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学生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6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连续7年开展“青年领导力培训营”建设项目,特别强调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体验教育”“团队协作”“专题提升”“项目管理”“竞争意识”等环节,以及“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教育意识与方法。同时,培训营也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理念、实践经验和反思等方面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案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领导力培训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青年领导力培训营”,每年一期,时间为1~2个月,是每年一个学生干部培训主题的系列活动。每一年的学生干部队伍培训,从创意设置、活动策划、分工协作、高效实施到汇报总结,大致经历4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辅导员、学生骨干的积极参与、团队收获与工作思考。
第一阶段:培训主题和任务分工的头脑风暴阶段。
头脑风暴的项目设计阶段,是培训营的第一个也是首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承担者是“分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团队,他们每年轮流“做东”,承担主要任务。作为承担主要任务的学生团队,需要发挥集体力量,凝聚当下热点问题,考虑自我成长的需求,从而提出新鲜的培训主题和学生乐于接受的培训形式。
普通的学生骨干培训往往追求一次性,希望通过一次性、多主题的培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培训主题比较复杂,内容过于丰富,形式以听课为主。在类似的培训中,学生团队没有一个主要的提升目标,也没有结合各学生团体的特殊性进行特别指导,所以往往进行主题多元培训,效率相对较低、实效性较差。“青年领导力培训营”从策划阶段就让培训对象自己说话,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各学生团队成为培训的主人,这就避免了通识培训存在的单一、枯燥、不按需配置等问题。
第二阶段:专题互动的辅导员工作坊式培训阶段。
工作坊式培训,人员限定在100人左右,以团队形式分组参与学习过程;为鼓励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鼓励辅导员在培训中承担一定的课程,站到“项目化管理”“开阔国际视野”“就业创业”“危机公关”等主题培训的讲台上;培训定位于青年领导力培养,并未将培训范围局限于学生干部,而是鼓励学生代表也参与其中;培训过程融入了户外体验、分组竞争、校外交流、嘉宾访谈等环节;培训分理论学习、室内模拟和户外实践三个步骤,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阶段:团队竞争、高效参与的执行阶段。
每一期的培训力争高效执行,组织方由学生团队轮流承担主要任务,其他团队承担配合任务;培训任务分为大团队共同参与的培训项目和小团队内部培训项目两大类别;培训形式更加新颖,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外请专家、留学生、海归学者等多方资源融入培训营;培训外出交流区域更加广泛,走出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与北京、天津、南京等地重点高校的同类院系的师生就相关主题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流、竞赛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开阔了工作视野,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第四阶段:以团队为单位的集体总结和展示阶段。
加强各个团队在学习和活动后的总结交流和汇报,提高团队的协作性和竞争意识。各团队在总结中纷纷表示,通过交流和实践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骨干队伍对于其他院校优秀经验的学习和借鉴,而且提高了学生骨干队伍的主动性、能动性、创新性,促使他们成为学生工作队伍中一支积极有效的生力军。总结阶段是培训过程的一个提升,也是学生团队内部进行提炼、团队之间进行比较的一个契机,有利于在做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在这一阶段的培训中,辅导员可以从学生骨干的体验分享中体会到智慧和沉思的火花、新思想形成之前的沉淀和升华。学生骨干队伍对“青年领导力培训营”历时1个月的主题培训也会提出良好的反馈意见,从而奠定培训营继续进行探索和实验的努力方向。
二、“青年领导力培训营”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法的启发
1.注重体验教育和反思教育
注重体验教育和反思教育,培训营遵循的理论基础是“学理论——用理论——反思理论”,“实践出真知”。培训营的一切活动均将体验作为重要形式,即使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上模拟实践后理论反思的分享活动。尤其是学生在参与公益性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后,他们都普遍感受到活动对团队的协作力、创新意识、个体社交能力的促进和提升。可以说,实践活动之后的反思过程,是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强调“走出去学别人”“引进来超别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团体和兄弟院校相关团体进行的主题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学生团体在工作的空间和深度上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在发现不足中成长,在借鉴他人中超越。只有在比较、碰撞中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从而进行有效的反思。故步自封、自命不凡只能导致个人和团队的落后。
3.主题突出,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培训主题的选择不仅需要贴近时代的潮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取向,更为重要的是主题选择体现了一定的引导性,鼓励学生干部探索更丰富的学识和能力。不同培训主题每年一换,丰富和细化了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骨干而言,每年都学习新内容,每年都有新进步。同时,这也为日后学生干部培训系统的完善和成熟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4.强化竞争意识与团体协作意识
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各学生团体内部的协作、激励,以及团队间的激励和竞争制度,这样既提升了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多团体协作共同完成大项目的能力,使得学生团队之间完善配合,同时又提升了各团体之间赶、超、比的竞争意识。
在“青年领导力培训营”的推动作用下,学生干部队伍成为一个成员之间相互团结、高效合作,并具有团队生命力、创新力、凝聚力的集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传统,并以此为依托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提升,提高了整个学生工作团队的实力,为学生工作的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培养祖国和时代的接班人贡献了一份新的力量。 三、“青年领导力培训营”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理念的启发
理论指导实践,理念改变则工作改变。所以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几点基本理念。只有这些理念通过辅导员的工作体现和贯彻下去,才能够让学生也同步跟上理念的要求。
1.学生干部主动协助辅导员做学生工作
学生干部是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员,在这个过程中,其身份具有双重性,其一,他们是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客体;其二,他们是结合自身需求、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干部如果能够做到想在辅导员前面主动结合学生需求提出问题、思考办法和实施方案,那么这样的学生干部就能够成为辅导员的左膀右臂,大大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2.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创立品牌
为保证学生干部队伍整体有序、良性、和谐发展,辅导员需要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强化党团、社团、班级、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团队组成“一盘棋”的意识,紧密团结在一张学生工作的蓝图中。同时,为学生干部的发展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尝试进行有效的培训培养工作的同时,努力打造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品牌,使得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可以长期、持久、有效、有序地延续下去。
3.让学生干部“走出去、引进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样,在学生工作战线中,每个学院和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需要在辅导员的倡导下,鼓励学生干部积极走出去,多看、多听、多交流,将好的方法、好的理念引进来,以提高自身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辅导员在带领学生骨干走出去的同时,也可以拓宽自身的工作视野,积累经验,在比较中发现差距、提炼优势,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工作。所以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不论对于学生干部个体、学生团队还是辅导员都是大有裨益的。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生力军,又是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党团工作的得力助手,更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引导者与被引导者的有效桥梁和沟通纽带。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辅导员队伍专兼结合、以兼职为主体的高校中,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都维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既有利于学生工作局面的整体素质提升,又有利于培养一批未来国家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既有助于优秀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学生团队的良性循环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责编:赵 东
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案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领导力培训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青年领导力培训营”,每年一期,时间为1~2个月,是每年一个学生干部培训主题的系列活动。每一年的学生干部队伍培训,从创意设置、活动策划、分工协作、高效实施到汇报总结,大致经历4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辅导员、学生骨干的积极参与、团队收获与工作思考。
第一阶段:培训主题和任务分工的头脑风暴阶段。
头脑风暴的项目设计阶段,是培训营的第一个也是首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承担者是“分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团队,他们每年轮流“做东”,承担主要任务。作为承担主要任务的学生团队,需要发挥集体力量,凝聚当下热点问题,考虑自我成长的需求,从而提出新鲜的培训主题和学生乐于接受的培训形式。
普通的学生骨干培训往往追求一次性,希望通过一次性、多主题的培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培训主题比较复杂,内容过于丰富,形式以听课为主。在类似的培训中,学生团队没有一个主要的提升目标,也没有结合各学生团体的特殊性进行特别指导,所以往往进行主题多元培训,效率相对较低、实效性较差。“青年领导力培训营”从策划阶段就让培训对象自己说话,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各学生团队成为培训的主人,这就避免了通识培训存在的单一、枯燥、不按需配置等问题。
第二阶段:专题互动的辅导员工作坊式培训阶段。
工作坊式培训,人员限定在100人左右,以团队形式分组参与学习过程;为鼓励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鼓励辅导员在培训中承担一定的课程,站到“项目化管理”“开阔国际视野”“就业创业”“危机公关”等主题培训的讲台上;培训定位于青年领导力培养,并未将培训范围局限于学生干部,而是鼓励学生代表也参与其中;培训过程融入了户外体验、分组竞争、校外交流、嘉宾访谈等环节;培训分理论学习、室内模拟和户外实践三个步骤,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阶段:团队竞争、高效参与的执行阶段。
每一期的培训力争高效执行,组织方由学生团队轮流承担主要任务,其他团队承担配合任务;培训任务分为大团队共同参与的培训项目和小团队内部培训项目两大类别;培训形式更加新颖,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外请专家、留学生、海归学者等多方资源融入培训营;培训外出交流区域更加广泛,走出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与北京、天津、南京等地重点高校的同类院系的师生就相关主题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流、竞赛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开阔了工作视野,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第四阶段:以团队为单位的集体总结和展示阶段。
加强各个团队在学习和活动后的总结交流和汇报,提高团队的协作性和竞争意识。各团队在总结中纷纷表示,通过交流和实践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骨干队伍对于其他院校优秀经验的学习和借鉴,而且提高了学生骨干队伍的主动性、能动性、创新性,促使他们成为学生工作队伍中一支积极有效的生力军。总结阶段是培训过程的一个提升,也是学生团队内部进行提炼、团队之间进行比较的一个契机,有利于在做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在这一阶段的培训中,辅导员可以从学生骨干的体验分享中体会到智慧和沉思的火花、新思想形成之前的沉淀和升华。学生骨干队伍对“青年领导力培训营”历时1个月的主题培训也会提出良好的反馈意见,从而奠定培训营继续进行探索和实验的努力方向。
二、“青年领导力培训营”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法的启发
1.注重体验教育和反思教育
注重体验教育和反思教育,培训营遵循的理论基础是“学理论——用理论——反思理论”,“实践出真知”。培训营的一切活动均将体验作为重要形式,即使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上模拟实践后理论反思的分享活动。尤其是学生在参与公益性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后,他们都普遍感受到活动对团队的协作力、创新意识、个体社交能力的促进和提升。可以说,实践活动之后的反思过程,是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强调“走出去学别人”“引进来超别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团体和兄弟院校相关团体进行的主题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学生团体在工作的空间和深度上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在发现不足中成长,在借鉴他人中超越。只有在比较、碰撞中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从而进行有效的反思。故步自封、自命不凡只能导致个人和团队的落后。
3.主题突出,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培训主题的选择不仅需要贴近时代的潮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取向,更为重要的是主题选择体现了一定的引导性,鼓励学生干部探索更丰富的学识和能力。不同培训主题每年一换,丰富和细化了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骨干而言,每年都学习新内容,每年都有新进步。同时,这也为日后学生干部培训系统的完善和成熟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4.强化竞争意识与团体协作意识
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各学生团体内部的协作、激励,以及团队间的激励和竞争制度,这样既提升了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多团体协作共同完成大项目的能力,使得学生团队之间完善配合,同时又提升了各团体之间赶、超、比的竞争意识。
在“青年领导力培训营”的推动作用下,学生干部队伍成为一个成员之间相互团结、高效合作,并具有团队生命力、创新力、凝聚力的集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传统,并以此为依托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提升,提高了整个学生工作团队的实力,为学生工作的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培养祖国和时代的接班人贡献了一份新的力量。 三、“青年领导力培训营”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理念的启发
理论指导实践,理念改变则工作改变。所以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几点基本理念。只有这些理念通过辅导员的工作体现和贯彻下去,才能够让学生也同步跟上理念的要求。
1.学生干部主动协助辅导员做学生工作
学生干部是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员,在这个过程中,其身份具有双重性,其一,他们是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客体;其二,他们是结合自身需求、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干部如果能够做到想在辅导员前面主动结合学生需求提出问题、思考办法和实施方案,那么这样的学生干部就能够成为辅导员的左膀右臂,大大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2.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创立品牌
为保证学生干部队伍整体有序、良性、和谐发展,辅导员需要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强化党团、社团、班级、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团队组成“一盘棋”的意识,紧密团结在一张学生工作的蓝图中。同时,为学生干部的发展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尝试进行有效的培训培养工作的同时,努力打造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品牌,使得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可以长期、持久、有效、有序地延续下去。
3.让学生干部“走出去、引进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样,在学生工作战线中,每个学院和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需要在辅导员的倡导下,鼓励学生干部积极走出去,多看、多听、多交流,将好的方法、好的理念引进来,以提高自身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辅导员在带领学生骨干走出去的同时,也可以拓宽自身的工作视野,积累经验,在比较中发现差距、提炼优势,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工作。所以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不论对于学生干部个体、学生团队还是辅导员都是大有裨益的。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生力军,又是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党团工作的得力助手,更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引导者与被引导者的有效桥梁和沟通纽带。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辅导员队伍专兼结合、以兼职为主体的高校中,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都维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既有利于学生工作局面的整体素质提升,又有利于培养一批未来国家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既有助于优秀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学生团队的良性循环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