的剖释,以及对相关艺术家、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卢那察尔斯基与这些先锋作品和前卫艺术家、建筑师们之间,在思想运动、活动交往与相互推动上的联系,探究卢那察尔斯基对苏联前卫艺术和建筑设计的指导与推动。
玛莎·施瓦茨是蜚声国际的景观设计师,她的作品充满吸引力,让人们通过使用和亲身体验,与场地建立情感连接。本文探讨了她塑造空间体验场景的思路和设计手法。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作为中华民国在东北的唯一正规军,在接到蒋介石不抵抗命令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导致东三省落入日寇手中,广袤肥沃的东北从此被穷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