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有效 可供借鉴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ice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T治理是针对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用一句话表示,IT治理要求对信息化建设、管理做出组织化、制度化的安排。本刊记者走进上海浦东,通过与相关领导者、建设者、应用者、研究者等不同人士的访谈,探析浦东政府信息化IT治理的建设特色和实践经验,试图通过对应用实践的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IT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让IT治理取代经验型管理,以IT治理构建高效管理体制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记者:作为浦东新区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领导,您怎么评价浦东的信息化工作和IT治理?
  张爱平:浦东新区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政府财力投资数十亿用于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府、城市管理、医疗卫生、企业信息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因此,新区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
  随着浦东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政府、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信息系统的管理、安全、风险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IT治理这一国际先进的管理手段逐渐进入浦东人的视野。
  作为首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浦东希望在IT领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供借鉴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此,2007年浦东新区主动承担了原信产部IT治理课题研究,并于2008年承担了国家IT治理试点任务,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形成了目前具有浦东特色的IT治理模式。IT治理提升并逐步完善了浦东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构建了自我驱动、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环境。目前IT治理在浦东已制度化,是“智慧浦东”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记者:您直接领导了浦东IT治理工作,能否谈谈这项工作的主要成效?
  杨新民:这几年,浦东在IT治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制定了一套操作性强、本土化的指标体系。这是在国外COBIT、ISO38500,ITIL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浦东实际反复修正的一套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二是制定了一套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定、协议供应商采购管理规定等,并对应配套了系列规范文本。三是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的项目管理操作流程,对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式管理。四是建立了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包括一支以新区信息化协会为核心的专职、专业队伍,由区属各部门信息化管理人员组成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以及由专家、专业公司组成的技术支撑团队。五是系统性地开展了IT治理试点,包括从项目后评估到全生命周期治理,从政府资助的企业项目到政府自身项目,从单个项目治理到部门、单位、甚至新区整体层面的治理。
  记者:浦东IT治理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杨新民:虽然IT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仍然感到任重道远。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试点基础上尽快在政府资助、投资建设的信息化项目中全面推行,并逐步向企业等社会各界拓展;二是在单个项目IT治理基础上,按智慧浦东建设目标,深入开展跨部门甚至全区范围的IT治理,促进新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高浦东新区整体信息化投资效益;三是探索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结合的模式,培育治理单位形成自我治理内在机制,使得IT治理工作上升一个台阶;四是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修订和完善IT治理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另外,我们将继续积极争取国家、上海市的指导和支持,加强与市内兄弟区县、各地同行及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内IT治理的推行尽微薄之力。
  记者:浦东作为IT治理的先行者,您对后来者有什么建议?
  杨新民:一路走来,感触颇多。这里,我想谈三点,一是学会如何真正“洋为中用”,正确看待成熟的国际标准和方法,不要被大量的生僻的专业术语所困扰,而应该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适用的环境,在实际环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二是IT治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因此要取得一定成效,必需在宣传培训、人才培养、沟通协调等多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IT治理工作作为一棵“树”,不论手段方式多么先进,它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是有限的,只有“聚木成林”,才能让每棵树更好地获取大自然更多的养分。衷心希望有识之士们尽快加入这个大家庭,共同创建信息化美好家园。
  浦东新区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
  记者: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IT主管,您如何看待浦东的IT治理?
  王晓丽:浦东新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重、管理难度大,专业人手少,项目压力很大。当时,我们听说新区要在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中开展IT治理试点,就主动与区发改委、经信委协商,把“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一期工程”作为新区首批基建IT治理项目。近两年的IT治理合作,收获颇多。
  首先,IT治理人员参加项目例会,参与项目全程建设,发现、协调解决了开发建设、试运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其次,IT治理各项管理规定、流程、规范对我们帮助很大,一方面使我们清晰地了解项目建设各阶段要做的事项、材料的规范要求、进度质量及风险把控等,同时催生了我们研究制定区级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再次,促进了新区卫生信息化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试点,我们卫生局领导完全接受了IT治理理念,局层面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处室领导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一批区级卫生信息化管理规范也已初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浦东新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所以,我们非常欢迎IT治理,期待着在近期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二期工程”继续开展IT治理。
  记者:作为全程参与这项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您在开展浦东IT治理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棘手问题?如何解决?
  甘琼:作为新区IT治理的具体承担方,浦东新区信息化协会在开展IT治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指标体系、技术力量、经费来源、如何被治理单位接受等问题,都是通过层层剥笋而逐步解决的。
  一是针对刚开始完成的国家IT治理课题研究成果指标体系过于庞大、难于开展实际评估等问题,我们与同济大学、海事大学、德勤咨询等高等院校和咨询机构合作,梳理指标体系,凝练核心评价指标,并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修正指标体系。
  二是为保证IT治理的有效性,信息化协会引进专业人才,建立稳定的核心团队,聘请业内资深专家参与项目治理。
  三是积极与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发改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协商,在试点项目中增加IT治理咨询经费。
  四是配合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培训,增强IT治理理念和意识,提高IT治理能力,据统计,新区政府体制内近50人获得了国际认可的COBIT资质证书;另外,我们选择从政府资助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入手,在取得工作经验和实效的基础上,逐步向政府领域信息化项目全面扩展,避免人们不理解,认为你在给他们“找茬”等。
  截至目前,新区共在近70个新建项目进行了IT治理试点,几个IT建管任务重的部门都主动要求开展IT治理,IT治理理念已较普遍地被接受。
  记者:您管理区县级信息化工作多年,也一直关注电子政务管理工作,您如何看浦东IT治理案例的推广宣传价值?
  蒋力群:上海市开展IT治理的实践较早,各区县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如闵行区采用文件规范项目审批,徐汇区采用数据库比对分析项目实施成效,嘉定区采用互补角色优化项目审批决策,普陀、静安、松江、虹口、金山等区采取课题研究带动项目实施、试点先行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相对而言,浦东新区着力IT治理的探索与实施,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了较规范的实施体系,突现了较明显且完整的果实。
  目前,管理学、信息学、电子学、工程学等学科已渗入信息化项目管理,但还没有上升到“信息化项目管理学”的高度。现实情况表明,有的项目花费300万,不比花费500万的差,这中间就体现了IT治理的价值。
  浦东利用IT治理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方面的探索,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现阶段的一种最佳尝试。
  目前国际上IT治理相关标准很多,很多人拿来就用,囫囵吞枣,容易失败。而浦东立足国际通行标准并将之本土化,形成了浦东特色的IT评价指标体系和推进模式,难能可贵。浦东在探索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其解决困难的方式方法也具有启迪作用。
  记者:胡教授是我国IT治理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请您从学术和实践价值角度,评价浦东IT治理。
  胡克瑾:浦东新区在IT治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建立了包括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模型和指南的IT治理框架结构,指标选取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处理方法科学,指南可以反映信息系统建设合规和绩效;评价模型贴近实际应用,对国家IT治理标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浦东IT治理在应用实践方面,创新了现行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试行了优化的供应商管理和采购流程,改变了项目验收形式;在领导干部轮训中,探索嵌入IT治理培训课程,体现了浦东新区先试先行的优势,为政府财力投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探索了新模式。希望浦东再接再厉,为国家IT治理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更多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城市也在发展。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伴随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城市拥挤、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等都在困扰着我们。因此,城市的发展开始强调和谐与创新,同时政府对于日趋复杂的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和日常公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智慧城市的话题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智慧城市,改变未来  据了解,最早提出智慧这个词汇的是IBM公司的“智慧地球”。
期刊
《信息化建设》: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编制360名,人均督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范围广、任务重、责任大的现状,使得土地督察信息化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武汉督察局的在线土地督察系统集综合业务办公、督察线索发现、内业审核分析、实地巡查核查、快速机动反应、远程指挥调度为一体,得到了徐绍史总督察等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武汉督察
期刊
编者按:   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指出,国家质量质检事业十年发展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历程。在这十年间,全国检验检疫业务量增长超过4倍,而工作人员在增长不足20%的情况下仍履行好职责,靠的就是质检科技,靠的就是信息化手段。   为更好地呈现质检信息化十年发展的成果,本刊特约质检行业信息化工作者撰写了一组专稿,借此展现质检信息化为提升和创新质检工作、促进质检改革与发展、推动传统质
期刊
《信息化建设》:开展国土资源卫星遥感信息化建设,统筹土地、地质矿产、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等遥感技术应用,实现全国地政矿政监管、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监测预警,是国土资源卫星遥感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请姜司长谈谈当前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思路。  姜建军:当前,随着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一些制约卫星遥感信息应用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卫星应用系统发展滞后,突发性重大事件遥感应急监测能力信息技术手段
期刊
《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国土资源部积极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以下简称“两化”)工作,使得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大提升,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请许司长谈谈“两化”的具体成果。  许大纯:在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工作上,我们研建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实现了地质资料汇交的网上监管;研发了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以加强地质资料委托保管与服务工作;还开发了地质资料业务管理系统,
期刊
《信息化建设》:地籍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从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到建部以来,地籍信息化建设一直未曾停止过,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地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请朱司长就目前的成绩和今后的发展重点作些简单介紹。  朱留华:我国地籍信息化建设呈三个阶段性特点,即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特别是二次调查工作完成,地籍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期刊
今年2月,国家工信部下发《物   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列入工作重点,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在九大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推广经验,为物联网在全社会应用做准备。去年9月,浙江省政府和工信部、国家标准化委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0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标
期刊
智慧城市建设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事,也不全是信息化工程,更多的是体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大智慧”。为了碰出更多的“智慧”火花,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省经信委和省通信管理局承办,举行了智慧城市建设主题系列沙龙,并于近期开展了沙龙第一期活动。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为首期沙龙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智慧城市需要“更智慧”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无论是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城市的诞生与发
期刊
对于中国各级政府来讲,如何   有效地在互联网空间传播政府形象是一个新课题。以2011年的中国形象宣传片为例,根据相关调查,该宣传片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对改善和提高中国国际形象有很大的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该形象宣传片也有一些有待商榷之处。很多“老外”总感觉这其中似乎少了点什么。比如,能否多展示一些寻常百姓的生活?能否换个方式来讲述中国的航天成就?这
期刊
和兄弟区县和地区相比,上海浦东新区作为全国改革  开放的窗口,信息化起步较早,已经形成基础扎实、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格局。信息系统的大型化、复杂化、多样化、集成化,使得信息系统的管理、安全等问题愈发突出。如何把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风险降到最低,有效提升IT 投资价值,是浦东新区信息化管理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  自2007年始,浦东新区主动承担了原信产部《基于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监审与控制的研究》课题,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