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几点要求

来源 :教育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课堂提问的明确性、灵活性、趣味性、时效性、逻辑性和思考性等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要求,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提问; 设计; 明确性; 灵活性; 趣味性; 时效性; 逻辑性; 思考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使师生的目标更明确,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瓶颈。如何科学地、合理地进行提问设计?我认为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后提问:“与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二、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四、课堂提问的时效性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1.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我们在引导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时:“学校把360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教师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教师这个问正是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当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及时提问。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加减小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先计算2+1.4得3.4,再从被减数5中减去3.4,结果在退位过程中又出现了问题,得2.4。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片面性,有些模糊不清。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适时引问: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2.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加减小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教学“认识二分之一”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纸上找1/2、1/3、1/4,再观察比较得出1/2>1/3>1/4,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一位学生答:“我发现数越多那个数就越小。”这位老师听到这样回答时立刻否定,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水平上。其实老师只要启发性地引导就可打开学生的思维。如问:你发现哪个部分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为什么?最终得出结论:同一物体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数就越小。这样的及时提问,步步深究,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得到拓展。
  五、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老师设计问题要突出教学目标,要有思考性,难易程度要适中,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例如,老师在向学生讲解“角的认识”,让学生在同一个点上画几条射线,问到:除了几条直线,你们还发现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边与角的关系,还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等相关知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产生联想而有所领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老师的启发就显得犹为重要。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并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推导,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由表及里,由里及深。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我相信,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在实践中提出合适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那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异彩纷呈。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第一线的技能操作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的一个课题。按照“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理念,职业教育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表现在专业课上,主要的训练模式仍然是先讲授理论然后再集中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得远远不够。  项目教学则打破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提出具体项目或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按照老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详细的阐述了氢原子的结构,以及氢原子的能级分布图.  【关键词】玻尔模型; 能级图    从1869年德国科学家希托夫发现阴极射线以后,大量的原子模型不断呈现,例如:行星结构原子模型、中性原子模型、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土星模型、太阳系模型(有核原子模型)以及玻尔模型。在这些原子模型中唯有玻尔模型得到了推广。玻尔模型是在玻尔的三个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建立的,它能够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网络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冲击,特别是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年轻学生,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是空前广泛和深远的。而这些影响中又以心理影响为主要表现方式。因此作为肩负着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任务的教师就有必要对网络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进行有效的研究。我们就将对此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学生; 心理影响  自步入21世纪,互联网便
期刊
【摘 要】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程,建立健全少先队活动课程研究小组,保障课程有效实施;把少先队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礼仪教育相结合;把少先队活动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抓好少先队辅导员的评价工作,激励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全面发展。  【关键词】国家意识; 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 审美意识; 强健的体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政治启蒙作用  2012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期刊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并体验自己观察、思维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感情和态度。教学生写好作文,既是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要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培养兴趣是作文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2 勤于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尤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
期刊
【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市场需求为培养原则和就业为最终目标。合理定位专业方向,重新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改革,重组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打破陈规,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计算机专业; 教学; 改革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定位和要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
期刊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心中有词、心中有句、心中有名人、心中有名篇……是这一习惯培养成型后的最大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渗透、提炼、内化、外显”,可以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学科教学; 课外阅读; 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是分析和详解祈句和叹句的逻辑结构和逻辑意义,能更好地发挥祈句和叹句的作用。  【关键词】祈句; 叹句  1. 祈句叹句的语法特征  祈句是向别人提出要求或希望,句末语调下降,书面用感叹号。  叹句是对某一对象表示说话者情感的感叹句。句尾语调先降后升,书面多用感叹号。  祈句叹句在结构上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主谓句充当的;第二类是由带有动词“请”或代词的非主谓句充当,如“请进!”(祈句
期刊
【摘 要】综合高中是以培养具有扎实文化基础知识,又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型高中阶段办学模式,自身具有开放性和宽泛性的特征。当前,举办综合高中是对现存办学模式的弥补和延伸,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克服传统普高教育简单化、机械化弊病的同时,体现了现代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积极创办与发展综合高中,更好的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将是未来教育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深圳教育; 发展
期刊
新课程要求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自动探究式学习,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苏联心理学家马秋斯金的研究认为,思维起源于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即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从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笔者认为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