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言文教学常给人以“鸡肋”之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教者常常是口若悬河,平淡无味;听者往往是呆若木鸡,枯燥无味。然而,多媒体教学却能集声、电、光、形于一身,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既可以加大教学密度,又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我多年来一直尝试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感觉效果不错。 一、利用视频可以强化文言文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常给人以“鸡肋”之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教者常常是口若悬河,平淡无味;听者往往是呆若木鸡,枯燥无味。然而,多媒体教学却能集声、电、光、形于一身,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既可以加大教学密度,又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我多年来一直尝试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感觉效果不错。
一、利用视频可以强化文言文的听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中,听读训练是很重要的一环。利用视频,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听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课文视频是全国一些著名播音员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制作的优秀作品,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乃至作品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音、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同时,视频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视频教材来进行文言文的听读训练,效果颇佳。
利用视频反复重现的特点,让学生反复跟读课文视频,效果要远比鲁迅“三味书屋”中私塾先生式的文言文传统教学模式要好得多,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语句和语段,反复跟读效果会更好:①通过反复跟读,体会古人所表达的情感,便于理解课文的内容;②通过反复跟读,强化记忆,有助于学生识记能力的培养;③通过反复跟读,体会名家对句读停顿、延长、轻音和重音等方面的处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利用课件辅助文言文教学直观形象,便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景,而课件在这方面便具有独特的功效。
利用课件,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放映文学常识和字词,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正音正字,辨析词义;可以放映绘画、照片,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知教材,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放映图表、标本等,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以唐朝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们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诗文的内容设计情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滚滚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青山碧水、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把握了诗的意境及内涵。这样既解疑窦,又启蒙昧,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反之,如果没有这物象创设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时费力了。
可见,适当地运用课件进行直观形象的文言文教学既省时又省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文言文的复习和考查过程,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在文言文教学的提问和测验时,教师可以将事先想好的问题做成课件,在课前或在授课过程中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回答。这样既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较快地接收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予以调整,以保证知识信息的准确传递,便于正确评估学生的进步,优化教学评估过程。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文言文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自身的特点和作用,突现多媒体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组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越学越爱学。还可以激活学生的大脑潜能,开发学生大脑的智力资源,带来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效果,达到学习文言文的最佳境界。
其他文献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而要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就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总结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感慨良多,我觉得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有强大的凝聚力,一直不断前进,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你,愿意把你当做他们的好朋友,愿意与你多方面的交流思想。 一、懂得宽容,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作为班主任,自然大多都会兢兢业业的工作,有时劳力费神却效果不佳,这时候,埋怨,牢骚都无济于事。
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但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却往往侧重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听”的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严重阻碍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形成,轻则影响听课质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重则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制约其综合能力的后续发展。而倾听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呢?根据上述原
唐代散文家韩愈曾写有《马说》一文,在文中慨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慨叹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入不幸遭遇,以千里马喻人才,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而今的时代,万象更新,厂房商铺鳞次栉比,不乏伯乐,而缺少的是千里马,急需更多的有用的人才,更多的能日行千里的“马”。这就要求教育人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
新课标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其中包括“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那么,在这个平台上,怎样让学生说起来,从而达到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目的呢?新课改实施了几年,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我在借鉴他们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上自己
2011年中考已经落幕,我们即将迎来2012年中考,初三毕业班广大师生也将进入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笔者将结合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谈一谈中考语文复习需要做的一些工作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助广大语文教师一臂之力。 一、研析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 1.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分值是历年来最高的。 2.注重了课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不少题目考查课本内容的迁移能力,如第9题(2)小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写作文,许多教师不愿意批改作文。学生的作文好不容易写出来了,教师到时候又批改不出来,真是恶性循环。那么怎样解开学生作文中的这个“死结”呢?下面笔者仅从作文批改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或许能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能做到全批全改,甚至做到面批,从而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固然精神可嘉,然而效果如何呢
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而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和等级,至于对教师批注的修改方案则漠不关心,具体的修改操作更不了了之,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谈何提高?虽然教师们也采取了个别面批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与程度的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可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毕竟有它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局限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整个语文教学链条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为了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我通过课外途径和书信方式对本校、外校的中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指导和文学创作指导,并且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和校园文学
对于写作说明文,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事物,科学客观的进行说明,遵循合理的说明顺序,而且还要恰当的使用说明语言。说明文语言运用的好,同样可以使说明文丰富、生动、形象。笔者在对说明文的教学中,深刻体会到生动的说明既能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的准确、严密,更能增添说明文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赏心悦目的心境中接受到科学知识。恰当的运用生动说明,就不难写出光彩照人的说明文。 那么怎样才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