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近几年梧州学院计算机系所承担的应用型项目为案例,由浅入深,从部分到整体,从易到难,从框架设计到细节实现,先实验后讲解原理的路线对“web程序设计”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此教改通过一个学期的强化训练,模拟案例开发,学生能够了解项目的实际开发的全过程,以及项目开发的细节、核心技术,达到自己完全可以单独承担项目的开发的目标。
关键词:web程序设计;教学方式;模拟案例开发
一、“web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教改的意义
在网络时代,JSP、ASP.net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服务器端脚本语言,总体说来这两者在技术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为基于web应用实现动态交互网页制作所提供的技术环境;都能够为程序开发人员提供实现应用程序的编制与自带组件设计网页的从逻辑上分离的技术;都能够替代CGI,使网站建设与发展变得较为简单与快捷。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两者是来于不同的技术规范组织,其实现的基础不同。JSP技术基于平台和服务器的互相独立,输入支持来自广泛的、专业化的各种工具包和数据库产品,相比之下,ASP.net技术主要依靠微软的技术支持。由于JSP的优点,目前web项目开发主要采用JSP技术。
“we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就业工作问题。当前学院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教材上,没有真正地体现以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闭卷考试行式,没有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因素,使得学生缺少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跟用人单位的用人水准相差很大。因而针对计算机专业开设“web程序设计”这门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web程序设计的教材缺乏系统性,教材过多注重于一些理论知识点,很少着重描述一个web系统的整体开发过程,另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教材上的有些知识已经淘汰。根据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和“we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可参考的教材和教学课件资料有限,课程改革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根据梧州学院在计算机系所开设的“web程序设计”的教学和实验情况来看,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对“web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视性都远远不够,关键一点就是很多学生认为“web程序设计”理论知识点太多,有些技术已淘汰,缺乏按照实际工程项目来讲解,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不能解决多少具体的实际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web程序设计”课程将结合近几年梧州学院计算机系所承担的应用型项目,以案例的形式,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从框架设计到细节实现,先实验后讲解原理的路线对此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此课程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系学生,使得他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强化训练、模拟案例开发,能够了解项目的实际开发的全过程,以及开发的细节、核心技术,达到自己完全可以单独承担项目开发的目的。
教改围绕培养目标为中心,以web工程应用为背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在融会贯通本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挑选最基本的内容、方法和典型应用,将有关技术进步的新成果、新应用纳入教学内容,妥善处理传统内容的继承与现代内容的引进;在保持本科教学基本体系的前提下,处理好与交叉学科的关系,并按新的教学系统重新组织;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注入工程概念,包括质量、环境等诸多因素对工程实践的影响,突出特色、强化应用。
计算机专业学生理论水平普遍比较扎实,但动手设计能力较弱,创新设计能力更弱。现在计算机本科专业在设计能力培养方面分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大模块。通过实际web项目案例来展开教学,指导学生如何灵活应用所学基础知识,由浅入深来架构企业级系统,使学生对实际项目的开发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在大三阶段,创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创新设计平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全面放手让学生联系实际,自主选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以3~5人一组完成一个课题设计,编写项目文档并完成答辩,并与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相结合。这对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有巨大意义的。
鉴于目前很多大学都把“web程序设计”设置为重点的核心选修专业,而且不断深化教学,并引进国外优秀的教材。梧州学院计算机系应该紧随时代脚步,与时俱进,计算机专业继续加强“web程序设计”的核心课程地位,甚至还可以拓展到数理系和电子工程系的相关专业。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加强“web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改革目标及创新之处
1.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前关于web程序设计相关的教材缺乏系统性,注重于一些理论知识点,而忽视了一个web系统的整体开发过程,另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课本知识有些已经淘汰,依据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和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可参考的教材和教学课件资料有限,抓紧进行“web程序设计”教材课程建设极为重要。
充分利用梧州学院近几年来的项目开发案例,选取其中比较经典案例,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从项目的需求分析到系统测试,系统投入应用的过程,由浅入深,编制比较完整的包含录像、动画、图片、工程实践等多媒体综合性教学课件,使学生能更生动、形象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由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编写一套基于梧州学院特色的《web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和《web程序设计》等教材以及学生互动网站。
2.改革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干能力,使学生了解web系统的开发过程,改变他们对传统理论课程的认识。建立学生—导师制度、自学自研制度、金字塔式的项目资助利益驱动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协助搭建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平台,深入工厂企业、科研院所参观学习,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 3.创新之处
计算机专业学生理论水平普遍比较扎实,但动手设计能力较弱,创新设计能力更弱。现在计算机本科专业在设计能力培养方面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大模块。通过实际项目开发来展开教学,教学生如何灵活应用所学基础课程知识,由浅入深来架构企业级系统,使学生对实际项目的开发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在大三阶段,创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创新设计平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全面放手让学生联系实际,自主选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以3~5人一组完成一个课题设计并编写项目文档并完成答辩,以及与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相结合。这对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1.教学改革基础
此教学改革由计算机系三位教师组成,三位教师已担当多项院级科研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主讲多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数据结构、java网络编程、web程序设计。而且笔者在计算机系从事“web程序设计”教学多年,对“web程序设计”的整体教学大纲以及各章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多次参与实际web项目的设计开发,对web程序设计具有扎实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2.教学改革环境
计算机系现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四间共300多台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实验室(下设计算机软件实验室、H3C网络实验室、CISCO网络实验室、微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微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本课题组成员一直从事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软件开发能力和成熟的软件开发经验,拥有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保护的核心软件“NSQ网络信息通讯系统”(登记号2006SR10721)。近几年来本课题组成员参与并已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有:2003年5月完成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图书管理系统、2004年3月完成梧州市恒达宝石生产管理系统、2005年9月完成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费收费系统、2006年8月完成梧州市房改审定系统、2007年6月完成梧州市行政效能作风测评统计系统;2007年8月完成梧州市国税局OA系统;2009年8月完成广西财政厅《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等。在研项目有广西教育厅项目《基于CMPP的短信平台的研究》、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NSQ物流信息实时智能配对系统》、横向项目《苍梧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国税部门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等对“we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改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四、研究进展情况
2011年1月至9月,项目组成员分别指导2007级计算机本科专业四个班100来位学生的web程序设计,评选优秀设计方案和选拔学生参加2011年度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并获奖。研讨“web程序设计”课程教育教学效果以及下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2011年9月—2012年2月,参阅“web程序设计”相关教材,与项目组成员定期交流、探讨,结合计算机系所承担的软件项目,组织编制“web程序设计”的教学课件、《web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对2008级计算机本科专业采用项目组主导编制的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在总结指导2008级计算机本科专业“web程序设计”教学经验基础上,创建计算机系大学生课外项目开发活动平台。组织学生参加该年度相关比赛,研究本项目在其他专业的试行情况。整理出本项目所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对应的教改课件,教学网站,指导学生在自治区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制作大赛中获奖。
五、结束语
对如何提高学生“web程序设计”的动手能力,本文进行了相关探索。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企业、学校和家长尤为关注:企业希望所聘的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并胜任其工作岗位;学校强调学生理论和技能学习并重;许多家长也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动手。教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体,而学生是承载培养活动的客体。不过,教无定法,要把这门课程教好,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继续不断地探索。总的来说,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同时,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关键词:web程序设计;教学方式;模拟案例开发
一、“web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教改的意义
在网络时代,JSP、ASP.net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服务器端脚本语言,总体说来这两者在技术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为基于web应用实现动态交互网页制作所提供的技术环境;都能够为程序开发人员提供实现应用程序的编制与自带组件设计网页的从逻辑上分离的技术;都能够替代CGI,使网站建设与发展变得较为简单与快捷。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两者是来于不同的技术规范组织,其实现的基础不同。JSP技术基于平台和服务器的互相独立,输入支持来自广泛的、专业化的各种工具包和数据库产品,相比之下,ASP.net技术主要依靠微软的技术支持。由于JSP的优点,目前web项目开发主要采用JSP技术。
“we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就业工作问题。当前学院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教材上,没有真正地体现以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闭卷考试行式,没有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因素,使得学生缺少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跟用人单位的用人水准相差很大。因而针对计算机专业开设“web程序设计”这门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web程序设计的教材缺乏系统性,教材过多注重于一些理论知识点,很少着重描述一个web系统的整体开发过程,另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教材上的有些知识已经淘汰。根据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和“we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可参考的教材和教学课件资料有限,课程改革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根据梧州学院在计算机系所开设的“web程序设计”的教学和实验情况来看,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对“web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视性都远远不够,关键一点就是很多学生认为“web程序设计”理论知识点太多,有些技术已淘汰,缺乏按照实际工程项目来讲解,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不能解决多少具体的实际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web程序设计”课程将结合近几年梧州学院计算机系所承担的应用型项目,以案例的形式,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从框架设计到细节实现,先实验后讲解原理的路线对此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此课程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系学生,使得他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强化训练、模拟案例开发,能够了解项目的实际开发的全过程,以及开发的细节、核心技术,达到自己完全可以单独承担项目开发的目的。
教改围绕培养目标为中心,以web工程应用为背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在融会贯通本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挑选最基本的内容、方法和典型应用,将有关技术进步的新成果、新应用纳入教学内容,妥善处理传统内容的继承与现代内容的引进;在保持本科教学基本体系的前提下,处理好与交叉学科的关系,并按新的教学系统重新组织;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注入工程概念,包括质量、环境等诸多因素对工程实践的影响,突出特色、强化应用。
计算机专业学生理论水平普遍比较扎实,但动手设计能力较弱,创新设计能力更弱。现在计算机本科专业在设计能力培养方面分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大模块。通过实际web项目案例来展开教学,指导学生如何灵活应用所学基础知识,由浅入深来架构企业级系统,使学生对实际项目的开发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在大三阶段,创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创新设计平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全面放手让学生联系实际,自主选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以3~5人一组完成一个课题设计,编写项目文档并完成答辩,并与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相结合。这对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有巨大意义的。
鉴于目前很多大学都把“web程序设计”设置为重点的核心选修专业,而且不断深化教学,并引进国外优秀的教材。梧州学院计算机系应该紧随时代脚步,与时俱进,计算机专业继续加强“web程序设计”的核心课程地位,甚至还可以拓展到数理系和电子工程系的相关专业。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加强“web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改革目标及创新之处
1.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前关于web程序设计相关的教材缺乏系统性,注重于一些理论知识点,而忽视了一个web系统的整体开发过程,另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课本知识有些已经淘汰,依据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和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可参考的教材和教学课件资料有限,抓紧进行“web程序设计”教材课程建设极为重要。
充分利用梧州学院近几年来的项目开发案例,选取其中比较经典案例,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从项目的需求分析到系统测试,系统投入应用的过程,由浅入深,编制比较完整的包含录像、动画、图片、工程实践等多媒体综合性教学课件,使学生能更生动、形象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由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编写一套基于梧州学院特色的《web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和《web程序设计》等教材以及学生互动网站。
2.改革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干能力,使学生了解web系统的开发过程,改变他们对传统理论课程的认识。建立学生—导师制度、自学自研制度、金字塔式的项目资助利益驱动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协助搭建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平台,深入工厂企业、科研院所参观学习,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 3.创新之处
计算机专业学生理论水平普遍比较扎实,但动手设计能力较弱,创新设计能力更弱。现在计算机本科专业在设计能力培养方面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大模块。通过实际项目开发来展开教学,教学生如何灵活应用所学基础课程知识,由浅入深来架构企业级系统,使学生对实际项目的开发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在大三阶段,创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创新设计平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全面放手让学生联系实际,自主选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以3~5人一组完成一个课题设计并编写项目文档并完成答辩,以及与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相结合。这对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1.教学改革基础
此教学改革由计算机系三位教师组成,三位教师已担当多项院级科研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主讲多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数据结构、java网络编程、web程序设计。而且笔者在计算机系从事“web程序设计”教学多年,对“web程序设计”的整体教学大纲以及各章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多次参与实际web项目的设计开发,对web程序设计具有扎实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2.教学改革环境
计算机系现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四间共300多台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实验室(下设计算机软件实验室、H3C网络实验室、CISCO网络实验室、微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微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本课题组成员一直从事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软件开发能力和成熟的软件开发经验,拥有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保护的核心软件“NSQ网络信息通讯系统”(登记号2006SR10721)。近几年来本课题组成员参与并已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有:2003年5月完成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图书管理系统、2004年3月完成梧州市恒达宝石生产管理系统、2005年9月完成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费收费系统、2006年8月完成梧州市房改审定系统、2007年6月完成梧州市行政效能作风测评统计系统;2007年8月完成梧州市国税局OA系统;2009年8月完成广西财政厅《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等。在研项目有广西教育厅项目《基于CMPP的短信平台的研究》、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NSQ物流信息实时智能配对系统》、横向项目《苍梧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国税部门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等对“we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改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四、研究进展情况
2011年1月至9月,项目组成员分别指导2007级计算机本科专业四个班100来位学生的web程序设计,评选优秀设计方案和选拔学生参加2011年度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并获奖。研讨“web程序设计”课程教育教学效果以及下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2011年9月—2012年2月,参阅“web程序设计”相关教材,与项目组成员定期交流、探讨,结合计算机系所承担的软件项目,组织编制“web程序设计”的教学课件、《web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对2008级计算机本科专业采用项目组主导编制的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在总结指导2008级计算机本科专业“web程序设计”教学经验基础上,创建计算机系大学生课外项目开发活动平台。组织学生参加该年度相关比赛,研究本项目在其他专业的试行情况。整理出本项目所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对应的教改课件,教学网站,指导学生在自治区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制作大赛中获奖。
五、结束语
对如何提高学生“web程序设计”的动手能力,本文进行了相关探索。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企业、学校和家长尤为关注:企业希望所聘的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并胜任其工作岗位;学校强调学生理论和技能学习并重;许多家长也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动手。教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体,而学生是承载培养活动的客体。不过,教无定法,要把这门课程教好,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继续不断地探索。总的来说,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同时,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责任编辑:宋秀丽)