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过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然内含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内含着学生主动与老师发生的互动。师生双向主动积极的交互作用,使课堂教学出现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设置巧妙的、科学的提问,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透析当前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所暴露的问题
1.评价语过于公式化
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过于笼统和单调,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律是“Good”或“Excellent”。学生的回答好在哪,应该在表扬时加以说明, 有时也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表扬。当学生回答有错误时,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反馈不应过于直接,应用关怀的眼神及一些肢体语言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
2. 提问对象单一
教师提问在选择答问对象时,往往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一些教师在公开课上的提问对象仅限于那些举手踊跃的学生,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就很难被教师发现。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3.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
当学生未能立即回应教师的提问时,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就急于找其他学生作答。这样做势必会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能这位学生正在思考的过程中,这时,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可能就会有精彩的答案。
4.教师不能恰当地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现在的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课外知识丰富,他们会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思考问题,因此他们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如利用得好,会给课堂增添生命的活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教师墨守成规,只看到眼前的教案,对一些精彩生成不加以引导,甚至是不理不睬,这样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会变得死气沉沉。
5.教师“满堂问”,少有学生提问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
整堂课就是教师在不停地提问,难以看到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形。有时教师会象征性地问: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re you clear? 而后便匆匆转入下一个话题。没有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疑问,而恰恰是反映出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现状。试问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教师的提问“霸权”中得以体现?
三、从教师提问的预设与调控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1.教师提问的预设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为了确保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与文本内容,对教学过程与互动情景等进行精心预设。
(1)明晰教学目标,优化问题组合
教师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预设提问时应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方向,充分估计学生对之可能出现的反应与回答,并及早想好可能使用的应对策略,即教学机智,努力做到设问思变,有备无患。问题的设置应体现层次性,根据认知的复杂性程度灵活地预设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在使用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提出问题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比如,可通过展示性问题引出话题,再利用参考性问题深化与拓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关注“生本”,适当拓展预设
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规律预设问题,做到思维分层、难易有度。教师可将一些问题分解成若干连续性的小问题,以减少问题的难度,从而较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为那些知识水平较高、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可以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在预设基础上不断提升与超越。为了实现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有必要根据师生需求将预设目标进行及时调整与适当拓展。
2.教师提问的调控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整个课堂生成性的东西很多。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预设,又要从具体的教学情景出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1)树立生成意识,构建动态预设
课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着许多我们难以预见的“变故”。不少教师试图以课前的精心预设来应对多变的课堂,希望学生的思维能跟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于是,我们在现实课堂中经常注意到这样的情景:当教师提出了一个参考性问题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各种回答,然而学生的回答多数不符合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此时,教师往往会采取回避或批评的态度。这种“死守预设”、“忽视生成”的做法必然会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失去回答的热情与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提问的预设必须是细致而富有弹性的,能为师生互动中的生成留有空间,体现以合作、探究、创造为旨趣的过程性特点。课堂教学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能根据学情对师生互动中的生成资源进行动态预设与巧妙导控。
(2)合理反馈,引导学生注意
当学生不能回答提问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变通性的提问,及时调整问题难度,或是一些辅助性的提问,或是给予相关提示,加以引导。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运用积极的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然而,许多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往往只停留在重复、更正学生回答的层次,缺乏追问、延伸以及层次的扩展。一些教师的反馈过于笼统和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的反馈不能产生预期的内化效果。教师应灵活运用言语与体态语进行灵活多样的反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更为有效的纠正或引导,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英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话语交流”与“问题提出”的场所,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形式,应当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关注教师提问就要关注教师在问题预设与调控中的教学目标与生成资源,关注师生互动中意外事件给教学目标达成带来的潜在教学资源。教师提问的预设需要在师生互动中调整与优化,课堂动态推进的建构过程需要教师教学积淀与教学机智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罗晓杰,牟金江.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5).
[3]鲍里奇. 有效教学方法[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周侯辰)
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过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然内含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内含着学生主动与老师发生的互动。师生双向主动积极的交互作用,使课堂教学出现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设置巧妙的、科学的提问,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透析当前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所暴露的问题
1.评价语过于公式化
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过于笼统和单调,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律是“Good”或“Excellent”。学生的回答好在哪,应该在表扬时加以说明, 有时也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表扬。当学生回答有错误时,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反馈不应过于直接,应用关怀的眼神及一些肢体语言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
2. 提问对象单一
教师提问在选择答问对象时,往往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一些教师在公开课上的提问对象仅限于那些举手踊跃的学生,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就很难被教师发现。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3.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
当学生未能立即回应教师的提问时,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就急于找其他学生作答。这样做势必会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能这位学生正在思考的过程中,这时,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可能就会有精彩的答案。
4.教师不能恰当地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现在的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课外知识丰富,他们会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思考问题,因此他们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如利用得好,会给课堂增添生命的活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教师墨守成规,只看到眼前的教案,对一些精彩生成不加以引导,甚至是不理不睬,这样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会变得死气沉沉。
5.教师“满堂问”,少有学生提问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
整堂课就是教师在不停地提问,难以看到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形。有时教师会象征性地问: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re you clear? 而后便匆匆转入下一个话题。没有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疑问,而恰恰是反映出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现状。试问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教师的提问“霸权”中得以体现?
三、从教师提问的预设与调控看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1.教师提问的预设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为了确保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与文本内容,对教学过程与互动情景等进行精心预设。
(1)明晰教学目标,优化问题组合
教师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预设提问时应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方向,充分估计学生对之可能出现的反应与回答,并及早想好可能使用的应对策略,即教学机智,努力做到设问思变,有备无患。问题的设置应体现层次性,根据认知的复杂性程度灵活地预设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在使用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提出问题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比如,可通过展示性问题引出话题,再利用参考性问题深化与拓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关注“生本”,适当拓展预设
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规律预设问题,做到思维分层、难易有度。教师可将一些问题分解成若干连续性的小问题,以减少问题的难度,从而较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为那些知识水平较高、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可以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在预设基础上不断提升与超越。为了实现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有必要根据师生需求将预设目标进行及时调整与适当拓展。
2.教师提问的调控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整个课堂生成性的东西很多。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预设,又要从具体的教学情景出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1)树立生成意识,构建动态预设
课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着许多我们难以预见的“变故”。不少教师试图以课前的精心预设来应对多变的课堂,希望学生的思维能跟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于是,我们在现实课堂中经常注意到这样的情景:当教师提出了一个参考性问题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各种回答,然而学生的回答多数不符合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此时,教师往往会采取回避或批评的态度。这种“死守预设”、“忽视生成”的做法必然会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失去回答的热情与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提问的预设必须是细致而富有弹性的,能为师生互动中的生成留有空间,体现以合作、探究、创造为旨趣的过程性特点。课堂教学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能根据学情对师生互动中的生成资源进行动态预设与巧妙导控。
(2)合理反馈,引导学生注意
当学生不能回答提问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变通性的提问,及时调整问题难度,或是一些辅助性的提问,或是给予相关提示,加以引导。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运用积极的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然而,许多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往往只停留在重复、更正学生回答的层次,缺乏追问、延伸以及层次的扩展。一些教师的反馈过于笼统和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的反馈不能产生预期的内化效果。教师应灵活运用言语与体态语进行灵活多样的反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更为有效的纠正或引导,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英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话语交流”与“问题提出”的场所,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形式,应当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关注教师提问就要关注教师在问题预设与调控中的教学目标与生成资源,关注师生互动中意外事件给教学目标达成带来的潜在教学资源。教师提问的预设需要在师生互动中调整与优化,课堂动态推进的建构过程需要教师教学积淀与教学机智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罗晓杰,牟金江.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5).
[3]鲍里奇. 有效教学方法[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