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十二五”中等职业教育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4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企合作是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动机上是双方利益和效益的驱动,在合作结果上是互利双赢,其结合点是双方共同的目的,即创造共同的核心竞争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储备和使用[1]。“十一五”以来,江苏省淮安市努力探索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在政府推动、模式创新、机制保障等方面不断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还存在着合作不深入、内容不丰富、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等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要求改革办学模式、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笔者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四种”模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也是我市中职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校企合作与办学模式改革
  从职业教育投入的比例上看,目前政府的投入比例过大,企业仅占十几个百分点。这种投资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不仅破坏了投资体系平衡,而且根据权利与业务对等或“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企业既是市场经营主体,又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理应成为投资和办学主体[2]。
  1.单主体办学。校企双方或多方以股份制形式共建单主体办学体,即“股份制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或办学点”,实行市场化运作,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管理。采用这种办学模式,其办学规模可大可小,运作时间可长可短。就学校而言,可以是整个学校,可以是一个专业,也可以是一届毕业生。这一种办学模式的优点是校企一体、订单培养、利益保障、市场运作,既帮助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困难和不足,又能培养企业短、中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与目前绝大多数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最大的不同点。“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在前三年探索的基础上,争取在每个县区都推进这种办学模式,办一所这样的学校或办学点。
  2.双主体办学。校企双方以资源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杠杆,采取学校为主体、企业为辅,或企业为主体、学校为辅的形式建立双主体办学体。这是目前中职比较普遍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企业办学等从办学形式来说都属于这种模式,其突出的问题是辅助方参与度不够。因此,笔者建议在“筑巢引凤”“共结连理”上下功夫。就学校而言,引进企业的物质资源办校内工厂、生产流水线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的人力资源担任学校的专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员工和招收的学生开放学校教学资源。就企业而言,引进学校的管理人员参与招生和办学;引进学校的教师参与教学、产品研发和技改;对学校的师生开放企业的生产资源,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学生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市要着力推进“双主体办学模式”,树立典型,推广成果。
  3.多主体办学。三个以上主体的合作办学,就是教育部鼓励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即依托示范性职业学校、行业组织和覆盖行业的企业组建“行业型”、“区域型”和“特色型”职业教育集团,促进集团内部学校、企业、行业等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其主要功能就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不仅形成多企多校的合作平台,而且从组织结构上连接了校企双方,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聚集效益[3]。“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围绕九大产业和现代农业,一是建立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特色型”职业教育集团;二是依托行业组织和地方大企业,建立“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三是依托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区域重点职业学校,建立“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加快推动我市中等职业教育集约式发展。
  二、校企合作与培养模式改革
  行动计划要求改革培养模式,深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改变单一强调连续学习为连续学习和分阶段培养相结合,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人继续学习模式。
  1.交替式培养。交替式培养主要是根据校企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工作交替进行。就性质而言,半工半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都属于这种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主要适合单主体办学或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办学形式,适合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适合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其难点是校企融合度要高、教学管理难度大及学生因经常转换角色需调整生理、心理和职业生涯,这也是我市“十一五”校企合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十二五”的工作重点。因此,一是要加快推进校企单主体办学或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办学形式;二是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建立相关机制;三是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
  2.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主要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前预订一定数量、特殊“定制”规格的毕业生,冠名班是常见的订单形式。就性质而言,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也隶属其中,是目前中职普遍采取的一种模式。对我市而言,这种培养模式仍然是“十二五”的重点,且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市政府服务大企业办公室的牵头下,全力做好冠名班的培养工作,尤其是围绕地方大企业建立冠名班。二是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开发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尤其是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建立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三是尊重市场规律,服务企业需求,在形式上可缩短订单周期、模糊订单数量。四是在培养成本上,以学生、学校、企业“共赢”为前提,让学生提前享受企业部分待遇,努力达到多方满意。
  3.阶段式培养。阶段式培养是以学年和学籍为主要基点,在校学习与到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基本分开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提出的“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一年在农村职校学习、一年在城市职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的两个三段式和学生可先就业、保留学籍,随时返校学习,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管理的个性化培养模式都属于这种模式。就我市而言,上述第一种形式比较普遍,第二、第三种因城市化进程快、助学到位和就业形势好而较少。因此,“十二五”期间,一是优化第一种形式。即在校两年时间,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步进行,利用校企共建的校内基地、生产线等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时,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跟进,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有计划地安排;毕业前,部分重新定位自己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的学生,要提前两个月左右返校进行培养和培训,要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二是鼓励第三种形式。创设条件,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就业和创业。
  三、校企合作与教学模式改革
  行动计划要求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项目教学。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过程知识的课程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方法,可针对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单项任务形式出现的,另一种是以项目形式出现的[4]。所以,企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每一个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都包括劳动者、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和产品,并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包括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组织校企合作双方或多方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一线教学人员,按照“确定工作任务、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提出问题、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回归工作任务等程序”和“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决策指导、实施检查和评估展示等步骤”进行, 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努力做到“三个一致”,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5]。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分析、分类、讨论、归纳、总结、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一般包括五个步骤,案例选择是其重点。要确保所选案例的真实性,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十二五”期间,一是要组织校企合作双方精选案例,最好是合作企业方的典型案例,并建立案例库。二是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如果案例来自合作企业,则教学场地也安排在企业,使案例教学与场景教学结合。三是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时间,实施信息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3.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就是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就是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观念引入学校,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浓缩并模拟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甚至将现代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使学校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从而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6]。模拟教学与场景教学在场地与设施上要求相近,就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十二五”期间要推广模拟教学,没有企业的参与是远远不行的。因此,一是要通过校企合作力争在每所学校的骨干专业建立一个“教学工厂”。二是把车间建在学校,把课堂设在车间,使模拟环境和模拟训练尽量逼真。三是在模拟教学过程中,努力推进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保持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实现“学生”与“工人”角色无缝对接。
  四、校企合作与评价模式改革
  行动计划要求改革评价模式,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笔者认为,还要建立以德才为重点的教师评价模式。
  1.评价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办学思路之一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五个”对接,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贡献能力。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离开企业是不行的,因为企业既是办学的主体之一,也是服务的客体之一,既参与办也参与管,还直接用,所以,企业对职业学校的评价具有“终审”性的评价意义。“十二五”期间,一是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为导向。二是建立人才培养工作评议会制度,定期请行业与合作企业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规划、计划到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三是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与毕业生建立稳定的联系,定期了解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情况,尤其是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所在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评价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修正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评价学生。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决定了职业教育是“行动导向”的教育,具有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的属性。评价学生的能力,要更多地关注过程性评价、特质性评价和隐性能力评价,而非总结性评价、同一性评价和显性能力评价,并要遵循四个原则:完整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7]。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没有企业是不行的,因为企业是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培育者,也是实施过程性评价、特质性评价、隐性能力评价的直接参与者。“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实施企业对学生能力评价时,可学习借鉴芬兰职业教育改革的做法,即引入企业本位的能力评价证书。第一,企业和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职业能力评价证书的制定与评价,提高了证书的可信度或可靠性,表明了职业教育中职业实践的含量,因而受到职业学校和企业界的普遍欢迎;第二,学生通过对自己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培训效果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不足有较全面的了解,激发了主动学习的动机,也明确了提高和开发自己职业能力的方向[8]。
  3.评价教师。教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教师既是为了激励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是为了服务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师德,二是教师的能力。建立以德才为重点的教师评价模式,少了企业是不行的。因为教师的师德和能力很多时候是在与企业合作培养、培训等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如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课程、建立实训基地、制订教学计划;与企业管理人员、工人与技术人员共同培养学生技能、组织顶岗实训、参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依托企业实施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共同研发产品,推进企业技改。“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加强与企业合作,构建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以此来推进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突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来突出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现代化教学观、创新意识、现代教学技术等素质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此来建立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十二五”期间,我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中职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还要成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加强政府统筹,制定相关政策,激发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保障校企、师生的合法权益。要明确校企合作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内容全方位、合作环节全过程、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层次高水平的长效合作机制,定期对校企合作项目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表彰。要设立中职校企合作专项资金,资助校企合作基础建设项目,资助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校企和师生,资助合作研发、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的科技项目,奖励在校企合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宣传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等形式,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校企合作提供指导、帮助等服务。努力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职教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刑晖.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N].中国教育报,2008-1-31
  [2]石伟平主编.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14.
  [3]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09-11-18
  [4]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8-10
  [5]孟宝金.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9(5):52-54
  [6]孔凡成.国外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6,(11):62-64
  [7]姜大源.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1
  [8]姜大源.职业资格、经费投入和能力评价[J].职教论坛,2002(21):55-56
其他文献
引言  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培养孩子的学习艺术的兴趣,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思维敏捷力、想象力,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艺术兴趣或发现天赋。虽然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很明显,但是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应该对孩子进行艺术潜力的挖掘。  一、沉浸式艺术启蒙活动的内涵和价值  沉浸式艺术启蒙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手段,让孩子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孩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小企业迅速消亡的现象,认为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提出要从经营理念、产品个性、以人为本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索活动,是丰富幼儿科学知识与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四个基本教学过程。   一、在教师引导下幼儿主动操作与探索是幼儿科学教育过程的第一步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丰富多样的活动环境和材料,让孩子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动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