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初以来,洮南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为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步伐,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来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截至6月末,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就业46735人,完成年计划目标61000人的76%,其中异地转移就业19518人,就地就近安置就业27217人,实现劳务经济总收入33649万元。
一、加强农村就业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洮南市建立了市、乡(镇)、村三级农村就业工作机构,负责完善和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远规划,并确保落实。洮南市就业服务局设立劳务经济科、农村就业指导科2个从事农村就业工作科室。每个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配备2名公益岗位工作人员,221个行政村建立了社会保障服务站,专兼职工作人员配备率达到100%,基层服务平台做到人员、场所、经费、设备“四落实”。目前,洮南市形成了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以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为网点,以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和农村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基点,辐射全市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网;二是强化农村就业服务基础与功能建设。2014年以来,洮南市在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百万元资金积极推进城乡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对向阳乡、蛟流河乡、二龙乡、大通乡、万宝乡、安定镇、车力乡、洮府乡8个示范乡(镇)现有就业服务场所进行了维修、改造、更新,设立就业服务窗口,并安装LED室内信息发布显示屏,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指导各乡镇和行政村完善了劳动力资源、就地就近、异地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劳务经济人等数据库,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并建立电子版和纸制版两种档案,统一购入档案盒、档案柜,进行装订备案,全面掌握了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同时,针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任务量大、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等实际情况,强化责任体系,落实工作目标,制定了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服务承诺,把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申办、职业介绍等办理流程公布上墙,并设立政策法规宣传栏、公示栏,让群众及时了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知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开展就业宣传、送政策送岗位到人。按照年初拟订的工作方案,深入乡(镇)、村(屯)广泛宣传,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详细介绍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及各企业招聘信息。同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和服务窗口办理具体登记工作,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求职需求,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岗位信息,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期间共发放用工信息117条,《就业创业维权手册》1万本,政策宣传围裙1万条,岗位信息20万张;二是举办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洮南市在民生大厦举办了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提供的岗位多达9568个,到现场求职的人数累计500人次,当场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220人。
三、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依托工业集中区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吸纳周边3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已成为当前洮南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点。一是培育发展铁东杂粮杂豆市场经销、加工型企业508户,常年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近万人,其中,仅服务于杂粮杂豆市场的大小运输车辆就达到2000多台;二是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园,吸纳2500余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着力发展辣椒加工贸易园区。目前园区已有金塔集团和爱迪尔公司两户龙头企业,以及中小型辣椒加工户120多家,带动了6000多名农村劳动力户投入到辣椒生产、加工、营销中;四是扩大万宝粉条产业基地建设。现有规模较大的粉坊170多户,吸纳周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余人;五是按照 “抓特色,打品牌”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黑水西瓜产业。黑水西瓜批发市场每年交易西瓜1.5亿多斤,交易额达到7000多万元。从事贩卖、运输、装卸人员达3000多人,其中经纪人队伍达到200多人,仅西瓜一项每人每年可创收1.5万元。
四、依托域外劳务输入基地,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
通过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巩固发展劳务输出成果,不断扩大劳务输入基地的就业规模和效益,采取委托、派驻等形式,重点与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的65家用工企业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并在大连黄海建筑公司、天津颖明海湾食品公司等16家企业建立了劳务输入基地。通过劳务输入基地带动,洮南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518人,呈现出收入稳定、队伍稳定、权益有保障、人员越来越集中的态势。
五、积极推动返乡创业基地建设
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乡(镇)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让返乡创业者享受外商政策。在政策、资金、场地、技术、信息、服务网络上给予支持,利用各项优惠政策的捆绑效应,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最大便利。截至目前,洮南市已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4个(福顺镇辣椒创业基地、铁东杂粮杂豆创业基地、黑水西瓜创业基地、蛟流河杂粮杂豆创业基地),基地面积10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550万元,创业237户,带动就业8850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强农村就业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洮南市建立了市、乡(镇)、村三级农村就业工作机构,负责完善和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远规划,并确保落实。洮南市就业服务局设立劳务经济科、农村就业指导科2个从事农村就业工作科室。每个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配备2名公益岗位工作人员,221个行政村建立了社会保障服务站,专兼职工作人员配备率达到100%,基层服务平台做到人员、场所、经费、设备“四落实”。目前,洮南市形成了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以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为网点,以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和农村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基点,辐射全市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网;二是强化农村就业服务基础与功能建设。2014年以来,洮南市在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百万元资金积极推进城乡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对向阳乡、蛟流河乡、二龙乡、大通乡、万宝乡、安定镇、车力乡、洮府乡8个示范乡(镇)现有就业服务场所进行了维修、改造、更新,设立就业服务窗口,并安装LED室内信息发布显示屏,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指导各乡镇和行政村完善了劳动力资源、就地就近、异地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劳务经济人等数据库,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并建立电子版和纸制版两种档案,统一购入档案盒、档案柜,进行装订备案,全面掌握了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同时,针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任务量大、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等实际情况,强化责任体系,落实工作目标,制定了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服务承诺,把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申办、职业介绍等办理流程公布上墙,并设立政策法规宣传栏、公示栏,让群众及时了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知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开展就业宣传、送政策送岗位到人。按照年初拟订的工作方案,深入乡(镇)、村(屯)广泛宣传,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详细介绍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及各企业招聘信息。同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和服务窗口办理具体登记工作,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求职需求,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岗位信息,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期间共发放用工信息117条,《就业创业维权手册》1万本,政策宣传围裙1万条,岗位信息20万张;二是举办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洮南市在民生大厦举办了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提供的岗位多达9568个,到现场求职的人数累计500人次,当场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220人。
三、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依托工业集中区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吸纳周边3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已成为当前洮南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点。一是培育发展铁东杂粮杂豆市场经销、加工型企业508户,常年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近万人,其中,仅服务于杂粮杂豆市场的大小运输车辆就达到2000多台;二是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园,吸纳2500余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着力发展辣椒加工贸易园区。目前园区已有金塔集团和爱迪尔公司两户龙头企业,以及中小型辣椒加工户120多家,带动了6000多名农村劳动力户投入到辣椒生产、加工、营销中;四是扩大万宝粉条产业基地建设。现有规模较大的粉坊170多户,吸纳周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余人;五是按照 “抓特色,打品牌”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黑水西瓜产业。黑水西瓜批发市场每年交易西瓜1.5亿多斤,交易额达到7000多万元。从事贩卖、运输、装卸人员达3000多人,其中经纪人队伍达到200多人,仅西瓜一项每人每年可创收1.5万元。
四、依托域外劳务输入基地,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
通过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巩固发展劳务输出成果,不断扩大劳务输入基地的就业规模和效益,采取委托、派驻等形式,重点与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的65家用工企业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并在大连黄海建筑公司、天津颖明海湾食品公司等16家企业建立了劳务输入基地。通过劳务输入基地带动,洮南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518人,呈现出收入稳定、队伍稳定、权益有保障、人员越来越集中的态势。
五、积极推动返乡创业基地建设
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乡(镇)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让返乡创业者享受外商政策。在政策、资金、场地、技术、信息、服务网络上给予支持,利用各项优惠政策的捆绑效应,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最大便利。截至目前,洮南市已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4个(福顺镇辣椒创业基地、铁东杂粮杂豆创业基地、黑水西瓜创业基地、蛟流河杂粮杂豆创业基地),基地面积10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550万元,创业237户,带动就业8850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