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极中学北校区 河北 无极 052460)
【摘 要】政治课教学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广大教师逐渐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即采取一味“满堂灌”和单纯“注入式”的教法,而是不断探索新教学方法,更注重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其中,“讨论式”教学法是广大政治教师所乐于采用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政治教学;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其主要模式是: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讨论式”教学法如果能正确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政治课教学实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政治教师都能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而是有少数教师运用此法时仅仅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公开课中。比如某些教师为了显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便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展开讨论。但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用思考,答案就脱口而出,或只要在教材上读一两句使可获得教师的首肯,这样的讨论,从表面上看,学生很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从实际效果看,不仅激发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甚至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也影响了教学效率。
1. “讨论式”教学法实施的原则
(1)坚持发展性原则。传统教学模式中具有灌输知识给学生,忽视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发展,讨论式教学法的立足点和归宿都在于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2)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讨论式教学法和传统灌输法,不仅具有形式区别,更具有质的不同。传统教学法课堂的学生是被动的机器,教师习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讨论教学法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只是“配角”,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地位,但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等于让课堂教学中放任自流。教师成为无所事事无足轻重的旁观者,事实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
(3)坚持互动性原则。讨论教学法不仅是在教学形式上对传统教学的更新,同时,也是教学思想上的更新。它是对传统家长式的教学观念的批判,主张并强调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平等性。讨论教学法只有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才能达到畅所欲言,充分交流的目的。
(4)坚持探讨性原则。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探索真理比交给学生真理更重要。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活动应该强调和坚持这种探索精神, 这是讨论法的本质特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真理的答案,应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和探索过程中自己去获得结论。
(5)坚持难度适中原则。对一些问题的解决也要注意难度适中,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来讨论一些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成绩好一点的学生更加能够深入思考和探讨,又有利于后进生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让他们(后进生)也参与到其中来。
2. 教师要精心拟出讨论题 讨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因此,教师应该精心拟出合适的讨论题,这是一堂成功的讨论课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教师所选的讨论题应具备以下条件:(1)要具有代表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2)要选准切入点,使学生有话可说,避免无所适从,无从答起(3)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的。(4)要结合课堂实际,适时使用。如果讨论是在讲授新课前使用,那么讨论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该堂新课的兴趣;如果讨论是在讲完新课后进行,那么讨论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知识点,理清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如果是专题讨论,那么教师应在上一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讨论题,并让学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好社会调查,准备好讨论提纲,以便讨论时有言可发。
3. 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这是“讨论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流于形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拟出过于简单,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以外,还表现在没有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时间上没有给予充分保证,讨论题一出示,有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思考,教师就已宣布讨论结束,这种情况在公开课中较常见,由于教师没有合理掌握时间,所以使讨论流于形式,走过场。另一种情形是在讨论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是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答问,而很少有让学生自己提问的。一直以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被认为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事实上,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发问并展开讨论。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历史的进程表明: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法中,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甚至老师回答问题,这种做法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提问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内容时,有一学生提出:“集体主义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属不属于宏观调控的范围?”教师在肯定此问很有水平后,让全体学生自由讨论几分钟,然后由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回答。课后,这一学生还为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而自豪。
4. 选出代表发言,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相对滞后的“学困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不要总是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优等生,而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学困生”发言,并且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而且这样做还可以防止那些“学困生”因得不到发言机会而放松思维的紧迫感,随便“安全休息”,降低听课效率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摘 要】政治课教学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广大教师逐渐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即采取一味“满堂灌”和单纯“注入式”的教法,而是不断探索新教学方法,更注重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其中,“讨论式”教学法是广大政治教师所乐于采用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政治教学;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其主要模式是: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讨论式”教学法如果能正确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政治课教学实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政治教师都能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而是有少数教师运用此法时仅仅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公开课中。比如某些教师为了显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便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展开讨论。但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用思考,答案就脱口而出,或只要在教材上读一两句使可获得教师的首肯,这样的讨论,从表面上看,学生很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从实际效果看,不仅激发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甚至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也影响了教学效率。
1. “讨论式”教学法实施的原则
(1)坚持发展性原则。传统教学模式中具有灌输知识给学生,忽视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发展,讨论式教学法的立足点和归宿都在于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2)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讨论式教学法和传统灌输法,不仅具有形式区别,更具有质的不同。传统教学法课堂的学生是被动的机器,教师习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讨论教学法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只是“配角”,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地位,但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等于让课堂教学中放任自流。教师成为无所事事无足轻重的旁观者,事实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
(3)坚持互动性原则。讨论教学法不仅是在教学形式上对传统教学的更新,同时,也是教学思想上的更新。它是对传统家长式的教学观念的批判,主张并强调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平等性。讨论教学法只有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才能达到畅所欲言,充分交流的目的。
(4)坚持探讨性原则。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探索真理比交给学生真理更重要。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活动应该强调和坚持这种探索精神, 这是讨论法的本质特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真理的答案,应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和探索过程中自己去获得结论。
(5)坚持难度适中原则。对一些问题的解决也要注意难度适中,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来讨论一些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成绩好一点的学生更加能够深入思考和探讨,又有利于后进生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让他们(后进生)也参与到其中来。
2. 教师要精心拟出讨论题 讨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因此,教师应该精心拟出合适的讨论题,这是一堂成功的讨论课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教师所选的讨论题应具备以下条件:(1)要具有代表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2)要选准切入点,使学生有话可说,避免无所适从,无从答起(3)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的。(4)要结合课堂实际,适时使用。如果讨论是在讲授新课前使用,那么讨论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该堂新课的兴趣;如果讨论是在讲完新课后进行,那么讨论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知识点,理清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如果是专题讨论,那么教师应在上一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讨论题,并让学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好社会调查,准备好讨论提纲,以便讨论时有言可发。
3. 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这是“讨论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流于形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拟出过于简单,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以外,还表现在没有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时间上没有给予充分保证,讨论题一出示,有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思考,教师就已宣布讨论结束,这种情况在公开课中较常见,由于教师没有合理掌握时间,所以使讨论流于形式,走过场。另一种情形是在讨论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是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答问,而很少有让学生自己提问的。一直以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被认为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事实上,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发问并展开讨论。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历史的进程表明: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法中,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甚至老师回答问题,这种做法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提问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内容时,有一学生提出:“集体主义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属不属于宏观调控的范围?”教师在肯定此问很有水平后,让全体学生自由讨论几分钟,然后由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回答。课后,这一学生还为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而自豪。
4. 选出代表发言,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相对滞后的“学困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不要总是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优等生,而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学困生”发言,并且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而且这样做还可以防止那些“学困生”因得不到发言机会而放松思维的紧迫感,随便“安全休息”,降低听课效率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