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不断要求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教育是改革的动力,强化对学生的国情教育是现在思想教育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加强高校学生的国情教育,提高青年历史责任感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国情教育;历史责任
教育的本质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国情教育是目前我国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学生国情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大学中开设关于国家形势分析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当前,有许多大学已将国情国策的教育提上了日程。此类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爱国心理起到了一定作用。分析国家形势政策是关心祖国发展的前提,是培养民族荣誉感的基础。只有深知祖国的发展近况,国内国外的形势,学生才能做到与祖国同喜同悲,为了国家的强大而自豪,为了祖国的灾难而心痛。学校要让学生了解政治形势,铭记中国历史,不忘国耻,感谢共产党,要让学生永远记得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驱用生命换来的。“翻身农奴把歌唱”,是因为共产党解放了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在的小康生活。
二、课程的开设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与时俱进,就是说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既要让学生学习历史,又要让他们知道近代的改革和发展。一味地重复历史或者想象祖国的未来面貌,都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作用不大。环环相扣,也就是说开设的课程要紧密相连,一节套着一节。而且,还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里面,要将话题设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和国家的新政策。课程要将国内外的政策、局势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疑惑、理解考虑进去,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国情国策。
课程既然开放了,就一定要见到效果。打破传统的书本讲解方式,开一些访谈会、教育会,让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分享给学生。也可以请一些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来,让他们与学生交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这样的传播方式会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初高中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久而久之,思想品德课会让现在很多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觉得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应付考试,用不到别的地方,觉得那些理论烦琐古板,甚至没有可信度。所以,让学生分析国情国策,重新认识祖国,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是为走党的基本路线做准备,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如果学生连自己的国家是什么形势、什么政策都不知道,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努力,将来该怎么为祖国出力,如此何来实现中国梦一说呢?学习国策、形势是一切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的基础,也是关键。
三、教师的授课形式决定了学生对国家形势分析课程的喜爱程度
学习国情国策也是对思想观念的洗礼。国情分析课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生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授课形式是一节课的关键,决定学生对该课的态度。任课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追求。教师要将教育学生视为报效祖国的方式,要将培养出优秀人才、祖国栋梁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要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育人。教师要用思想追求、政治高度来标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用工资奖金来衡量,要做到让学生时刻铭记国情国策。
之前,笔者对一些优秀资深教师开展的国情课做了调查,发现此类课程在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对学生思想的洗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部门还专门对教师进行了相关培训,壮大了师资队伍。国情教育课首先在北京各类大学进行了实验测试,同期也将推向偏远地区,走向全国。教育部门要紧抓各地教师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政治观念,要让他们首先成为政治模范。分析国家形势政策的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基础,学校要将国情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必修课行列,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透彻理解国情国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对于青年的国情教育是教学重点。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思想,也能更好地帮助青年人成长。教师在强化青年学生国情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文化课与人文教育之间的结合,懂得智育德育并重的道理。
参考文献:
[1]王宁.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习,2012(10):53-55.
[2]李鲁宁.浅析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才智,2011(1).
关键词:高校学生;国情教育;历史责任
教育的本质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国情教育是目前我国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学生国情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大学中开设关于国家形势分析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当前,有许多大学已将国情国策的教育提上了日程。此类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爱国心理起到了一定作用。分析国家形势政策是关心祖国发展的前提,是培养民族荣誉感的基础。只有深知祖国的发展近况,国内国外的形势,学生才能做到与祖国同喜同悲,为了国家的强大而自豪,为了祖国的灾难而心痛。学校要让学生了解政治形势,铭记中国历史,不忘国耻,感谢共产党,要让学生永远记得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驱用生命换来的。“翻身农奴把歌唱”,是因为共产党解放了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在的小康生活。
二、课程的开设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与时俱进,就是说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既要让学生学习历史,又要让他们知道近代的改革和发展。一味地重复历史或者想象祖国的未来面貌,都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作用不大。环环相扣,也就是说开设的课程要紧密相连,一节套着一节。而且,还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里面,要将话题设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和国家的新政策。课程要将国内外的政策、局势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疑惑、理解考虑进去,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国情国策。
课程既然开放了,就一定要见到效果。打破传统的书本讲解方式,开一些访谈会、教育会,让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分享给学生。也可以请一些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来,让他们与学生交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这样的传播方式会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初高中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久而久之,思想品德课会让现在很多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觉得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应付考试,用不到别的地方,觉得那些理论烦琐古板,甚至没有可信度。所以,让学生分析国情国策,重新认识祖国,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是为走党的基本路线做准备,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如果学生连自己的国家是什么形势、什么政策都不知道,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努力,将来该怎么为祖国出力,如此何来实现中国梦一说呢?学习国策、形势是一切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的基础,也是关键。
三、教师的授课形式决定了学生对国家形势分析课程的喜爱程度
学习国情国策也是对思想观念的洗礼。国情分析课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生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授课形式是一节课的关键,决定学生对该课的态度。任课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追求。教师要将教育学生视为报效祖国的方式,要将培养出优秀人才、祖国栋梁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要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育人。教师要用思想追求、政治高度来标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用工资奖金来衡量,要做到让学生时刻铭记国情国策。
之前,笔者对一些优秀资深教师开展的国情课做了调查,发现此类课程在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对学生思想的洗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部门还专门对教师进行了相关培训,壮大了师资队伍。国情教育课首先在北京各类大学进行了实验测试,同期也将推向偏远地区,走向全国。教育部门要紧抓各地教师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政治观念,要让他们首先成为政治模范。分析国家形势政策的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基础,学校要将国情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必修课行列,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透彻理解国情国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对于青年的国情教育是教学重点。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思想,也能更好地帮助青年人成长。教师在强化青年学生国情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文化课与人文教育之间的结合,懂得智育德育并重的道理。
参考文献:
[1]王宁.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习,2012(10):53-55.
[2]李鲁宁.浅析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才智,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