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要怎样去爱、怎样去恨?乱世中有人性者能不能比无人性者走得更远?战争会不会掩埋他们的脚印与走过的道路?这是我在看完影片《黄石的孩子》后所思考的,影片讲述的是日军侵华时期,英国记者何克进入南京.本想报道“日军如何帮助中国”,却目睹大屠杀且被日军抓捕,就在日本人要杀他时,中国军人陈汉生救了他,并将他送到黄石疗伤、照顾那里一所孤儿院的孩子,何克与孩子们日久生情.得知日军要袭击黄石,他带领孩子们逃亡到一千公里以外的山丹……
那个时代的中国大地,布满了形形色色的脚印,日军的脚印,每一步都带着血与死亡,每一步都是为了蹂躏和践踏,苦难的中国老百姓,蹒跚着走在看不到头的黑暗中,脚印里尽是惶恐不安,影片中人的表情多是凝重的,直面生与死,所有人的脚印都通向一条残酷的斗争之路,中国被这样的脚印踩成了地狱般的存在,但唯独何克的脚印不是如此.它是轻柔的、温暖的,有一种人性的力量,仿佛想靠自己将这受了怨恨污染的坚硬的中国土地变软,变得可以承受爱与欢乐,
最引我深思的场景是.在去山丹的路上,何克与陈汉生捉到两个日本兵,何克主张不杀他们,陈汉生却不同意,启程时,何克发现那个家人被日本兵杀光的孩子石凯不见了.他赶回锁着日本兵的屋子时.发现日本兵已经被杀,得知杀人的枪是陈汉生给的,何克提出过了黄河就分道扬镳,
之所以要分别,是因为脚印与选择的道路不同,陈汉生作为一名军人已杀人无数,他表达怨恨、争取生存的方式就是杀戮,而且他还要鼓励下一代以这样的方式怨恨下去,何克作为一名记者.凭借自己仁爱的心与理智的思想,他看到了罪恶深重的日本兵背后也有一个正等他回去的家庭.他愿把日本军人看做灭绝人性的战争法则的牺牲者,何克有仇恨,但那是对战争本身的仇恨,并且他始终把爱放在首位,用爱去抑制、超越恨,他的爱也是理智的,之前他喜爱日本.但是看到日军的暴行后他也接受了另一个面孔的日本.并将爱适量地减少了,失去家人的石凯后来在又一次袭击日军时受伤身亡,那些爱国爱到失去人性的日军也最终倒下,只有何克走得最远且到达了目的地,
我喜欢何克带着孩子们夜里出逃的镜头.在山坡上悄悄流动的黑色人影好像离星空很近,看着这画面,我觉得笼罩这块浸透血与泪的土地的黑幕马上就要被揭开了,那些承担着善、正义与人性的脚印将呈现于阳光之下,指导老师!苏宁峰
那个时代的中国大地,布满了形形色色的脚印,日军的脚印,每一步都带着血与死亡,每一步都是为了蹂躏和践踏,苦难的中国老百姓,蹒跚着走在看不到头的黑暗中,脚印里尽是惶恐不安,影片中人的表情多是凝重的,直面生与死,所有人的脚印都通向一条残酷的斗争之路,中国被这样的脚印踩成了地狱般的存在,但唯独何克的脚印不是如此.它是轻柔的、温暖的,有一种人性的力量,仿佛想靠自己将这受了怨恨污染的坚硬的中国土地变软,变得可以承受爱与欢乐,
最引我深思的场景是.在去山丹的路上,何克与陈汉生捉到两个日本兵,何克主张不杀他们,陈汉生却不同意,启程时,何克发现那个家人被日本兵杀光的孩子石凯不见了.他赶回锁着日本兵的屋子时.发现日本兵已经被杀,得知杀人的枪是陈汉生给的,何克提出过了黄河就分道扬镳,
之所以要分别,是因为脚印与选择的道路不同,陈汉生作为一名军人已杀人无数,他表达怨恨、争取生存的方式就是杀戮,而且他还要鼓励下一代以这样的方式怨恨下去,何克作为一名记者.凭借自己仁爱的心与理智的思想,他看到了罪恶深重的日本兵背后也有一个正等他回去的家庭.他愿把日本军人看做灭绝人性的战争法则的牺牲者,何克有仇恨,但那是对战争本身的仇恨,并且他始终把爱放在首位,用爱去抑制、超越恨,他的爱也是理智的,之前他喜爱日本.但是看到日军的暴行后他也接受了另一个面孔的日本.并将爱适量地减少了,失去家人的石凯后来在又一次袭击日军时受伤身亡,那些爱国爱到失去人性的日军也最终倒下,只有何克走得最远且到达了目的地,
我喜欢何克带着孩子们夜里出逃的镜头.在山坡上悄悄流动的黑色人影好像离星空很近,看着这画面,我觉得笼罩这块浸透血与泪的土地的黑幕马上就要被揭开了,那些承担着善、正义与人性的脚印将呈现于阳光之下,指导老师!苏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