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湖南省“国培送教下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有感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mb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19日,湖南省‘国培’送教下乡,在怀化麻阳隆重举行。在为期三天的学习与交流中,笔者观察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体会到了他们的优秀教学方式,高超的教学水平,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反思,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到了专家老师的班上就变得活跃、聪明了呢?我在教学中缺少的到底是什么呢?以下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领悟,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对我的指导。
  一、对《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的评议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选自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作者运用诗歌的形式,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本文执教黄老师,在紧紧抓住诗歌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很大的创新,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体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学习。
  ⒈阅读课文标题,学生提出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黄老师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导入部分,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标题,然后提出疑问。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呢?”“植物妈妈的办法好不好?”等,黄老师把学生的疑问一一记录下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不但让老师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需求,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成了教与学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⒉围绕疑问,设计教学流程,引领自主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黄老师要求学生带着前面提出的疑问,默读课文找到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默读课文的能力,又明确了默读文章的目的。使孩子们带着目的去阅读文章,让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的知识,比老师单纯性的讲授更能让孩子们接受。这样,不仅使孩子们掌握了知识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去阅读。
  ⒊巧学知识,妙用方法,让能力不断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黄老师根据这一要求,设置出了更为巧妙的教学方法:
  (1)对于个别字词,黄老师没有直接去教授。而是让学生先读一读,再让其他同学评一评,最后教师才进行指导。不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在阅读文章上,黄老师让学生齐读,然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如果你是小苍耳,你就要离开妈妈了,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一提问,让学生站在苍耳的角度看问题。认真思考让学生深有同感,从而有了阅读文章时的情感。
  (3)在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句子和文章的感情时,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这样就提升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4)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教学方法。黄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具有本班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中就有学习的“四步法”。即:读一读、说一说、再读一读、问一问。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很快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也能通过这个教学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运用实践,积极探索,深入认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黄老师在学生的座位中事先放好了苍耳,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这样提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当孩子们从座位中发现苍耳的时候都迫不及待的进行观察。这时,黄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如:“同学们,哪里是苍耳的铠甲?它长什么样子啊?你能形容一下苍耳吗?”等等,通过引导,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说话中来,让语文学能有所用。
  反思教学历程,商榷策略选择,共辟教学蹊径
  教学本是一种缺憾艺术,没有缺憾的课堂不是一节真实的课堂。就黄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1)如何处理课堂生成问题。
  当老师问,“同学们,想象一下苍耳离开妈妈,他们到哪里安家?”有学生回答“马路上”也有学生回答“家里。”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回答时,没有进行很好的答复。那么,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一些适当的延伸呢?所以,在面对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解决方式。
  (2)如何让小组式教学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我们发现,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按小组坐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小组发挥其更好的作用呢?是不是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小组成为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团体?让他们做到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呢?可惜,在黄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发现她很好的利用小组的优势。
  (3)如何对学生积极评价。
  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在老师的计划范围内时,老师应该怎样进行评价呢?我们发现,黄老师似乎没有等学生发言完毕,就用如:“再好好想一想”的方式打断。那么,语文教学不如其他,只要言之有理,我们就应该以予肯定。因此我希望,黄老师能够不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二、关注课堂生成,注重语言文字,评罗湘其老师执教的散文《珍珠鸟》   《珍珠鸟》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五单元,是冯骥才先生的佳作。本文情感浓郁,细腻的描绘,朴素而不失文采的写作,恰似一颗饱满的珍珠。这篇散文通过人与鸟相亲相伴地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显示出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罗老师在对本文的执教中,在紧抓文章情感的同时,关注课堂生成,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向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教学。
  ⒈ 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觉性,用图片导人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片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罗老师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了图片巧妙的进行导入,让人眼前一亮。只见她出示了一张珍珠鸟的图片。当学生们,看到这张美丽的图片时,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同学惊呼“哇,好漂亮啊。”罗老师抓住机会,问:“你觉得它哪里漂亮?”引导学生说一说。然后,进一步提问:“仔细观察,你能说说珍珠鸟长得什么样子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瞬间变得活跃起来。
  ⒉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语文教学“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面对罗老师的提问,课堂顿时安静,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境况下,罗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耐心地引导学生。如罗老师问:“你们看,珍珠鸟的嘴巴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中有人答“红色的”老师积极评价。“很好,他说的太好了。”老师再次提问“那么,珍珠鸟的脑袋是怎样的?谁来形容一下?”有部分学生举手……。通过罗老师积极的主动的交流和引导,学生完成了从开始的不敢说话到敢说话,到会说话,最后到乐于说话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罗老师优秀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去学习的。
  ⒊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老师提出疑问,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进行解疑。而罗老师更加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如何去运用语言。在教学中,罗老师问:“从文中你能看出珍珠鸟的哪些特点?”其中特别强调“你可以用书本上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罗老师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对文章有一定的掌握,又要求学生对语言有一定的组织及运用能力。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罗老师能够进行很好的引导。如一个学生回答“胆子小”,罗老师就问“谁的胆子小?”学生回答“珍珠鸟”,罗老师再问“那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学生回答“珍珠鸟的胆子小。”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能够提升语言的组织能力,从而学会运用语言。
  ⒋认真评价,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在讲解“跟着又逃到画框上去了”这一句时,罗老师问:“旧版教材是‘跟着又飞到画框上去了’而我们这却是飞。说一说‘飞’与‘逃’哪个更好?”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锻炼了学生对文字的运用。同时,罗老师能够认真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对学字词的读音加以纠正。如学生在读画框(kuàng)时,有学生读成了画框(kuāng)等,罗老师能够及时的加以纠正。
  ⒌注重学生朗读,抓住文章情感。
  (1)朗读分层次,从词到句然后到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罗老师在对学生的朗读上毫不松懈。如:在讲解“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这一句时,她先教学生读“小脑袋(dai)”这个词,然后再将“小脑袋”带入一句话里去读,再读整段文章。就这样,罗老师把每一段中难掌握的句子先拿出来读,再把句子中容易搞错的词拿来读。她通过示范教朗读,从词到句然后到段。逐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跟读,个别学生试读,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技巧。
  (2)注重文章的情感,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罗老师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在这个环节中,罗老师主要采用师生引读的方法,把珍珠鸟的淘气、胆小、体型小的特点,通过范读让学生去体会。如:在朗读“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一句时,罗老师告诉同学们“轻声的读,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我们太大声会吓坏它的。”“要读出你们对珍珠鸟的喜爱”等。通过学生反复读,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感情。
  ⒍关注学生,关注临时生成问题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教师都是预设好的。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罗老师能够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学习。如由于地域的差异而造成学生素质的差异。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学进度无法按照她所预想的发展时,罗老师不是以进度为主,而是放弃原本的教学进度,关注学生,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她能够做到不仅关注老师教给了学生什么,更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罗老师很在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她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⒎共同探讨,不断完善教学
  罗老师近乎完美的课堂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堂精彩的教学课。罗老师的课堂教学魅力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学习。当然,我们今天对于一堂课的反复探讨,只为明天教学的更大成功。所以,在这一堂如此精彩,近乎完美的课堂中,我们也发现了以下问题值得去共同探讨。
  (1)是否关注到学生的差异问题。罗老师是一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但是我们也发现,她在这堂课中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没有考虑得十分到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导入部分的师生互动环节时,学生们普遍不愿意开口。虽然,罗老师凭借其较强的引导能力,让学生完美的完成了互动。但是,这样就打乱了原本的教学计划。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如此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
  (2)在教学时间的掌控上应当准确。我不得不说罗老师在授课最后,要求学生带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罗老师授课的一大创新,这也是整堂课中的又一个亮点。但是,此时的下课铃已经响起。那么,在面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的冲突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取舍?我们是不是应该戛然而止?因为随着下课铃的响起,本堂课已经结束了。
  (作者单位:湖南省麻阳县陶伊小学)
其他文献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充分发挥生活在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作用,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就近取材,让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有所发现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进展过程中,左心室重塑、扩张,泵功能失调是影响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心肌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影响心室重塑^[1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试论了营林生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希望对以后的工作给予一些参考。
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学生成长的沃土,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而且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大增强班级活力;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是中职班主任在“活力班级”建设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此,本人根据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情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为活力班级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的心理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既丰富又隐蔽。在实际工作
CT灌注特别是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比动态增强扫描更准确反映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在肾上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中更有意义。64排螺旋CT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