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贵州茶产业在市场上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定力与韧劲,贵州省茶叶是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各地深度挖掘茶产业资源促进茶产业蓬勃发展,以亮岩地方茶叶发展为例,了解太极茶叶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看到茶文化茶产业发展同时,着眼于太极地方茶叶茶产业的当代使命,反思地方茶产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力求结合地方茶叶的微观经验守正创新,从文化和科技角度为茶产业提出创新发展思路,为构建茶叶时代新格局、茶叶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字:守正创新 地方茶叶 水田坝
贵州茶叶历史悠久,其中耳熟能详的名茶有都匀毛尖、湄潭翠芽、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等。然而,贵州仍有很多质量上乘的茶叶因为产业开发晚,知名度低,影响范围小而依旧名没深山,其中包含贵州各市级地区。毕节七星关区是贵州古树茶的发源地之一,古茶树分布在星关区亮岩镇、燕子口镇、层台镇、清水铺镇等数个乡镇。其中亮岩镇是古茶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乡镇之一。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气候和饮茶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叶种植与制茶技艺。近年来,在镇府大力倡导下,茶产业迅速发展,助力了地方脱贫攻坚。乡村茶产业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精神,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产品文化,强化"守正"实力,在时代发展洪流中,着力提升地方产业的文化,需要融合科技创新能力,以高质量为目标建立高水平的现代文化产业运行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产业中"蓄水池"的作用,从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格局[1],为助力乡村振兴、地方产业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根本驱动力。
一、水田坝地方茶叶的历史与现状
水田坝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的桥头村、关沟村、太极村、飞轮村、裕民村的统称。水田坝地形地貌呈带状分布,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水田坝平均海拔1140米,气候温和湿润,当地土层深厚,土壤呈深红色,称为“马血泥”。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得水田坝盛产茶叶,所产茶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高,茶叶滋味鲜爽醇厚,因而茶叶在当地颇有名气。
(一)水田坝茶叶的历史追溯
毕节七星关地区茶叶茶叶可追溯的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记载:“平夷县郡治,有津、安乐水,山出茶、蜜[2]”。古平夷县地处今贵州省西北境,包括七星关区。书中记载了当时珍贵的西南特产,如浦桃、齐柿、南中茶子等,其中的“南中茶子”就是指今天黔滇一带所产之茶。南中作为古代地理名词,相当于现在的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三省交界之地,亮岩镇在该范围内。汉代以后南中成为南方重要的产茶区。据《杨雄方言校释汇证(上下册)》写道:“蜀西南人,谓茶日设”[3]。《毕节县志》食货志篇章记载:“梅、兰、桂、菊、桃、茶、……”把茶列为“花之属”[4],有“茶味如花香”之意。 平夷其悠久的茶业工艺蕴含了丰厚的地域色彩,当地先民有着独特的制茶、饮茶方式,茶文化浓厚。唐代平夷因地处于南中交通枢纽线上,茶叶贸易频繁,茶市活跃,形成茶马古道。明代该区域已经普遍种植茶叶,茶马古道较为繁忙。清代以后平夷茶产业贸易稍有限制。由此可知,古平夷一带的种茶、制茶、销茶、食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深厚。
在解放年间,水田坝成立太极公社,供销社成为收购茶叶的主要单位。收购的茶叶送到其他乡镇供销社出售,公社将化肥作为补偿返到集体。1970年后集体开始收购茶叶,当时由供销社按照市场价格采购。这个时期水田坝大量种植茶叶,每户种植面积达到两三亩土地,与当地的天麻成为主要的经济产物。1990年至今茶叶作为重要产业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二)水田坝茶叶发展现状
水田坝是传统农耕水稻种植区,现改种茶叶,山上大如碗粗的茶叶树多栽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多长在山林间。野生茶树满山遍野杂生,现有茶叶种植分散、不成林。2015年,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大力开发茶业种植后毕节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入驻,该公司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初制加工厂建于毕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占地面积12余亩,各类茶叶加工设备齐全,年生产干茶100余吨;精制加工厂位于毕节七星关区工业园,设置贵州茶叶文化博物馆;公司质量检测区域、成品包装、仓储贮存区域、銷售区域设置完整合理。
公司成立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茶树,该公司联系各级专家多次实地考查论证,发现古茶树30余万株,现已挂牌管理69877株,完成古茶树的开发保护。积极将七星关区太极村打造成 “贵州古茶树之乡”。该公司多次参与茶博会,积极将地方茶叶带出乡镇,推动亮岩地方茶叶的发展。此外该公司积极注册商标,现完成“七星太极”“亮岩红”“亮岩古茶”等品牌注册。
2018—2020年,该地生产古树茶8万余斤,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该公司在毕节获得多项活动中获得 “龙头企业”、“优秀合作社”等荣誉称号。曾被区级政府“大扶贫先进企业”,该公司引领当地茶农脱贫致富道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该公司给茶源地村寨带来很多好处。一是太极古茶公司将古茶苗免费提供给当地的村民栽种,扩大栽种面积;二是收购当地茶叶,让利于茶农。茶农将采摘的新芽直接卖到茶厂,获得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水田坝部分土地被茶厂承包了,每亩支付租金,村民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第四是工厂用工解决当地部分就业。第五是免费提供技术的培训,先进的技术给当地来了质的改变。但也存在问题,地方茶叶特色文化挖掘缺失、茶叶散户种植不集中、尚无独立茶园、无长远规划、销售渠道单一、科技管理缺失等、品牌影响小等,为此,守正创新发展茶业亟待思考。
二、水田坝地方茶叶的守正创新之道
“守正创新”一种基本辩证法,守正即“恪守正统”,是指认识和利用环境中已有的知识和物质,创新则是满足社会需求而对原有事物进行创造。守正创新是建立在人们通过了解、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形成知识体系。守正是创新的根基、是源泉,创新是事物发展中客观的进程。水田坝的茶叶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深远。汲取传统茶文化是茶业远行的持续能量,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创新更是让产业绽放光芒的永动机。 (一)深化地方茶文化“守正”实力,提升文化自信
一是弘扬传统认知。“水田坝产好茶,以前我们这儿的茶是贡茶”,这是刻在当地百姓心底的认知。“油砂地、马血泥,种出来的茶叶怎么做都好看、好吃”,这是新兴产业无法根植的生境认知。在水田坝,每个家庭与茶都有一套成熟的认知体系,采摘、加工、饮茶是传统日常,做茶与做饭一样熟悉。以太极村为例,每户人家每年至少做五公斤茶叶,470户人家每年的产量高达2350公斤。茶的传统加工使人对茶产生了文化认同,经验认同,产品认同,茶文化耳濡目染与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得人与茶产生信赖,开发、挖掘茶在民间的生产、加工、饮用形成的文化,继承茶叶的传统认知,深化认知,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气。
二是弘扬地方传统特色茶文化。现代主要是红茶与绿茶。红茶就需要发酵,绿茶只需要炒干,传统制作工艺介于两者之间。就当地人喜好而言,传统手工茶是首选,除了选择茶品质,茶承载了地域记忆与情怀。水田坝人民在传统社会里,每家每户都有老茶树,每年的清明时节,清明茶覆盖一层薄薄的清明霜,人们赶在早春里摘茶,摘回来的茶叶放到家里用大锅翻炒,地方炒茶的时候直接将茶炒干,味道极爽口。采茶的数量过多,人们便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再将干了的茶叶在放到小火炉上慢炒。加工茶叶温润劲道,在当地比较受欢迎。根据地方喜好结合饮茶习惯,尊重饮茶传统,茶文化涵盖地方文化底蕴才叫特色茶。延续工艺,精制特色不免是一种特殊方式,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
三是发扬淳朴民俗文化。水田坝是一个茶文化盛行的地方,村里的打招呼的方式便是体现,路过村子里每户人家听到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进家里来喝茶”,喝茶是一种习俗,当地人喜欢喝茶,茶便有了文化传统,吃茶便成了当地的文化表达。茶作为一种饮食。代表礼貌,代表欢迎。这是“茶”映刻在该地域的文化,体现了地方隐藏的价值认同,好客、淳朴、热情在茶文化中正好体现。“家家户户都有茶叶,家家户户都吃茶”是当地文化传统。“一支烟、一杯茶”是当地重要的社交方式,也显示出主人仁爱、厚道。因此茶培育了良好家风,从社会的层面说茶文化培育了淳朴的民风,这正式茶践行乡村振兴使命与担当。
茶叶的选择、制作到茶叶的饮用过程当地有成熟的习惯,这是茶原生态的土壤,茶在生境中被选择,其承载的饮食文化传统,茶文化形成地方文化的主流力量,地方茶文化在当地的口头表达出来便使茶口碑悠然而生。悠久的茶叶历史,富有故事的茶山,淳朴厚道的地方茶文化,汇集地方产业宣传地方文化,茶的地方特色文化才是文化产品远行的底气,更是产业文化自信的源泉。
(二)提升地方茶文化“创新”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守正创新的理论是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变化中得来的,党始终坚持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推陈出新,创新实践。茶叶的发展也需要在传统文化上加工、创造,重视传统。同时茶叶需要创新,借鉴现代茶叶新技术有利于地方茶叶发展。
一是技术培植茶苗,拓宽种植面积。水田坝茶叶对土壤要求极高,产茶区培育的茶苗运到其他地方无法培植成功,在亮岩镇所辖范围,只有水田坝四个村红壤、红沙地中生长,范围狭窄,规模小。培育适合其他土壤栽种的茶叶,增加产业种植规模,扩大种植面积,不仅从供应的源头解决茶叶产量问题,还能解决乡村生态问题。
二是增设传统茶叶文化体验馆,加大茶叶园基础设施建设。村寨茶园集中在农户田埂上,尚未建立茶园基础设施。茶叶合作可以建立体验基地,开展学习制作、传承茶文化活动。开设科技体验馆,开展以下项目:一是关于古茶树茶叶好坏的鉴别方法;二是地方茶叶的制作工艺分享;三是茶艺品尝。体验园对外开放,使茶文化与实践体验得到更好的结合。
三是创新生态管理机制。生态管理,是传统管理方法的一种创新,其一是指融合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其二是管理中注重生态多样性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5]。坚持可持续,制定长远效益的生态模式。茶叶培植到采茶的最短时间是三年,短期看种植茶叶延长了经济获利的时间,但规划性发展是产业的长远之计。在该镇虽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但种植分散,规模小。茶园完成生态建设才是乡村振兴长远之计,将散户自行种植转向规模化种植,在种植中力求将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着眼长远利益,好生态才能为经济持续创收。制定长远的生态消费模式才能让地方经济可持续成为可能。此外对现有的茶园进行精细技术性管理是有必要的,2016年太极古茶公司对古树进行鉴定挂牌,对古茶的保护,针对认定的古茶树每株每年给予5000元管护费,现当地的古茶树寥寥无几,但如茶杯大小的茶树较多。公司可以采取科技手段定位管理,人工定期管培,降低管理成本,增加宣传保护茶树活动,增强茶农生态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使用现代科技进行管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结合,打造新型管理机制。
四是建立新型茶叶市场机制。首先是品牌打造,小区域打造让老百姓“认可”的品牌,老百姓领会、落实后宣讲品牌,可以建立良好的口碑。水田坝现有龙头企业太极古茶公司,但乡镇人只知道“水田坝的茶叶”,对太极古茶品牌宣传欠缺力度。在小范围内,水田坝本身就是茶叶的名片。在新兴的媒体时代,选取百姓认可的茶叶名称是具有导向性的,公司或者合作社将茶叶统一定位,利用村民传统认知宣传品牌是有效途径。
其次是品牌的推广。个人方面:着力打造新型自媒体。推广中“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品牌建立的重要指标。现当地人常常说“好喝还是手工茶,小锅炒,茶好吃”“我们家的茶亲戚都喜欢,常来拿”,茶在当地有公信力,也有影响力。目前需要引导传播,结合新媒体,转变销售方式,品牌推广方式的途径之一是由地方百姓代言、百姓宣讲。这是人人自我代言的时代,自媒体宣传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宣传以口耳宣传为主要方式,销售的弊端是距离短,时间长,信息流动性弱。现在个人平台的多元性让个人低成本宣传成为地方产品宣传的有效方式。增加地方茶叶展销活动,带动地方百姓积极宣传。努力打造草木皆兵的营销方式,提高地方茶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企业层面:龙头企业带头宣传。水田坝以太极古茶企业为中心,抓住主流媒体、互联网平台、新兴线上APP,积极争机会参加博览会,大势宣传提高地方茶叶品牌,增加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政府机关:政府是地方文化的宣传大使,也是地方文化的警卫员,产品质量监督到市场流通管理,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来地方权力机关的保驾护航,政府始终是地方文化领航的中坚力量,政府宣传增加地方产业的影响力。
三、结语
中国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6]:乡村振兴要求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乡村茶产业的发展为生态建设做贡献,为乡风文明做贡献。乡村要振兴就要生产财富,通过生产力的提高、产品与服务价值的创造实现财务的增长[7]。在亮岩茶产业的发展中,茶的文化底蕴是产业的底色,守正创新推动传统的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从根源解决问题更是时代下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魏鹏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守正创新之道[J].人民论坛,2021(11).
[2](晋)常璩.华阳国志[M].济南:齐鲁书社,2010.01.
[3]华学诚主编.杨雄方言校释汇证(上下册)[M].貴阳:中华书局,2006.09.
[4]毕节县地方编撰委员会.毕节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07.
[5]蔡瑞.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探究[J].福建茶叶,2016,38(11).
[6]习近平.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12-2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7]陈心想,蒲威东.城乡资源有机循环与乡村振兴[J/OL].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2021-05-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558.G.20210430.1048.008.html.
关键字:守正创新 地方茶叶 水田坝
贵州茶叶历史悠久,其中耳熟能详的名茶有都匀毛尖、湄潭翠芽、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等。然而,贵州仍有很多质量上乘的茶叶因为产业开发晚,知名度低,影响范围小而依旧名没深山,其中包含贵州各市级地区。毕节七星关区是贵州古树茶的发源地之一,古茶树分布在星关区亮岩镇、燕子口镇、层台镇、清水铺镇等数个乡镇。其中亮岩镇是古茶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乡镇之一。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气候和饮茶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叶种植与制茶技艺。近年来,在镇府大力倡导下,茶产业迅速发展,助力了地方脱贫攻坚。乡村茶产业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精神,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产品文化,强化"守正"实力,在时代发展洪流中,着力提升地方产业的文化,需要融合科技创新能力,以高质量为目标建立高水平的现代文化产业运行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产业中"蓄水池"的作用,从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格局[1],为助力乡村振兴、地方产业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根本驱动力。
一、水田坝地方茶叶的历史与现状
水田坝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的桥头村、关沟村、太极村、飞轮村、裕民村的统称。水田坝地形地貌呈带状分布,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水田坝平均海拔1140米,气候温和湿润,当地土层深厚,土壤呈深红色,称为“马血泥”。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得水田坝盛产茶叶,所产茶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高,茶叶滋味鲜爽醇厚,因而茶叶在当地颇有名气。
(一)水田坝茶叶的历史追溯
毕节七星关地区茶叶茶叶可追溯的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记载:“平夷县郡治,有津、安乐水,山出茶、蜜[2]”。古平夷县地处今贵州省西北境,包括七星关区。书中记载了当时珍贵的西南特产,如浦桃、齐柿、南中茶子等,其中的“南中茶子”就是指今天黔滇一带所产之茶。南中作为古代地理名词,相当于现在的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三省交界之地,亮岩镇在该范围内。汉代以后南中成为南方重要的产茶区。据《杨雄方言校释汇证(上下册)》写道:“蜀西南人,谓茶日设”[3]。《毕节县志》食货志篇章记载:“梅、兰、桂、菊、桃、茶、……”把茶列为“花之属”[4],有“茶味如花香”之意。 平夷其悠久的茶业工艺蕴含了丰厚的地域色彩,当地先民有着独特的制茶、饮茶方式,茶文化浓厚。唐代平夷因地处于南中交通枢纽线上,茶叶贸易频繁,茶市活跃,形成茶马古道。明代该区域已经普遍种植茶叶,茶马古道较为繁忙。清代以后平夷茶产业贸易稍有限制。由此可知,古平夷一带的种茶、制茶、销茶、食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深厚。
在解放年间,水田坝成立太极公社,供销社成为收购茶叶的主要单位。收购的茶叶送到其他乡镇供销社出售,公社将化肥作为补偿返到集体。1970年后集体开始收购茶叶,当时由供销社按照市场价格采购。这个时期水田坝大量种植茶叶,每户种植面积达到两三亩土地,与当地的天麻成为主要的经济产物。1990年至今茶叶作为重要产业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二)水田坝茶叶发展现状
水田坝是传统农耕水稻种植区,现改种茶叶,山上大如碗粗的茶叶树多栽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多长在山林间。野生茶树满山遍野杂生,现有茶叶种植分散、不成林。2015年,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大力开发茶业种植后毕节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入驻,该公司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初制加工厂建于毕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占地面积12余亩,各类茶叶加工设备齐全,年生产干茶100余吨;精制加工厂位于毕节七星关区工业园,设置贵州茶叶文化博物馆;公司质量检测区域、成品包装、仓储贮存区域、銷售区域设置完整合理。
公司成立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茶树,该公司联系各级专家多次实地考查论证,发现古茶树30余万株,现已挂牌管理69877株,完成古茶树的开发保护。积极将七星关区太极村打造成 “贵州古茶树之乡”。该公司多次参与茶博会,积极将地方茶叶带出乡镇,推动亮岩地方茶叶的发展。此外该公司积极注册商标,现完成“七星太极”“亮岩红”“亮岩古茶”等品牌注册。
2018—2020年,该地生产古树茶8万余斤,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该公司在毕节获得多项活动中获得 “龙头企业”、“优秀合作社”等荣誉称号。曾被区级政府“大扶贫先进企业”,该公司引领当地茶农脱贫致富道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该公司给茶源地村寨带来很多好处。一是太极古茶公司将古茶苗免费提供给当地的村民栽种,扩大栽种面积;二是收购当地茶叶,让利于茶农。茶农将采摘的新芽直接卖到茶厂,获得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水田坝部分土地被茶厂承包了,每亩支付租金,村民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第四是工厂用工解决当地部分就业。第五是免费提供技术的培训,先进的技术给当地来了质的改变。但也存在问题,地方茶叶特色文化挖掘缺失、茶叶散户种植不集中、尚无独立茶园、无长远规划、销售渠道单一、科技管理缺失等、品牌影响小等,为此,守正创新发展茶业亟待思考。
二、水田坝地方茶叶的守正创新之道
“守正创新”一种基本辩证法,守正即“恪守正统”,是指认识和利用环境中已有的知识和物质,创新则是满足社会需求而对原有事物进行创造。守正创新是建立在人们通过了解、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形成知识体系。守正是创新的根基、是源泉,创新是事物发展中客观的进程。水田坝的茶叶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深远。汲取传统茶文化是茶业远行的持续能量,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创新更是让产业绽放光芒的永动机。 (一)深化地方茶文化“守正”实力,提升文化自信
一是弘扬传统认知。“水田坝产好茶,以前我们这儿的茶是贡茶”,这是刻在当地百姓心底的认知。“油砂地、马血泥,种出来的茶叶怎么做都好看、好吃”,这是新兴产业无法根植的生境认知。在水田坝,每个家庭与茶都有一套成熟的认知体系,采摘、加工、饮茶是传统日常,做茶与做饭一样熟悉。以太极村为例,每户人家每年至少做五公斤茶叶,470户人家每年的产量高达2350公斤。茶的传统加工使人对茶产生了文化认同,经验认同,产品认同,茶文化耳濡目染与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得人与茶产生信赖,开发、挖掘茶在民间的生产、加工、饮用形成的文化,继承茶叶的传统认知,深化认知,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气。
二是弘扬地方传统特色茶文化。现代主要是红茶与绿茶。红茶就需要发酵,绿茶只需要炒干,传统制作工艺介于两者之间。就当地人喜好而言,传统手工茶是首选,除了选择茶品质,茶承载了地域记忆与情怀。水田坝人民在传统社会里,每家每户都有老茶树,每年的清明时节,清明茶覆盖一层薄薄的清明霜,人们赶在早春里摘茶,摘回来的茶叶放到家里用大锅翻炒,地方炒茶的时候直接将茶炒干,味道极爽口。采茶的数量过多,人们便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再将干了的茶叶在放到小火炉上慢炒。加工茶叶温润劲道,在当地比较受欢迎。根据地方喜好结合饮茶习惯,尊重饮茶传统,茶文化涵盖地方文化底蕴才叫特色茶。延续工艺,精制特色不免是一种特殊方式,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
三是发扬淳朴民俗文化。水田坝是一个茶文化盛行的地方,村里的打招呼的方式便是体现,路过村子里每户人家听到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进家里来喝茶”,喝茶是一种习俗,当地人喜欢喝茶,茶便有了文化传统,吃茶便成了当地的文化表达。茶作为一种饮食。代表礼貌,代表欢迎。这是“茶”映刻在该地域的文化,体现了地方隐藏的价值认同,好客、淳朴、热情在茶文化中正好体现。“家家户户都有茶叶,家家户户都吃茶”是当地文化传统。“一支烟、一杯茶”是当地重要的社交方式,也显示出主人仁爱、厚道。因此茶培育了良好家风,从社会的层面说茶文化培育了淳朴的民风,这正式茶践行乡村振兴使命与担当。
茶叶的选择、制作到茶叶的饮用过程当地有成熟的习惯,这是茶原生态的土壤,茶在生境中被选择,其承载的饮食文化传统,茶文化形成地方文化的主流力量,地方茶文化在当地的口头表达出来便使茶口碑悠然而生。悠久的茶叶历史,富有故事的茶山,淳朴厚道的地方茶文化,汇集地方产业宣传地方文化,茶的地方特色文化才是文化产品远行的底气,更是产业文化自信的源泉。
(二)提升地方茶文化“创新”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守正创新的理论是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变化中得来的,党始终坚持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推陈出新,创新实践。茶叶的发展也需要在传统文化上加工、创造,重视传统。同时茶叶需要创新,借鉴现代茶叶新技术有利于地方茶叶发展。
一是技术培植茶苗,拓宽种植面积。水田坝茶叶对土壤要求极高,产茶区培育的茶苗运到其他地方无法培植成功,在亮岩镇所辖范围,只有水田坝四个村红壤、红沙地中生长,范围狭窄,规模小。培育适合其他土壤栽种的茶叶,增加产业种植规模,扩大种植面积,不仅从供应的源头解决茶叶产量问题,还能解决乡村生态问题。
二是增设传统茶叶文化体验馆,加大茶叶园基础设施建设。村寨茶园集中在农户田埂上,尚未建立茶园基础设施。茶叶合作可以建立体验基地,开展学习制作、传承茶文化活动。开设科技体验馆,开展以下项目:一是关于古茶树茶叶好坏的鉴别方法;二是地方茶叶的制作工艺分享;三是茶艺品尝。体验园对外开放,使茶文化与实践体验得到更好的结合。
三是创新生态管理机制。生态管理,是传统管理方法的一种创新,其一是指融合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其二是管理中注重生态多样性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5]。坚持可持续,制定长远效益的生态模式。茶叶培植到采茶的最短时间是三年,短期看种植茶叶延长了经济获利的时间,但规划性发展是产业的长远之计。在该镇虽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但种植分散,规模小。茶园完成生态建设才是乡村振兴长远之计,将散户自行种植转向规模化种植,在种植中力求将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着眼长远利益,好生态才能为经济持续创收。制定长远的生态消费模式才能让地方经济可持续成为可能。此外对现有的茶园进行精细技术性管理是有必要的,2016年太极古茶公司对古树进行鉴定挂牌,对古茶的保护,针对认定的古茶树每株每年给予5000元管护费,现当地的古茶树寥寥无几,但如茶杯大小的茶树较多。公司可以采取科技手段定位管理,人工定期管培,降低管理成本,增加宣传保护茶树活动,增强茶农生态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使用现代科技进行管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结合,打造新型管理机制。
四是建立新型茶叶市场机制。首先是品牌打造,小区域打造让老百姓“认可”的品牌,老百姓领会、落实后宣讲品牌,可以建立良好的口碑。水田坝现有龙头企业太极古茶公司,但乡镇人只知道“水田坝的茶叶”,对太极古茶品牌宣传欠缺力度。在小范围内,水田坝本身就是茶叶的名片。在新兴的媒体时代,选取百姓认可的茶叶名称是具有导向性的,公司或者合作社将茶叶统一定位,利用村民传统认知宣传品牌是有效途径。
其次是品牌的推广。个人方面:着力打造新型自媒体。推广中“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品牌建立的重要指标。现当地人常常说“好喝还是手工茶,小锅炒,茶好吃”“我们家的茶亲戚都喜欢,常来拿”,茶在当地有公信力,也有影响力。目前需要引导传播,结合新媒体,转变销售方式,品牌推广方式的途径之一是由地方百姓代言、百姓宣讲。这是人人自我代言的时代,自媒体宣传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宣传以口耳宣传为主要方式,销售的弊端是距离短,时间长,信息流动性弱。现在个人平台的多元性让个人低成本宣传成为地方产品宣传的有效方式。增加地方茶叶展销活动,带动地方百姓积极宣传。努力打造草木皆兵的营销方式,提高地方茶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企业层面:龙头企业带头宣传。水田坝以太极古茶企业为中心,抓住主流媒体、互联网平台、新兴线上APP,积极争机会参加博览会,大势宣传提高地方茶叶品牌,增加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政府机关:政府是地方文化的宣传大使,也是地方文化的警卫员,产品质量监督到市场流通管理,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来地方权力机关的保驾护航,政府始终是地方文化领航的中坚力量,政府宣传增加地方产业的影响力。
三、结语
中国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6]:乡村振兴要求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乡村茶产业的发展为生态建设做贡献,为乡风文明做贡献。乡村要振兴就要生产财富,通过生产力的提高、产品与服务价值的创造实现财务的增长[7]。在亮岩茶产业的发展中,茶的文化底蕴是产业的底色,守正创新推动传统的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从根源解决问题更是时代下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魏鹏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守正创新之道[J].人民论坛,2021(11).
[2](晋)常璩.华阳国志[M].济南:齐鲁书社,2010.01.
[3]华学诚主编.杨雄方言校释汇证(上下册)[M].貴阳:中华书局,2006.09.
[4]毕节县地方编撰委员会.毕节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07.
[5]蔡瑞.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探究[J].福建茶叶,2016,38(11).
[6]习近平.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12-2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7]陈心想,蒲威东.城乡资源有机循环与乡村振兴[J/OL].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2021-05-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558.G.20210430.104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