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艺术的实践研究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00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的创作离不开生活,演员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创作出有深度的艺术作品,艺术与生活高度统一时,创作出的作品才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此外,演员在进行创作时,自己的演技也能不断提高,因为这个过程是演员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艺术融合的过程,这是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表演艺术 群众文化 生活体验
  表演艺术是非常复杂的,它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演员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学会包容,要心胸坦荡,因为只有心胸坦荡的人才能真心地接受自己的角色设定。做演员最重要的是真诚,只有真诚待人,才会发现世间的美好,也才会认真对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一、表演艺术的创作实质
  艺术是生活的呈现,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所以作为一个表演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生活,认真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并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融入作品中,这样才能让自己塑造的角色活灵活现。要想塑造好一个角色,表演者首先要融入自己所塑造的角色的生活,把自己想象成被塑造者。但是每个人在表演时都会有一些主观色彩,要把自己真的想象成被塑造者也是很困难的。这时表演者就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角色的生活,然后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被塑造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理解角色并很好地演绎。在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些经历都可以为角色的塑造提供很多灵感。
  好的演员必须拥有足够的职业素养,也必须具备一些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演员首先要对自己所塑造的角色进行分析,理解角色的生活,否则就抓不到被塑造者的精髓;其次要整体把握角色的特点,还要形成自己的表演理论,把自己真的想象成被塑造者;最后,在创作时,要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入角色中去,塑造一个新的角色。演员要想获得观众的认可,就要充分理解角色的內心,让观众与被塑造者产生共鸣。当然,好的作品也需要导演和编导认真地拍摄和剪辑,三者的合作是好的作品必不可少的。
  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表演精髓
  (一)表演源于生活
  演员塑造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影子,因为再好的演员在表演时也会有一些主观色彩,会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带入角色中,所以演员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生活。要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成对自己的磨砺,从困难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并积极面对。当生活中遇到喜事时,也不能沾沾自喜,要保持冷静,理智面对。演员要充分享受自己的生活,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收集起来,刻在脑海里,只有这样,在遇到相似的角色时,才能充分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也才能进行好的表演。演员一直在演绎别人的人生,但这其实也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只有热爱这种角色扮演,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注重生活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演员在生活中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要记录下身边发生的小事、有特点的事,这些事情都是表演最好的素材。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的观点都大致相同,也就很难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事情,这时演员就要敢于打破传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情,并将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此外,演员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发现事情的能力,积极去搜寻生活中存在的特殊事情,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也能为自己的表演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保存生活的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对演员的角色塑造是很有利的,情绪记忆越多,角色塑造就会越完美。情绪记忆离不开这些记忆中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记忆的稳定性和事情的性质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事情记忆越稳定,情绪记忆就会越强烈,对创作时的角色塑造也就越有利。情绪记忆越多,遇到相似角色的可能性就越大,情绪记忆越突出,在遇到相似角色时,也就越容易产生共鸣。这时演员就可以很容易地去演绎这个角色,他曾经经历的事情在内心留下的记忆是很深刻的,所以他的表演也就能自然、流畅、真实。演员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是很困难的事,但是经过这种演绎,就变得很容易,也就能理智地对待,把自己从以前不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演员也能充分地反省自己,一旦演员发现这种反省的好处,他也就会反省自己其他的事情。这种反省会让演员更好地理解生活,如果演员能将这种反省的感悟融入表演中,对自己演技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三、结语
  艺术是生活的提炼,演员只有充分理解生活,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演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演绎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演员对角色的塑造也就是将生活与艺术进行统一的过程。演员不仅要充分理解生活,还要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充分运用到表演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澜.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艺术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音乐,2016(13).
  [2]王淑娟,陈胜容.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之研究——基于台湾霹雳布袋戏的经验[J].社会科学家,2013(09).
  [3]陈宇晖.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以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6(06).
  (作者简介:金红日,男,本科,延边群众艺术馆,馆员,研究方向:乐器、作曲、比赛策划等)(责任编辑 王芳)
其他文献
文化馆是集文化艺术培训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创作、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展览展示、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收集整理等功能于一身,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之中,达到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目的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文化馆的性质、功能及所担负的任务,决定文化馆馆长是个十分重要的岗位。在一个文化馆的发展中,馆长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小小文化馆,人生大舞台。  一、文化馆
期刊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变革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模式与方法,为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节奏,提出了在MOOC环境下更好地定位发展规划。高校图书馆在MOOC背景下,需要根据版权限制、读者需求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自身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图书馆在MOOC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服务高校文化体系建设。在这一探索环节,相关研究人员必须做好服务创新工作,同时注意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