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民族地区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而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基础设施;西部民族地区;投资
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072-02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西部民族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1 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1 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础设施通过其巨大投资的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反过来通过加速效应刺激社会对基础设施增加投资,最终形成滚动式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以“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为主题考察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联系,通过对多国1990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存量增长1%,GDP就会增长1%”。
1.2 基础设施与成本的关系
基础设施的发展既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减少管理与交易成本,促进管理效率提高。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逐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相应降低。且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避免企业自己投资基础设施,因此提高了开工率,降低了综合成本。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交易双方获得更多的交易信息,使得交易者进行交易变得越来越容易,减少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和进行交易的费用。
1.3 基础设施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作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其发展与工业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即相互为对方提供投入,同时又互相消耗对方的产品。具体来说,一方面交通、电力、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将消耗工业部门提供的产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也需要消耗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业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市场需求支撑。
1.4 基础设施与获取境外投资的关系
基础设施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IMD《世界竞争力年鉴(1999)》中的计算结果,基础设施的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8。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吸引外资困难在于国际资本为攫取最大利润,在决定投资产场所时,并不是单纯看中投资所在地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政策,而是更加重视投资场所的总体竞争力,其中包括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否完善,通信是否畅达,交通是否便利,以及公共设施是否齐全等等。
1.5 基础设施与消除贫困的关系
具备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是确定社会福利程度的基本标准。94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中认为贫困与基础设施落后密切相关,“穷人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定义为:不能消费最低数量的清洁水,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恶劣,除直接的定居外,流动性和外界的联络极其有限的居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而且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贫困人口收入。
1.6 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关系
由基础设施构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是社会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物质环境之一,是支撑经济活动得以实现和延续的必要条件,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可以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如环保类基础设施。
2 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投资总量规模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发展快慢与其投资规模的大小密切相关,投资规模大小是影响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言,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整体规模仍然滞后,投资不足。具体表现在:
第一,经济基础设施存量不足。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西部民族地区每平方公里拥有铁路的长度是东部的24.5%,是中部的28.8%;拥有的等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分别是东部的21.9%、58.5%,是中部的43.3%、65.3%;每万人拥有的城市自来水管长度、城市供气管道总长度及城市下水管道总长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仅占东部的51.2%、70.3%及42.4%,分别是中部的93.0%、121.2%及79.1%;每人拥有的市政工程铺装道路面积分别占东部和中部的43.6%和68.5%;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只有东部和中部的22.0%和39.4%。
第二,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差异巨大。统计显示:2000年东西部高等院校的数量分别是491、233;每十万人中大专教育的人数东西部分别是5681和2940;东西部平均文盲率各为5.8 、13.1;每千人中东西部卫生机构数为4.7 、2.2。这些数据明显的反映出了西部地区的教育、医疗,人力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2.2 交通类和通讯类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西部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自然屏障重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打破封闭、开阔视野、促进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西部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要手段,除一些国道、省(区)道外,大部分属于低等级公路,路面质量差。特别是有些山区、牧区和边远地区还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仍然肩挑背扛或畜驮。
各种通讯设施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而信息作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部民族地区通讯设施普及率低,传播手段落后,尤其在好多农牧区,还无法实现村村通邮。
2.3 能源类基础设施和环保类基础设施状况
西部民族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工程布局不均,且多数工程维修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应,利用率低。水环境逐渐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在电力开发和电网建设方面,经过长期的努力,绝大部分地区解决了通电问题,但大部分地区存在电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不能满足居民用电增加的需要。
在西部民族地区,这些年开发和建设的实际情况表明:基础设施对环境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效应。一方面由于规划的不科学或过度开发,在西部一些生态脆弱或敏感地区修建的大量公共工程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压力,甚至是根本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的设计和营造时,对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问题缺乏长远考虑,使得环境成本外化,不但提高了基础设施服务的成本,而且造成无法估量的环境污染。
2.4 社会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基础设施水平严重偏低,人力资源“瓶颈”约束明显,教育普遍落后,文化水平偏低,人才严重缺乏,导致了西部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普遍薄弱,其综合知识发展程度、人均专利授权数和获取知识能力分别仅相当于东部的35%、30%和14%。
3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开展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顺应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基础设施的投资规划应当从产业规划、生产力布局、宏观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动态的规划。
3.2 大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当前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是远远不能满足投资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须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发展。在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他的“示范”和“引导”效应,集中有限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国债资金和政策性金融资金重点分配或补贴到那些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全面影响的基础设施领域,如:交通、能源、石油开发、邮电、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要积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及国外政府援助资金,积极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扩大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3.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改善,也是造成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脱贫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3.4 加强对现有基础设施的管理
基础设施维护与基础设施的经营效率密切相关。基础设施建成后,其效率的正常、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基础设施的良好维护。忽视维护的结果必然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建或至少是局部更新,从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而需要加强对现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并适时进行改造,延长其服务期限和提高其服务质量。
3.5 以科技促进基础设施改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要素的运用会带来基础设施建设质的飞跃。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提高运输速度、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发展与配置现代化运输装备;采用网络技术建立智能交通系统,采取科学方式对各种交通方式进行综合管理协调,提高综合运输网络的总体效率;邮电通讯部门应逐步建成邮政传输快速化、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处理综合化、服务多元化的现代化邮政通讯网,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推动西电东送,提高电力产业的技术经济效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其现代化和市场化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3.6 重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间接的推动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在社会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西部民族地区要重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区的教育、科研、医疗及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尤其是对人力资源投资——正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成人和其它类型的非正规教育,能够更有效的增加人的技能和人力资源,从而推进技术进步,这是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保乾.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分析[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8).
[2]黄健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民族经济,1997,(4).
关键词:基础设施;西部民族地区;投资
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072-02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西部民族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1 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1 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础设施通过其巨大投资的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反过来通过加速效应刺激社会对基础设施增加投资,最终形成滚动式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以“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为主题考察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联系,通过对多国1990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存量增长1%,GDP就会增长1%”。
1.2 基础设施与成本的关系
基础设施的发展既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减少管理与交易成本,促进管理效率提高。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逐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相应降低。且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避免企业自己投资基础设施,因此提高了开工率,降低了综合成本。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交易双方获得更多的交易信息,使得交易者进行交易变得越来越容易,减少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和进行交易的费用。
1.3 基础设施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作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其发展与工业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即相互为对方提供投入,同时又互相消耗对方的产品。具体来说,一方面交通、电力、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将消耗工业部门提供的产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也需要消耗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工业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市场需求支撑。
1.4 基础设施与获取境外投资的关系
基础设施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IMD《世界竞争力年鉴(1999)》中的计算结果,基础设施的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8。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吸引外资困难在于国际资本为攫取最大利润,在决定投资产场所时,并不是单纯看中投资所在地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政策,而是更加重视投资场所的总体竞争力,其中包括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否完善,通信是否畅达,交通是否便利,以及公共设施是否齐全等等。
1.5 基础设施与消除贫困的关系
具备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是确定社会福利程度的基本标准。94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中认为贫困与基础设施落后密切相关,“穷人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定义为:不能消费最低数量的清洁水,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恶劣,除直接的定居外,流动性和外界的联络极其有限的居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而且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贫困人口收入。
1.6 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关系
由基础设施构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是社会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物质环境之一,是支撑经济活动得以实现和延续的必要条件,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可以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如环保类基础设施。
2 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投资总量规模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发展快慢与其投资规模的大小密切相关,投资规模大小是影响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言,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整体规模仍然滞后,投资不足。具体表现在:
第一,经济基础设施存量不足。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西部民族地区每平方公里拥有铁路的长度是东部的24.5%,是中部的28.8%;拥有的等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分别是东部的21.9%、58.5%,是中部的43.3%、65.3%;每万人拥有的城市自来水管长度、城市供气管道总长度及城市下水管道总长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仅占东部的51.2%、70.3%及42.4%,分别是中部的93.0%、121.2%及79.1%;每人拥有的市政工程铺装道路面积分别占东部和中部的43.6%和68.5%;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只有东部和中部的22.0%和39.4%。
第二,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差异巨大。统计显示:2000年东西部高等院校的数量分别是491、233;每十万人中大专教育的人数东西部分别是5681和2940;东西部平均文盲率各为5.8 、13.1;每千人中东西部卫生机构数为4.7 、2.2。这些数据明显的反映出了西部地区的教育、医疗,人力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2.2 交通类和通讯类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西部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自然屏障重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打破封闭、开阔视野、促进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西部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要手段,除一些国道、省(区)道外,大部分属于低等级公路,路面质量差。特别是有些山区、牧区和边远地区还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仍然肩挑背扛或畜驮。
各种通讯设施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而信息作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部民族地区通讯设施普及率低,传播手段落后,尤其在好多农牧区,还无法实现村村通邮。
2.3 能源类基础设施和环保类基础设施状况
西部民族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工程布局不均,且多数工程维修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应,利用率低。水环境逐渐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在电力开发和电网建设方面,经过长期的努力,绝大部分地区解决了通电问题,但大部分地区存在电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不能满足居民用电增加的需要。
在西部民族地区,这些年开发和建设的实际情况表明:基础设施对环境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效应。一方面由于规划的不科学或过度开发,在西部一些生态脆弱或敏感地区修建的大量公共工程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压力,甚至是根本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的设计和营造时,对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问题缺乏长远考虑,使得环境成本外化,不但提高了基础设施服务的成本,而且造成无法估量的环境污染。
2.4 社会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基础设施水平严重偏低,人力资源“瓶颈”约束明显,教育普遍落后,文化水平偏低,人才严重缺乏,导致了西部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普遍薄弱,其综合知识发展程度、人均专利授权数和获取知识能力分别仅相当于东部的35%、30%和14%。
3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开展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顺应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基础设施的投资规划应当从产业规划、生产力布局、宏观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动态的规划。
3.2 大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当前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是远远不能满足投资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须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发展。在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他的“示范”和“引导”效应,集中有限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国债资金和政策性金融资金重点分配或补贴到那些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全面影响的基础设施领域,如:交通、能源、石油开发、邮电、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要积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及国外政府援助资金,积极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扩大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3.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改善,也是造成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脱贫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3.4 加强对现有基础设施的管理
基础设施维护与基础设施的经营效率密切相关。基础设施建成后,其效率的正常、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基础设施的良好维护。忽视维护的结果必然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建或至少是局部更新,从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而需要加强对现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并适时进行改造,延长其服务期限和提高其服务质量。
3.5 以科技促进基础设施改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要素的运用会带来基础设施建设质的飞跃。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提高运输速度、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发展与配置现代化运输装备;采用网络技术建立智能交通系统,采取科学方式对各种交通方式进行综合管理协调,提高综合运输网络的总体效率;邮电通讯部门应逐步建成邮政传输快速化、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处理综合化、服务多元化的现代化邮政通讯网,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推动西电东送,提高电力产业的技术经济效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其现代化和市场化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3.6 重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间接的推动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在社会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西部民族地区要重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区的教育、科研、医疗及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尤其是对人力资源投资——正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成人和其它类型的非正规教育,能够更有效的增加人的技能和人力资源,从而推进技术进步,这是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保乾.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分析[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8).
[2]黄健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民族经济,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